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势力初成(中).
自那日在上元城外,萧漠与根也、赵英暗中相见,各种安排诸般谋划之后,不知不觉间,又是三日时间过去了。
在这三日间,萧漠看似再也没有了其他的动作,整日里只是陪同王翰处理着诸般战后事务,表现虽然中规中矩,却也少有什么出彩之处,倒是与那王翰的关系,日渐密切,尤其是那王翰,无论大小事务,在决定之前都会与萧漠商讨,但凡萧漠提出意见,大都会按照萧漠的意见进行修正,一副老少贤者相和的景象,就这么展现在上元城众官员面前。
对于王翰的目的,萧漠自然了解,不过是想将自己拉入他的阵营中,待日后朝堂党争中,合力与张谦一党相抗衡罢了。
对于王翰的目的,萧漠即没有积极迎合,却也没什么抗拒之意,在萧漠看来,王翰虽然远不是张谦的对手,但张谦的势力确实太大了,再加上之前自己与张谦的种种事故,与王翰联手,却也的确是一时之需。
更何况,萧漠也没有彻底投靠王翰的打算,与此相比,萧漠更像营建属于自己的势力。
所以在与王翰相接触时,虽说萧漠时有若即若离之意,也尚未有什么攻守同盟产生,但却也是默契日深。
当然,这几日虽然看似平淡,但萧漠私底下并不是什么都没做。
此次来到上元城,抛开血战草原联军、立下诸般功勋、所建立的种种声望等等,对萧漠而言,最大的收获,无疑是从草原联军手中,将被俘的北地诸般文武官员、在野大儒、有功名的书生乃至于皇亲国戚等等数百人救到手中。
在其中,这些官员们前有战败失地之责,后有被俘辱国之罪,将来朝中讨论赏罚时,必然受到牵连,丢官还是最轻,甚至入狱抄家也有可能,想要脱罪,必然需要一个靠山,而将他们救下的萧漠,初建百年来未见之功勋,又是圣眷正荣,短时间之内,在朝中说话无疑最有分量,正是上攀的最好对象。
另一边,萧漠本身虽然即将一飞冲天,却是初入庙堂,根基尚浅,也正是最需要拥护之时,双方需求之下,自是一拍即合。
而那些在野大儒、有功名的书生们,虽然在庙堂之争上无法帮助萧漠什么,但却掌握着野间的舆论,将来更有被朝廷重用的可能,尤其是那几位大儒们,一旦入朝,至少一个翰林的职位是跑不了的。如今被萧漠所救,这些人都是欠了萧漠一个天大的人情。儒家重恩义,再加上萧漠在文坛的声望地位,从某方面来说,他们却是比之那些为保住官职而投靠来的官员们更加让人放心。
还有那些皇亲国戚,也是颇为重要,楚灵帝最重亲族兄弟,而这些人,无疑皆可在萧漠不方便的时候向楚灵帝施加影响。
可以说,萧漠所救下的这些败军之将,狼狈之人,被俘之辈,皆是萧漠日后朝中势力的元老与嫡系。
而在朝中势力早已被王翰、张谦、八贤王等人瓜分干净的情况下,将这些人掌握在手中,已是萧漠日后想要在朝中独成一派势力仅有的良机了。
原本王翰初来上元城之时,也是对这些人多加笼络,似是想收为己用,但待下定决心要与萧漠联盟之后,却又对这些人不闻不问了。
而对于前期王翰对这些人的笼络,萧漠却并没有做出太多的干涉,只是将这些人在面对张谦笼络之时,何人立场如故,何人摇摆不定,何人又彻底被王翰收复,默默的记下心里。
而在这些日子里,看似毫无作为的萧漠,却正是在全力整合着手中这股突然多出来的势力。
其实,在此之前,自萧漠将这些人救下之后,萧漠就与这些人多有接触,多示亲近,颇有暗示。而最近这些日子,无疑就是将双方关系挑明,将势力营建,进行到实质阶段。
对于这般势力关系网的整理,是由萧漠的师爷张茂宗在负责。
张茂宗虽然这些年来只是担任着地方官员的师爷,但多年来辅佐了多位地方父母官员,对于官场门道,各般势力,官员心思,却是要比萧漠本人要清楚的多。
而如今,经过多日观察与接触后,张茂宗却是终于将一份名单交到了萧漠面前。
名单中,皆是萧漠所救的文武官员的姓名,其中却又分为五等。
第一等,是死心塌地的跟随萧漠左右,本身能力又颇为出众,在将来可堪大用之人,人数不过寥寥十余人,除了崤州州牧任兴之外,又大都官职低微,最高不过是六七品而已。
