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465章 大明的回光返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65章 大明的回光返照

可以说张鹿安的估计是非常准确的,作为客军的安庆右营,被河南巡抚李仙风给安置在一个次要的辅助性位置上,那么李仙风一定在其他方面会有更加强大的武装配置。

原来刚从山西调任河南的李仙风,此时此刻因为连续打了多场小规模的胜利,赢得了皇帝陛下的暂时性信任,为了让李仙风有足够的实力可以在河南有一番作为,朝廷下令杨嗣昌加大对李仙风的兵力援助。

可是杨嗣昌正带兵在川南艰难地尾追着张献忠所部,哪里还有多余的心思来处理河南的问题?

杨嗣昌本来就对挤压了自己人常道立位置的李仙风非常不感冒,此刻就更加不愿意理睬他了。

杨嗣昌便以兵力稀缺为由拒绝了兵部的命令。

令人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朝廷干脆绕过了六省督师,直接调遣京营总兵官黄得功所部,会同颍州副将刘良佐和凤阳副总兵牟文绶,进入南阳安定河南的南面;

兵部调遣原本在北直隶、陕西甚至于辽西的秦军曹变蛟部、贺人龙部、贺虎臣部、牛成虎、郑嘉栋部、左光先部、马科部、武大定部、郭汝磐部、白广恩部以及河南本地的副将陈永福部、刚投降不久的本地土豪李际遇和刘洪起两部,总兵力超过了九万人,这是大明兵部的又一次大手笔,希望能够毕其功于一役。

八大王张献忠跑了、曹操罗汝才消停了,甚至开始派人再次接洽官军,准备再次投诚。

而河南这边最活跃的就是闯王李自成了,即使老资格的改世王许可变和横天王王子顺,也开始随同李自成所部作战,大有横扫河南之势,三部合流后,整个豫西地区几乎全为义军所有。

当然这一切的锅都怪在了前任巡抚常道立的头上,李仙风到任后,积极向朝廷申请大兵,这些来了这么多的优秀营头,李仙风更是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番。

李仙风将秦军的武大定、郭汝磐、贺人龙三部,部署在陕西省西安府的商南、洛南和潼关三地,封锁义军的西窜之路,并让郑嘉栋驻军商州,往来调拨接应;

牟文绶守郧阳,黄得功、刘良佐守南阳;

马科守汝州,左光先守陕州,白广恩守渑池,陈永福守新安,李际遇在登封,刘洪起在白沙;

曹变蛟、牛成虎和贺虎臣三位总兵官,则是在宜阳和洛阳一带作预备队。

由于明军的保密作的很好,身处山中的李自成也没有及时发现官军的变化,仍然带着义军十万人,对外号称四十万,直接率领主力攻下永宁城,一面让自己的关系良好的许可变与王自顺在南路的嵩县坚守,一面派麾下大将刘芳亮率精兵一万进占雁岭关,掩护闯军的北部,闯军的老营仍然是在卢氏一带。

正当李自成和他的部将们信誓旦旦地从永宁发动进攻后,在宜阳城外,却遭到了秦军牛成虎所部精锐的迎头痛击。

李自成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反而从后路调来侄儿李过的生力军,加入到围攻宜阳的战斗中,经过异常激烈的三日战斗后,牛成虎按照原定计划撤离宜阳,往洛阳城撤退,义军在付出了巨大伤亡的情况下,占据了宜阳城。

这在义军看来,是官军不行了,有便宜不占是傻瓜,李自成不苟言笑,虽然心里的第六感也觉得情况有些不妥,但是他也没有想到明军突然之间会将如此多的精兵良将们过来,而且能调遣的这么整齐。

对于河南本土的武装,李自成是不屑一顾的,秦军系统的牛成虎,他是认识的,对于牛成虎激战三日后才撤退,他认为还是可以理解的。

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闯军的主力继续向洛阳进发,却不料走到甘水一带时,遭遇到曹变蛟、贺虎臣和牛成虎的三面夹击,次日,渑池的白广恩和驻扎新安的陈永福也率兵,突然爬山越岭,先是击败义军的防山部队,再攻击义军身后的宜阳和福昌等地。

