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以族谱变法 > 第105章 很熟悉的画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其实方时想的不仅仅这些,还有为以后开海做准备,只有经济才能更好的转嫁制度成本。

次日清晨

奉天殿

朱元璋站起身,拔高音量,语气不容置喙:

“即日起,六部之外再加一部,宣承部,仿六部制!

宣化承流,奉君命教化百姓!宣承部掌宣扬朝廷政策、治国理念……引导百姓言论,制止各地流言,发放邸报等职责。

钱唐为尚书、韩宜可为左侍郎、朱同为右侍郎,曹青为主事……”

此言一出,奉天殿中一片哗然,范敏脸色瞬间黑了下来,眼中有说不出的惊骇:

[邸报!邸报!不是军心、不是民心,最终目的是文官手中最重要的权力,话语权。]

[近日军队参与救灾,加上邸报宣扬,天下百姓会更相信军队。]

[方时方司柬,你可真是好耐心,好想法,难怪纸张价格下降后,没有让卫所人手一本,原来在等灾情。]

“陛下,万万不可啊!”

一名御史从队列中走出,高声疾呼:

“河南灾情来势汹汹,秋粮全部被淹,加之南征军队未归,朝廷已经没有余粮供养一部之官员。

还望陛下暂时停止,等河南灾情过去再行此事。”

话音刚落,又有人出声附和:“微臣附议,朝廷政策事关社稷,怎可轻易传播。

若让蒙元知晓,难免对方会以此来针对大明社稷。”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

朱元璋还未开口,赵好德冷斥出声:

“尔等想要逼宫不成?什么政策可以给百姓看,什么政策不可以给百姓看,这点陛下会不知道吗?”

说完,赵好德对着朱元璋躬身一礼:

“微臣赞同陛下,吏部会做好份内之事,任何奴役百姓之辈,都不会进入宣承部。”

“微臣赞同赵尚书!”

“微臣也赞同。”

“……”

朱元璋看着分成两派的文官,眼神微眯:

[党争又要开始了吗?真是杀不尽、杀不绝。]

“记住,君命不可违,咱不是和你们商量!”

话落,朱元璋不理会在场文官,直接拂袖而去。

见朱元璋离开,这些文官七嘴八舌围在朱标身边:

“太子殿下,劝劝陛下,自古都是郡县官员宣扬政策,万万不能被有心人利用。”

“太子殿下,宣承部一事事关重大,还需再缓缓!”

“……”

朱标双手举起,大声喊道:

“诸卿、诸卿,可否听孤说两句!”

霎时间,整个奉天殿静悄悄,所有官员目光齐刷刷看着朱标。

“宣承部是为了防止康泰屠村一事再次发生,朝廷重要政策是不会在邸报上出现。

诸卿都是为国为民贤臣,与其驳回圣意,不若推荐几个贤才上来。

宣承部初创,正是需要大量贤才之时,还望诸位以国事为重。”

说到这,朱标脸上浮现无奈:“孤虽说是太子,可朝廷大事不是孤说的算,孤只能竭力劝说。”

望着朱标神情,不少官员顿时心生愧疚:

[是啊!自古以来太子最难,为何要为难太子。]

“多谢太子殿下解惑,我这就回去写奏疏,为宣承部推荐几个贤才。”

这些官员也明白,朱元璋想要做的事,哪怕屠了整个奉天殿也会去做。

与其和朱元璋对着干,还不如安插人手进入宣承部,钱唐已老,若是能掌控宣承部,这天下还是他们的。

范敏在人群外缓缓转身离开,心中已下定决心致仕,他要离开京城,在暗中阻止变法。

[军队有了,宣承部也有了,经典也有了,陛下还不开启变法,是还在等什么?]

[本以为通过纸张价格下降后,可以看清方司柬的计划。]

[如今却是越来越模糊了,完全不知他下一步准备干什么?]

[难怪吴沉会说,方时此人精通诸子百家,想要阻止他不如杀了他。]

[黄册推行缓慢,找个人来弹劾自己吧!]

范敏也知道,再怎么变法,变得再大,无非都是重新分配土地,让百姓能活的下去。

他只需要将家里土地安排好,等朱标上位后,再慢慢拿回来就行。

多好的政策都有漏洞,想要找出漏洞轻而易举,只要换个方向思考就行。

他与别的文官不同,他需要的是钱财土地,要的不是权力。

朱标出了奉天殿之后,便去后宫看望自己的三弟。

“砰!”

“你们想死是不?这么烫叫孤怎么喝?”

“晋王殿下恕罪!小人立马换一碗。”

刚靠近,朱标便看到这一幕,右手抬起轻轻一挥:

“都下去吧!重新端碗药过来。”

“大哥,要不是雄英及时过来,你再也见不到弟弟了。”

听着朱棡哭诉,朱标没好气说道:“别吼了,也不怕被人笑话。

二弟当初可是爹打完之后,还被娘打,娘能给你做饭,就偷着乐吧。”

朱棡瞬间愣住:“娘也揍二哥了?不是只被爹给揍了?”

“当然,要不是雄英一直在慈宁宫,一天能打二弟九顿。”

“嘿嘿,不愧是大侄儿,都知道保护叔叔了。”

“你也是该受这一出,明知道爹最不喜欢虐民,你还做这事。”

朱棡大声叫屈:“大哥,你可不能冤枉我,那些都是蒙古人,不是中原百姓。”

就在这时,一个内侍端着汤药进来,朱标接过后,便坐到旁边:

“好好趴着,大哥喂你喝!”

“嘿嘿,谢谢大哥。”

朱标拿着汤勺轻轻拨动着,语气说不出的柔和:

“虽是蒙古人,却也生活在大明土地上,风俗礼仪与中原百姓并无不同,以后不要再做了。

大哥知道这不是你的本性,你只是痛恨蒙古人,所以才会做出这事,这不怪你。”

说着,朱标小心翼翼将汤勺递到朱棡嘴边。

“咕咚!”

“还是大哥知道弟弟,不像爹,只知道拿我撒气,明明都说了功罪相抵。”

“好了,别生气了,你总不能让爹把那些官员全杀了吧!”

朱标声音缓和下来:“你喜欢打蒙古人,四弟喜欢打仗,朝廷又没有那么多粮草。

大哥替你想了个主意,很快会有粮草,想怎么打蒙古,大哥都支持你。”

“真的!”

朱棡兴奋不已,顾不得身上疼痛,直接双手撑着床,目光炯炯盯着朱标。

“大哥还会骗你不成?”

朱标轻声开口解释:“安南、南掌等地粮食一年三熟,这些小国就喜欢瓷器。”

“瓷器?就这么简单?全天下瓷器有哪家比的上山西?

大哥,你帮我联系那些蛮夷,瓷器这东西山西多的是。”

“不能只换粮食,别国百姓也要吃饭,百年树木、药材什么的都可以换。”

说到这朱标轻轻一叹:“二弟在扩建王府,准备弄个皇宫出来,爹都快气疯了。

同为爹娘儿子,不能大哥和二弟能住皇宫,你就不能。

正好趁此机会,你也修个皇宫出来做自己的王府,爹和百官那边,大哥替你拦着。”

朱棡傻眼了,什么皇宫?这是什么意思?

“大哥,这是逾制啊!你不怕二哥生出不该有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