第二等,却是虽然认萧漠为主,也并无二心,但本身能力却是有限,将来即使提拔,也是只有为萧漠摇旗呐喊的能力,却不可托付大任。这一档次的官员虽然较多,约有近三十人,但官职地位却更加低微,大都只是七品以下。
至于第三等,则是虽然有投靠萧漠之心,但前些日子在王翰的拉拢下,却是显得摇摆不定之人,这份名单的人数却是最多,竟是超过五十之数,官职大多在六七品之间,乃是地方官员的中坚力量。而根据张茂宗的评价,这些人当中,绝大多数的能力也是极为平庸,否则当初也不会这般毫无决断之力,在萧漠与王翰之间犹豫不定了。
第四等则是在前些日子王翰的拉拢下,彻底投向王翰之人。人数约有十余,让萧漠无奈的是,张茂宗对其中大部分人的评价都是“可用之才”,官职也大都在六品以上,很显然,萧漠虽然是朝中新贵,但在这些人的眼中,地位依然不及在朝中经营数十年的王翰。
不过,萧漠却知道,这次这些人的如意算盘却是打错了,为了抗衡张谦,王翰这次与萧漠结盟的决心颇大,而这些人投靠王翰,可视为对萧漠的背叛,王翰为了照顾萧漠的情绪,恐怕不会对他们有太多的照顾。
而第五等,却是在很早之前就已是投靠了王翰、张谦、八贤王等等朝中各大派系的官员,这些人虽然人数最少,只有区区十一人,但抛开能力不谈,官职却皆是颇高,大都是一州或一城之内的一把手二把手,萧漠并不打算收服他们,即使收服了,也不敢用,所以只是略略看过一眼后,就抛到一边了。
“我倒是要谢谢王翰王大人了,经他这么一出,我所救之官员,何人可用,何人不可用,何人可信,何人不可信,倒是马上变得明明白白了。”
书房内,萧漠弹了弹手中的名册,赞赏了张茂宗几句后,笑着说道。
张茂宗躬身道:“大人英明。”
张茂宗这么说,却是指在王翰拉拢众官员时,萧漠丝毫没有阻止的行为。
在当时,对于萧漠的作为,张茂宗实际上是极不赞成的,在张茂宗看来,朝中势力,就在于一个“争”字,一名原本中立的官员,你若不去争,自然会投靠到其他人的门下,又哪里能像萧漠这般任由王翰撬墙角却不闻不问?
但萧漠却解释道:“我虽初入庙堂,但已立功勋,又有圣眷声望相伴,短时间内想来不会有什么大的变故,在这个时候,手下势力重在‘稳’,而不在于‘大’,势力只要稳,即使再小,将来却总有变大的一日,但如若大却不稳,隐患已是埋下,将来必会有分崩离析的一天。更何况,这些官员,今日如若不能抵挡王翰的拉拢,日后归京后,又怎么能抵挡其他派系的拉拢?所以还是趁早看看他们的心性为好。”
就这样,张茂宗被萧漠说服了。
回想当日,再看今日的成果,即使是张茂宗这般官场老油条,却也是不由对萧漠的眼光手段所叹服。
张茂宗却不知道,萧漠营建自家势力的根本目的,只是为了将来朝中风云际会间拥有自保之力,却并无张谦王翰那般独掌乾坤的野心,自然是求“稳”多于求“大”。
萧漠并不知道张茂宗的想法,只是看着手中几份名单,叹道:“可惜了,虽然测出了这些人的态度心性,但剩下的可用之人,可信之人,却是大大的减少了。”
时至如今,张茂宗脸上反倒没有什么遗憾之色,笑道:“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正如大人您所说的那样,现在我们求稳,日后才会求大,至少这些人都是知根知底,用起来放心。而且几日后大人您归京,安排他们的位置时,也更加方便。”
萧漠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张茂宗的意思。
朝中党派相争,说到底不过是“妥协”二字。
你如若一口气为一百个人安排位置,放弃的东西自然也会很多,但你如若只是全力为十余人安排位置,不仅放弃的东西更少,这十余人,也可得到更好的位置。两相比较,倒是说不清孰强孰弱。
见张茂宗神色间似早有腹案,萧漠微微一笑,问道:“对于这些人,如何安排处置,张先生你可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