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 > 第328章 静悄悄的发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李岩来找胡湘。

“公子,你说的那个水泥,真是好东西,用它和沙子混合后,干了后很坚硬,比糯米灰浆都结实,但它可比糯米便宜多了,”李岩说道。

我国古代工匠最开始使用的粘合剂,是黄泥和草的混合泥浆。

从周代开始这种粘合剂成分逐渐被石灰取代,由石灰、黏土、沙子组合的“三合土”异常受工匠们的喜爱,这三种东西按比例加水混合,用于建筑粘合剂,干燥后很坚固。

在距今大约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古代的建筑工匠将糯米、熟石灰以及石灰岩混合,制成浆糊,然后将其用于砖石的空隙中,这种具有超强粘合剂就是糯米灰浆。

当然,这功能强大的“糯米灰浆”成本也是十分的昂贵的,最早在南北朝时期是应用于贵族陵墓,到了隋唐年间,开始用来修桥搭庙。唐朝的开元寺就是用“糯米灰浆”来加固,历经千年屹立不倒。

而建于唐代的泉州古塔,也是以“糯米灰浆”的地基,扛住了七点五级的地震。不过,当时这“糯米灰浆”还是太金贵了,毕竟用了古代短缺的粮食-糯米,只有重大工程时,才会用上。

“里面加上钢筋,就可以当梁了,”胡湘说道。

“恩,要是能代替木头,那武安的就能盖更多的房子了,现在石灰场老赵头,也想要安装蒸汽机了,现在水泥供不应求。”李岩说道。

“武安城,还没有一个塔楼,该建设个塔楼了,”胡湘说道。

“恩,上面在安置一个摆钟,就更好了,”李岩说道。

其实胡湘也很想把武安城,建设成后世见到的古城旅游地那样的建筑,最好都是二三层的建筑,但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还是先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先保住武安在说。

不过也不能一点也不建设,先建个塔楼。

胡湘和李岩来到机械坊。

李冶给胡湘说,轧棉机制作出来了。

胡湘等人来到轧棉机边。

这个轧棉机主要由两个滚筒组成:一个滚筒上面布满了铁制的尖钉,抓住棉花,将其跟棉籽分开;第二个滚筒上布满了短而硬的毛,将第一个滚筒上的棉花刷下来,使其不致堵塞。

有个这台设备,棉花和棉籽的分离,就快多了。

“这个轧棉机真是太好了,有了这个,棉花和棉籽分离真是快了,”李岩说道。

“岩兄,你看这个纺线机,”李冶说道。

李冶说的是珍妮纺线机,其实胡湘也不知道这珍妮纺线机如何制作,只是告诉李冶把坊车翻倒,看能不能同时纺多个纺锤。

经过工匠的不断改进,纺线机终于研制出来了。

其实原理很简单,用以前一个纺车带一个纺锤,现在带多个纺锤旋转,如果到过纺织厂参观过的人,可以一目了然知道它该怎么制作了。

“看来,武安也应该成立个纺线场了,”李岩看到这个纺线机后说道。

“今年的棉花产了数万斤,应该能织不少的布了,”李冶说道。

武安产的棉花,胡家全部收购了,所以李冶知道棉花的数量。

其实目前制作无烟火药也用不了那么多棉花,主要是没有那么多的硝石,但胡湘还是建议多种植棉花,因为棉花可是很好防寒面料,冬天时候武安的军队要都穿上棉衣棉裤,那战斗力肯定提升不少。

虽然种植棉花占用了种粮地,但它获得的收益是那些土地没法比的。

“中午,我们一起聚聚,”胡湘建议道。

“我叫上元院长,”李冶说道。

中午时候,胡湘和李冶,元好问来到赵家酒楼。

李堂也在赵家酒楼和人聚餐。

看到胡湘等人到来,也来到胡湘等人的包间,不一会赵福也进来了。

“元先生,你的小说写的怎么样了,我家的纸,都堆积如山了,”李堂道。

其实元好问,不但会写诗词,而且也会写小说。

历史上,元好文着有志怪短篇小说《续夷坚志》四卷二百零二篇,他的《续夷坚志》的书名,是仿南宋洪迈的《夷坚志》,不过这些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荒诞不经的东西,都是鬼神类小说,这些小说,也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李兄弟,你也太着急了,这小说那有那么快的,我已经安排学堂几个先生一起写了,”元好问道。

因为自家有纸,李堂想办个印刷坊,于是和元好问合作,印刷些书,用于销售。

胡湘想起让李岩写的书,要是印刷,也能火爆,但现在胡家是统治者,怎么能宣传这类书。

“李先生,那个钢磨,你们研制出来了,”赵福问李冶。

“赵家公子,你隔几天就派人到机械坊问,放心你的钱,不会白投进去,肯定会给你研制出来,”李冶说道。

“呵呵,我相信李先生肯定能研制出来,改天让研制的工匠来酒楼,我宴请他们,”赵福说道。

吃完酒饭后。

胡湘和众人来到了华美浴池。

胡湘和李堂,赵福在一个浴池泡澡,李岩、元好问、李冶在另一个浴池洗澡。

“湘哥,你知道吗?元先生又写了首词《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李堂说道。

“哦,你念来听听,”胡湘道。

于是李堂念了出来。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不错··不错。”胡湘说道,其实胡湘并不知道词的含义,只理解部分意思。

“元先生这是反对父母包办婚姻,歌颂男女的海枯石烂爱情。”李堂说道。

“你们感觉父母包办婚姻好吗?”胡湘道。

“我们不都是父母包办的吗,你家祖上积德,让你娶了卢员外的女儿。”赵福道。

“我那是两情相悦,婚姻自由,你们赞成吗?”胡湘道。

“赞成呀,要是想退婚就退婚就好了,”李堂道。

“李堂,你小子是不是想退婚在娶亲,”赵福道。

“我哪敢,”李堂道。

胡湘知道,虽然古代男女不平等,但妻子也不是说休,就能休的,如何让这个时代的文明加快向近代靠近,胡湘也没有具体的措施。

向近代靠近也不是胡湘多高尚,而是胡湘想靠近现代,不要求社会风气达到现代,但能达到近代清末民初,胡湘也就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