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科举改革之后,参加科举的门槛降低了很多,由此而来衍生的便是审卷的工作强度直线上升。

一万多人的考卷,中书省大部分属官以及吏部的官员都被派出去审卷,同时由岐王把控全局,负责每个环节的监视,复核,确保最大限度的公平。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于考生而言,或许审卷官心情不好,或者你的字太丑了,某个点写的不如他的意,试卷都有可能因此被刷下去。

但,这都是难免的,无法避免。

朝廷一百多号官员,足足审核了五天,终于筛选出了三千份合格的试卷,在这个过程中,足足被刷下去了一万多人。

当然,筛选之后的试卷按理来说应该封存,但苏铭又让人挑挑拣拣,选了差不多两千份,这些试卷都是字不好看,但试卷内容还过得去卷子。

这五千人参加接下来的考试。

……

三天后,朝廷又举行了第二次考试,这次考试与上一次不同,这次如果考中了,如果不继续考,可以参加吏部官员的遴选,下放到地方当小吏。

不错,这些人当不了官,只能充作吏员。

明清科举的弊病,主要在于筛选出了能当官的人,但没有真正最底层的小吏,造成了体制僵化。

并非所有参加科举的士子都是家境殷实之辈,也有出身贫寒的底层百姓,当朝廷的小吏虽不能赚大钱,但却足以养家糊口。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如今这个世道,没什么是不可能的,读书人,圣人子弟,在面临生死存亡前,照样得低头。

名单张贴之后,洛阳城内风波再起,登时就有士子痛斥科举不公,怒骂朝廷云云,殊不知,若非苏铭改革了科举,他们连参加这次考试的机会都没有。

就像是后世的公司面试,学历不是本科,连简历都投不进去,没有这块敲门砖,能力再强,又有什么用?

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赏识自己的贵人。

对于这些言论,朝廷丝毫没有理会,有条不紊的准备下一场考试。

……

上一场考试刷下去了一万多名考生,朝廷压力大减。

这第二场考试就不像第一场考试那样粗糙了,士兵收完试卷后,转移到别的地方,再由专门的书吏誊写试卷,并进行糊名。

有人誊写了,字迹差就不会再被筛选下来,算是减轻了贫寒子弟的劣势。

这一切做完之后才是改卷,这一次,审卷官肩上的压力大减,只用了三天就把所有的试卷审核完毕,筛选出了一千份试卷。

通过这层考试的考生,可以被称之为秀才,秀才之上是举人,举人之上,是进士,全然按照后世的制度改成。

大唐的科举,实在是太粗糙了,压根就没法看,差不多算是一种披着科举皮的九品中正制,流淌着残存的封建贵族气息,实在令人作呕。

考生名单公布后,士子们百态不一,喜怒哀乐皆有之,但即便是落榜了,也没有怨言,顶多痛苦流涕,黯然落幕。

走到这一步,都是稍微明事理的人,自然不会公然质疑录取的名单有问题,否则万一惹怒了朝廷,背上永不得参加科举的罪名,那得有多惨。

……

考完之后,洛阳官府专门派人向这些秀才分发文士服和钱粮,并派人登记姓名籍贯,记录在册,东西不多,只有一吊钱,十斤粗米。

现在朝廷也苦,钱粮不足,自然不能像明清那样每年都耗费大量的钱粮,供养读书人,况且,苏铭也觉得,那样养起来的读书人也不见得对朝廷有多忠心。

多尔衮刚入主京城,没多久就举行了科举,他们不是眼巴巴的去参加科举了?还把自己剃成了金钱鼠尾辫,舔的那叫一个厉害。

当然,目前只有这么多钱粮,以后肯定会再变,但数量也不会很多。

这些钱粮本就不是给世家子弟,而是用来嘉奖那些寒门士子,收买民心。

以往朝廷科举,可是没有这样的举措。

现在,有了。

……

半个月后,朝廷又举行了第三场考试。

这场考试更为严格,考试地点不在临时考场,而是在皇城之中。洛阳皇城建的很大,区区一千名考生,分几个大殿就够了。

考试时间两个时辰,考题也由浅入深变得难了,如先前苏铭和女帝说的那样,他直接分卷了,儒家经文和历史策论的题目分了一卷,算术,水利,农事,兵事,刑律分了一卷。

说到科举,有很多人大概不知道,明清的科举规定了考题的范围,所以读书人就只读那些书,仔细揣摩,这导致大部分人根本不读史书。

太卷了,谁还有心思去读史书。

随着一场场考试下来,朝廷对科举的流程也逐渐熟络,得心应手。

这次的试卷也同样先糊名,再让人进行誊抄,最后再由考官阅览。

三天后,一份新的举人名单出炉。

朝廷也同样发放了一份赏赐,张贴名单,有了举人的身份,这些士子就可以应聘朝廷的一些杂流小官。

这些杂流小官比小吏的权利要大一些,管的事也更多一些,逐渐从劳力变成劳人,但还无法主管重要的部门。

……

“不枉费我提前放风,把科举的消息传出去,这次考试倒是有不少能用的人。”千秋殿,苏铭望着案上摆放的试卷,轻笑道。

朝廷那帮人更看重儒家经文考题的那一卷,而苏铭则更看重水利农事那一份考卷,在参加科举的这些人当中,肯定有偏科的人。

后世分文理科了,都有贼偏科的人,更别说现在了。

只不过,朝廷不会录用太偏科的人,最起码,儒家考题的那份试卷要过得去,不然就算是苏铭再青眼有加,也无法被录取。

这是朝廷的规则,也是科举的制度所在,作为天子,他要维持秩序,不能主动破坏这个秩序,更何况这个制度是他一手建立,那他就更不能专业那个做。

当然,不能录取并不代表不能用这个人,他可以安排其人从小吏做起,只要能力过关,不是纸上谈兵之辈,他就能破格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