由于明军准备的异常充分,宜阳和福昌先后被陈永福和白广恩攻下,李自成率领的闯军顿时进退失据。

关键时刻,曹变蛟再次发挥了他的中流砥柱的作用,他亲自率领所部四千精锐骑兵,冲进闯军的中心进行大砍大杀,闯军顿时气沮不敌,全军大败。

残余的闯军在李自成的率领下,在洛阳附近的山中不断地奔波了两个月之久,在损失了大量有生力量之后,趁着官军不备,从洛阳南面的龙门关和刘洪起驻扎的白沙一带突围而出,甚至都没有来得及顾及闯军在卢氏的老营里面的老弱病残。

李自成带领部下冲破白沙,在汝州遭到了马科所部的袭击,接着在南召又是受到了黄得功和刘良佐的埋伏,手下部属是损失惨重。

李自成却凭借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力和强大的韧劲,再次逃脱生天,突破黄、刘的埋伏后,向西紧急逃入淅川北面的山中。

不光李自成失败,曹操罗汝才也不好过,被牟文绶堵在郧阳,进退失据,再次动了想要投降官军的冲动,郧阳巡抚袁继咸正在研究如何将罗汝才所部全部打散收编,双方暂时进入了谈判阶段;

而张献忠那边也不好做,被一连串的胜利刺激地骄傲的他,被官军陕西三边总督郑崇俭抓住了机会。

按照军事能力来说,郑崇俭在崇祯朝可以说是仅次于孙传庭的人物,只是生不逢时,这是后话。

郑崇俭就任三边总督后,在任上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因此在军中有着比较高的威望。连杨嗣昌都指挥不动的左良玉,在郑崇俭的麾下乖的像只小猫咪。

郑崇俭督率官军大将左良玉、张令等在四川万源玛瑙山设下埋伏,等到西军经过后,官军立刻四面围住,西军顿时大败,元气大伤。

经历了玛瑙山大战后,张献忠的兵马损失了三分之二,连张献忠的六个夫人和副军师潘独鳌都被官军给抓了起来,然后被押往了襄阳城关了起来。

而大别山一带的各支义军,也被安庆右营和其他安庆的营头们打击的不敢乱出大山。

曾经喧嚣于一时的义军活动,看起来喧嚣于一时,但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就被打击的再次陷入了低谷当中。

崇祯皇帝朱由检把这一切都归功于杨嗣昌指挥得力,这是杨嗣昌的剿匪战略,再一次发生了巨大的作用,朝廷因此不断地给予其赏赐。

崇祯皇帝感觉自己又能了。

可是实际上,这次官军的辉煌表现,只能说是大明朝廷的一次回光返照。

因为此时的大明不光有内乱,还有外患啊。

大明官方的一系列胜利的消息,再次经过某些所谓的“山右商人”,传递到皇太极的耳中,皇太极是何等的人杰?他是不会给予大明朝廷恢复生机的机会的。

崇祯十三年、崇德五年三月

皇太极不顾清国将士的疲惫,下令多尔衮和济尔哈朗组织人力在靠近锦州的义州筑城,并在附近屯田,做好了长期围困锦州的方针,并且快速付诸实施。

消息传到大明京师后,崇祯皇帝询问大明挂兵部尚书衔、兼左副都御史、总督蓟辽军务的洪承畴对策,洪承畴看出来皇太极的打算“奴屯锦、义之间,将为持久之计”,便将吴三桂、刘肇基等部官兵一万精锐分驻于松山、杏山之间,保障锦州往关内的退路安全。

洪承畴有感于辽西将士在关键时刻的不堪驱使,奏请朝廷抽调秦军进入辽西作战,正好中原大战,陷入了暂时的消停当中,于是大明兵部抽调了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山海关总兵马科、密云总兵唐通、东协总兵曹变蛟(崇祯十二年由临洮总兵改任,原蓟辽东协属于副总兵统领,因为曹变蛟,直接新增了一个东协总兵)、援剿总兵白广恩等部驰援辽西。

其中马科、曹变蛟和白广恩都是从打击义军的第一线调离的,同期离开的还有从各部明军中抽调的两万精锐明军,使得中原大地的各支义军势力们顿时感到压力大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