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货就应该有好价格!
李小月知道今年蓝山县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很多毛线作坊。
就连收购羊毛的价格,也被抬高了。
预计今年的毛线产量,是李家的十倍,所以今年的毛线,价格注定不高。
因此,李小月就改变策略。虽然李家作坊里还生产一部分的高端毛线,但更多地会投入新产品,高端地毯。
从柳自成的评价来看,这个地毯应该不错。
要赚就赚有钱人的钱,她不跟蓝山县小作坊争。
这些小作坊越来越多,毛线的价格越来越低,以后老百姓就能买到便宜的毛线和毛料。
李长禄走到外面,压低声音对齐大管事和钱大管事说:“今日柳大将军带着他家的家仆柳福来了。”
听到这话,齐大管事和钱大管事相视一看,从彼此眼里看到了惊讶,很快就冷静下来。
先看看再说!
进来之后,钱大掌柜和齐大管事一起给李小月、公孙廉,还有柳自成和柳福见礼。
等到抬起头,他们就被满屋的地毯吸引了目光。
以前他们也从契国和周围的草原民族甚至更远的三国购买地毯,可那些地毯的风格,都充满了异域风情。
虽然看得新奇,但大秦朝一直自诩为天朝上国,对番邦的东西也并不是那么喜欢。
总体来说有心理上的轻视,也有审美上的差异。
只是大连这边并没有好的,羊毛处理技术,弄不出来上好的羊毛线,所以毛毯一直都是番国的最优。
因为稀缺,路途遥远,所以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只能在每年的春季采购,其余时间数量很少。
可现在,李娘子这边不仅有上好的毛线,还能制作出来上好的毛毯。
尤其是毛毯上的花纹和图案,简直挠在了大严国人的心坎上。
梅兰竹菊。
牡丹芍药杜鹃茶花荷花……
甚至还有山林和湖泊等大幅的地毯,最适合铺在书房里。
这些地毯被印上了绝好的画一般,展现出来的魅力,无与伦比。
刚才听说柳福和柳大将军在这边,他们还以为李小月故意借此抬高价格。
可现在看来,并非完全如此。
这么好的东西,不可能让一家售卖,肯定有很多人想要买。
柳家那边可能也看中了地毯的美。
不过柳家的商业范围大多在京都附近,占据北方。
他们在金陵,互不影响。
齐大掌柜赞叹,“李夫人,看到这些毛毯,我就忍不住想谈价钱了!恨不得现在就付钱把地毯带走!”
钱大掌柜也笑了笑,“钱某也是如此。想必柳大将军和柳大管事也是如此。”
柳福笑了笑,“两位大管事说的是!”
公孙廉看向柳自成,“既然开始谈生意,我等官场之人,就不适合在此。”
“柳兄,那边湖泊有鱼,在下请你钓鱼,可好?”
柳自成听到这话,心里疑惑,这公孙连葫芦里又卖什么药?
不过他面上不显,笑着说:“难得闲暇,垂钓湖中,也是难得的雅事!公孙兄,请!”
公孙廉和柳自成出去了。
接下来谈的过程很简单,无非就是商量不同款式大小的价格。
大块的,一丈长,三分之二丈宽,是最受欢迎的款式。
因为可以正好放在客厅中间,书房中间。
当然了,价格也最贵,六百两一块。
中等的,相当于大块的一半,价格也是一半。
小块的,虽然不大,但放在炕桌上,或者榻上,还有板凳上,要求更高,更加精致。价格低一点,但也没有太低。
文小兰和李长寿一直在边上听着,学着,并没有说话。
大家也看出来李小月这是要培养接班人了,带出来历练,并没有因为文小兰和李长寿年轻,就有所轻视。
中午,李小月在新家宴请几位客人。
家常便饭,但也别有滋味。
走的时候,他们带走了李家这边所有的地毯和毛线的库存。
价值十九万两银子,其中十万两是齐大掌柜和钱大掌柜用粮食支付的。
那么多的战俘开荒,至少要保证战俘不饿肚子,否则没力气干活。
钱齐两家的支付方式,让李小月大为喜欢。
随着李小月家的地毯卖高价,蓝山县有脑子活络的,也开始想要做地毯。
千方百计从女工和男工那边的描述,做出来的机器,四不像,但也能制作一些地毯。
主打一个抢占低端市场,也能赚钱。
整个蓝山县因为羊毛以及羊毛的衍生品,开展了一系列的增加生产活动。
李小月家里有些地方不适合种地,就撒草种子用来放牧。
因为霍英杰带领大军东扩三百里,更多的大严人去草原上放牧,不仅能收获大量的羊肉,还能有大量的羊毛。
这些钱大掌柜、齐大掌柜,还有柳福走到时候,都得到了李小月赠送的几盆多肉。
一开始没觉得怎么样,带回去送给家里的主子们。
没想到后宅夫人特别喜欢,纷纷求购,当然了,这都是后话。
此时李家作坊,女工每天努力制作地毯,虽然辛苦,但工钱也很高。
那些俘虏继续开荒修路,修筑城墙。
今年蓝山县的劳役,大部分都是这些俘虏做的,当地老百姓不用劳役,都特别开心。
觉得柳大将军做得好,让柳自成在蓝山县有了好名声。
蓝山县收上来的赋税,是府城七个县里最多的。
家里有好东西,李小月也没有忘记秦玉瑶。
她专门派人给秦玉瑶送去地毯和多肉,还有一些上好的毛线。
秦玉瑶收到东西之后,颇为喜欢,当即让身边的婆子带着她的信和礼物,给义母送礼,同时也让负责管理外面生意的管事过去。
从蓝山县采购东西,然后去西勒府售卖。
武王要养兵,要花很多钱。
光依靠封地上的产出,并不够,因此秦玉瑶作为王妃,就要想着赚钱。
不仅开荒种地,也做生意。
一开始赚钱不多,但当地毯到了之后,收入一日比一日高。
武王接过来秦玉瑶递过来的一万两银票,面露诧异,“玉瑶,咱们府里不是没银子了吗?你不会把嫁妆也卖了吧?”
秦玉瑶解释,“王爷,我没有卖嫁妆,这是我做生意赚来的,货物是从蓝山县进货,义母教我的。”
“以后咱们每个月都能有一万多两银子,给王爷一万,剩下的,臣妾攒起来,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