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以族谱变法 > 第161章 见鬼说鬼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琰垂下头颅,眉头微微皱起,安南国此时各地烽烟四起,百姓早已困苦不堪。

若进入大明,见大明百姓比他们过得好,必然心生向往。

要是直接留在大明不回去,他也没有任何办法,长此以往,安南还能留下多少人?

“不是臣不愿意,是这些百姓不通教化,怕他们在大明做出违反律法之事。”

朱棡摆了摆手:“一群贱民罢了!就是有几百万人,大明屠了他们都不需要出多大力气。

最近辽东此地出了种细盐,大明可以匀一些给安南,算是一种补偿。

当然,此盐稀少且价格昂贵,要不要你们自己做决定。

此盐在大明目前只供应皇室,明年会在勋贵和文武百官中供应,普通百姓哪怕再有钱也买不到。”

说着,晋王对邵质挥了挥手,后者见状,立刻从袖口掏出一袋细盐,随后将其递给陈琰。

陈琰接过后,带着狐疑的目光打开袋子,映入眼帘的是雪白一片。

“尝尝!”

听到这话,陈琰捧了把细盐慢慢靠近嘴唇,随后瞪大双眼:

“好东西!这细盐我朝要了,有多少要多少。”

邵质微微一笑:“此盐稀少,产地离安南甚远,比太原还远。

你若想要,则需要负担从辽东到云南的损耗,以及路上运输人员的粮食。”

“可以!”

陈琰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对他来说这就是白花花的银子,不仅可以售卖给国内权贵,还可以贩卖到其他国家。

价格比普通粗盐贵百倍又如何,他有本事将这细盐的价格再翻两翻。

“别急,与瓷器一样,你拿粮食来换,……”

话未说完,方时立刻出声打断:“不可!邵尚书,安南国粮食有限,若全部用来换细盐,安南百姓当如何生存。

安南国主既是中原人,吾等也该为他着想。”

“不不不……”

陈琰大急,一把拉住方时袖子:“就用粮食,我国粮食虽比不上大明,换些盐还是足够的。”

开玩笑,那些权贵哪家不是粮食多的慌,只有贱民才缺粮食,他哪里会去管这些贱民的死活。

“你确定?”

方时一脸疑惑:“粮食若是不足会发生什么,你难道不知?”

“多谢方司柬,本国百姓懒惰成性,能躺着绝不坐着,两天一顿足以成活。”

方时轻叹一声:“别国内政按理说我不能参与,可见到陈司徒,就仿佛见到亲人,我忍不住要提醒一句。”

“你我本就是一家人,还望方司柬告知!”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朴则强,淫则弱。弱则轨,淫则越志。

安南百姓如此懒惰,定是觉得哪怕什么都不做,也能活得下去。

若是和平时期甚好,一旦遇到敌国入侵,安南该如何自保?”

陈琰一脸诧异,他没想到方时通过一句话,就能知道安南百姓的状况。

正如方时所言,粮食一年三熟让安南百姓没有感受到生存压力,加之没有上升渠道,这才形成他们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

[或许可以试试!占城久攻不下,各地权贵为争夺权力,不惜兴兵作乱,是需要一批精兵。]

该说的都已经说了,方时并不想多待,与邵质和陈琰说了声后,便跟着晋王离开礼部。

去东宫的路上,朱棡忍不住打量方时:

“孤很好奇,你是怎么做到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正旦大朝众目睽睽之下,你说黄帝后裔失了天下,你现在又说蒙元是夏桀后裔。”

“怎么说都行,反正都是司马迁说的,匈奴列传言: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蒙元人是夏桀苗裔,还是浑粥后代谁也说不清,怎么说都是对的,看陛下要用哪个。”

说到这,方时一脸轻松:“儒家的好处就在这,只要有史可依、有据可查,黑的也能变成白,就看哪种有用。

陈朝使者自认为中原人士,那么李朝、吴朝、丁朝开国皇帝也只能是中原人士,否则陈朝名不正言不顺。

名不正言不顺,大明可举义兵,兴灭国、继绝世,换李朝后人来执掌安南。

若是他承认,那么安南此地自古以来都是中华领土,陈朝灭亡后,亦当回归大明。”

“无耻啊!”

朱棡惊叹连连:“四弟到现场都自责不已,连带着对弟妹是有求必应,说留下来过年,便拼着被父皇责罚也要留下来。”

“咳咳!”

方时轻咳两声掩去脸上尴尬:“此事略过,太子殿下不也给燕王殿下补偿了吗?”

“得了吧!说是补偿还不是坑?”

朱棡翻了个白眼:“只有二哥和四弟还傻乎乎的相信,孤早就反应过来了。

不过大哥说了拿应天换,孤也就不找你麻烦。”

?????

方时满脸问号,干我啥事?这都是你大哥选的,找你大哥去。

[被标哥给坑了!他娘的还没地方说理,总觉得早晚会变成岳父形状。]

“那就多谢晋王殿下!”

到了皇宫后,朱棡便往坤宁宫去,而方时则走向东宫。

刚进东宫,方时便再次见到朱雄英,此时的朱雄英已经没有原先白白嫩嫩的皮肤,而是变成健康的小麦色。

方时觉得,这次他又得解答问题,因为朱标的目光已经转向他。

“方司柬,梁惠王说:何以利吾国为何是错的?孟子又为何要说仁义即可令魏国强大?”

方时露出惊讶之色:“皇长孙殿下已经学到孟子了?”

朱雄英昂着头,一脸骄傲:“没错!我还可以教妹妹读千字文。

你上次解释得很好,连皇祖母都说好,这次我也想听听你的解释。”

“好啊!”

方时笑着应下:“梁惠文王没错,身为国君国家利益重于一切;孟子也没说他是错的,只是相对于仁义二字而言,利字就是错的。

孟子见梁惠王时,魏国经过马陵大败、河西之地被夺,早已不复霸业。

他那时一心只想如何让魏国崛起,因此不能说他是错误的。

而孟子的仁义,是因战国时期战争不断,庶人百姓苦不堪言,若魏国行仁义之政,善待百姓。

会吸引一大批别国百姓,这些百姓为了不再过原先日子,必然会拼命守住这好不容易得来的东西。

孟子不被魏王所用,不为别的,是因其没有配套的治国政策。

四书是史、五经亦史,殿下想要真正了解孟子等先贤的理念,可以试试代入当时的天下形势。”

朱雄英低下头沉思,良久后才缓缓抬眸:

“你的意思是,先生教错了?看书不能望文生义?”

“不是!”

方时轻轻摇头:“先生没教错,所有经典学习都是从望文生义开始。

先生说梁惠王错,是因为以个人言:仁义与利益往往相对,殿下还小,当先教仁义礼智信,以期明白何为仁义。

当有仁义之心后,便可学习何为利,那时便知道以国家言:仁义和利益并不是不能共存。”

“算了!没错就行,你说得我记下了,等回去后再问问皇祖母和皇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