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这件事情只是在向阳学府内部小范围地引发了学生们一些茶余饭后的讨论,但不知为何,突然在某天夜里,消息仿佛插上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边城。
一夜之间,街知巷闻。
而那两个进入培优班的小姑娘,更是在边城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誉!
毕竟,能够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在众多学子之中脱颖而出、名列前茅,这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体现!
不仅如此,她们还能够毅然决然地选择前往培优班继续深造学习,这种进取精神实在令人钦佩不已!
特别是那些因生了女娃娃自觉抬不起头的妇人们,虽边城民风本就开放,却已然抵不住内心的困扰。
这一刻,她们仿佛找到了人生目标似的。
悄然间,边城的风向稍稍有了点变化。
虽然不甚明显,但是苗头已出,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量变,足以引起质变的可能!
两位进入培优班的姑娘并不知道,她们的这一决定将会给边城带来天翻地覆的改变,同时也为数万万华国女子做了表率。
常言总道女子头发长见识短,难道仅仅是因为女子头发长才有此一说的吗?
其实不然吧!
大街上瞅一瞅,男子头发难道就不长吗?
为何在形容男子做了蠢事时,就不会习惯性地将所有男子一棍子打死呢?
归根结底,不过是女子在教育上的缺失和社会性的打压,共同造就了现阶段女子见识浅薄的假象,给了某些人借题发挥的可乘之机。
人的骨子里都隐藏着一些难以言喻的恶趣味,对弱者报以同情的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人会选择视而不见,更有甚者以此为乐。
只要当今社会的大半女子都能接受教育,这种情况必然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当然,肯定会有人想要反驳。
比如,肯定会有人说,那些世家大族的女子不都是从小读书识字的吗?
怎么没见她们因为读书识字,给这个社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呢?
女子报效家国者,少之又少。
真遇到这样的人,也不必与之争论,时间自会给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告诉他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把话说得太满。
女子一旦接受了教育,不光整个人会变得自信有力量,整个社会的风气也会随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样的改变,更多的是造福子孙后代。
当然啦,懒懒并不强求每个人都能踏入培优班的门槛。
与极少数能进培优班学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增设班级的刺绣班、木匠班、瓦匠班……
诸如此类,涵盖了这个社会需要的所有工种。
授课的师傅们,都是懒懒花了大笔银票买断的手艺。
手艺嘛,不花银子买断的话,凭什么让他们倾囊相授?
银子不给够的话,让人授课同砸人饭碗又有何异!
这般断人后路的事,懒懒不屑去做。
当然啦,这其中也有些老师傅,懒懒给的银子打动不了他们,却被懒懒从锦鲤王给她偷渡来的图书馆里搜罗出来的几本后世着作打动,毫不犹豫地签订了短则二十年,长则一辈子的契约。
说句不那么好听的话,这也不亚于将自己卖给了懒懒。
当然啦,懒懒拿出来的所谓后世着作,不过是她截取的其中某部分浅显易懂的“小皮毛”,宛如冰山一角。
由浅才能入深,学手艺,也得循序渐进,不是吗?
懒懒不知道的是,她的想法落在那些子爱艺成痴的老师傅眼中,只以为她是在故意吊他们胃口,如同钓鱼者抛下的鱼饵一般。
本想硬气点拒绝,奈何终是抵不过手艺上的诱惑大,如同被鱼饵吸引的鱼儿一般,明知是陷阱,终抵不过饵的诱惑咬了钩。
半是郁闷半是期许的,一个个终是狠了狠心,签了契约。
当然啦,他们能如此果断的签字画押,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懒懒拟定的契约并未多做限制,除了不让他们学了手艺跑路之外,并未多做其他限制。
除此之外,给的月钱,也相当不错!
若不是边城这片土地太过贫瘠,难以在短时间内种植出高产量的庄稼,懒懒都想借由锦鲤空间把蓝老爷子、付村长和村子里的种田好手都偷渡来向阳学府任教,开设农学院。
从娃娃抓起,好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能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
虽然开设农学院的计划暂时搁浅了,但未来肯定还是要开设的。
等到那时,不仅可以提高粮食产量,说不定还能为工部培养出一批可用之才,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在经济方面,懒懒大力支持边城百姓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能开铺子的开铺子,不能开铺子的摆摊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这样一来,边城的经济定会蒸蒸日上,百姓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除此之外,她还以城主的身份下了第一个城主令。
凡从商者,每月利润不足二十两,可免交赋税。
要想富,先修路!
道路这类基础建设,不仅关乎着一个城池能否长久发展下去,还影响着城池与城池之间的贸易往来。
边城修一条康庄大道出来,刻不容缓。
修路,花费定然不菲。
懒懒却不想再大包大揽的既掏银子又出力了。
她是城主不假,可边城却不是她一个人的边城。
修路,更是一件利于千秋万代的大好事,边城百姓都能出出力。
这一次,懒懒直接把皮球踢给了大家。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出钱出力的,与那些牺牲的兵卒一样,都记录在册了,也算得上一件光耀门楣的大事。
一时间,整个边城都忙碌了起来。
看着大家干劲十足的样子,边城的未来,必然光芒万丈。
华国最贫瘠的地方,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边城的改变,所有人都有目共睹。
这个时候,一个好榜样的作用就体出来了。
边城这个好榜样近在咫尺,附近的城池自然纷纷效仿,前来求取真经。
一时间,宁逸大军压境的急迫感仿佛在这片土地上烟消云散了,各个城池在日常练兵的基础上,尽数全身心地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建设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