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天庭出版集团 > 第69章 双乌回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夋与太一过了仙考,却是没有立刻授了职务,因那日大家都看到常仪亲自面试他们,故此猜测是否会进了广寒宫。

没想到待天帝下了旨意,是说二人还有一场功德要做,故此先在下界听调,功德圆满再做打算。

这旨意被层层传达,一直通到了人间共主处,帝喾知道自己那两个便宜儿子竟做了天庭公务员,也是大吃一惊。心道他二人无才无德,竟比老父还早有了仙籍。

再细一打听,方从他们二人的老师处知道,这两个小畜生居然自称是黄竹上仙之子,气得帝喾差点吐血,又觉得真相果然就跟自己猜测的一样。

帝喾膈应得要命,却因对方乃是天上仙人,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只是就此,帝喾从此是完全没了要给这两人封地的打算,又一想,难怪他们也不稀罕呢!

夋回来之后,撺掇简狄和自己一起,去找帝喾为黄竹修个庙。他们住在国都,修庙这种事情,那可不是自己有钱就能建起来的。

帝喾一听大怒,心说我不与你母子纠缠此事,你们反想叫我来给染绿我头顶之人修庙,哪有半点把我放在眼里。

帝喾硬邦邦地拒绝,一句“黄竹何德,配享香火!”驳斥了回去。

夋眼看出不对,也不和帝喾纠缠,他要做的事情,日后也自是有办法做成的。

帝喾后来知道此事传遍了三界,心中更是郁结,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还是单纯因为寿数到了,没过几年,渐渐病倒。

帝喾自然是在群臣劝阻之下,一意孤行,把位置传给了挚。

帝挚即位,并没有什么才德,心胸也不宽广,他父亲好歹还知道轻重,他却只继承了父亲对几个兄长的偏见,一点也不肯任用自己的兄弟。

夋和太一有了仙籍,帝挚便只叫他们“专心修道”,不委派任何职务。

至于弃、放勋和契,干脆都被打发去了封地。

帝喾本就病了,禅位后没多久就去世了,毫无忌惮的帝挚这下子快活起来了,只知荒淫享乐,对于国事一概不通。

如此过了几年,人民怨声载道,群臣也十分不满这个共主,认为他辱没了先祖之名。

帝挚只不过做了九年共主,就被哄下台了,群臣几乎是半逼半劝的,让他禅位给了在封地治理有方的放勋。

放勋即位,称为帝尧,他对于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共主之位十分惶恐,生怕做不好。一即位,就先将兄弟招入都城辅助自己。

弃因善于耕农,帝尧令其司农,而契除了原来就有的火正之位,又加了司徒之职,管理教育。他还想为夋与太一加上官职,但是这兄弟俩并不想做官,帝尧请求再三,只好放弃。

帝尧为君仁德有道,宽厚对待别人,严格对待自己,赏罚分明,获得了上下一致的好评。

帝尧矜矜业业治理天下,只是可能疏忽了教育自己的孩子,等到他的儿子丹朱长得定型后,他才发现这个儿子可能不堪大任。

幸而,帝尧并不像帝喾一样重视血脉,他有两个很看好的年轻人。

一个是颛顼曾孙鲧,还有一个也是颛顼后代,只是颛顼另一个儿子一系的,年纪虽然一样,但辈分却比鲧还要矮上两三辈。

帝尧思及,黄帝生少昊帝与昌意,昌意生颛顼帝,少昊帝则有孙帝喾,共主之位在少昊、昌意两脉之间兜兜转转,也有几个来回了。

如今,他们这一脉没有什么贤能子孙,也合该将皇位再传到昌意一脉去了吧。

帝尧如今还算年富力强,他正准备细细考察这两个年轻人,然而这时人间发起了难得一见的大水,人们生活一时间甚为艰难。

帝尧请大家推举治水之人,结果大家一致推举了鲧,于是帝尧让鲧全权治水。

鲧接令后没有立刻去到洪水泛滥之地,而是先去请了一位救兵,那就是契

契说:“我并无治水只能,虽有心相助,却也无能为力。”

鲧却道:“尝闻上古祖巫共工与祝融大战,共工为水之祖巫,祝融乃火之祖巫,祝融大败共工,想来,水火相克,您是火正,或许能够帮到我呢。”

契一听他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和帝尧说了一下,也跟鲧一起去治水了。

鲧来到曾经是良田的地方,现今已经被洪水淹没,契也是望洋兴叹,“我那点玩火的本事,怎么能比得上这滔滔大水!”

鲧不死心,四处奔走,按他的想法,应该要将那些水围困住,可是在尝试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人力很难达到。

鲧想起当年黄帝请四方修士助阵,战胜了蚩尤,于是他对契说,希望借契的面子,通过有仙籍的太一,到天上借来传说中的息壤。

契自然是找到了弟弟,请他与天庭沟通,借到了息壤。

息壤见风便长,果然堵住了水,人们开心地回到了原籍,将残局收拾。

只是日子一长,这息壤越长越多,水也被堵在另一头,日渐多起来。息壤虽神奇,也抵不住那不尽洪水,终于有一天,大水冲破了息壤的避障,而且因为积蓄许久,比上一次还要猛烈地扑向了人族聚居地。

这一次,人族竟是死伤比之第一次还要惨重。

帝尧听闻消息后,立刻将重华派出去巡视,重华来到受灾地一看,只有比报告中更惨的,而鲧也后悔不已。

重华看到人民失去亲人,流离失所,全是因为鲧的治水不力,加上鲧还是他共主之位的有力竞争者,于是向帝尧请命,说民情激愤,需要一个交代。

这个交代,就是鲧的性命了。

帝尧忍痛应允,重华便将鲧斩于羽山。

鲧虽然死了,但是水灾却一直遗留下来,三五年一次,总会有洪水来临,帝尧一直在努力,只是总也无法完全将水患平了,成为他的一大憾事。

帝尧年岁渐大,精力不如以往,他想将共主之位禅让给重华。

只是身边的人都反对,希望他把位置传给丹朱。

帝尧教育他们,当年帝喾也是一意孤行,传位给了帝挚,然而帝挚无道,治下民不聊生,最后还是被赶下了台,可见推举共主,不能以关系亲密论。

他是亲身经历过的,所以万万不希望儿子最后落得那样下场。不如现在传位给重华,以后丹朱也能受他照顾。

帝尧为了减少大家的反对,还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重华,让他成为了自己的女婿,这样也当得半子。

帝尧禅位于重华,后称帝舜,帝舜即位后继续在水患上下功夫。

只是帝舜好像也没有什么治水的天赋,别的地方倒还好,治不了水患,只能依照笨办法,每到水患之时,叫百姓背井离乡,避开洪水,待到洪水退去,再回去。

如此过了几年,因为雨水丰沛,水患竟然又严重起来

此时,帝舜听说有水患的某处,出现了一个年轻人在治水,还颇有成效。

帝舜大喜,将这个年轻人招到都城来,要细细问过,若是这个年轻人的治水之法可靠,那么就可委任他为臣子,专门治理这困扰了人族几十年的水患了。

见到了年轻人之后,帝舜问及其家世。

年轻人自称名禹,乃是颛顼帝后代,父鲧。

帝舜于是一惊,鲧正是被他斩杀,没想到还有一子,长大后竟也与其父一般去治水了。

治水又不是什么好玩的职业,可见禹是为了父亲的遗,他的父亲因治水而死,可以说死在帝舜手下,却也可以说是死在水患。

帝舜再问禹的治水之方,禹自幼就在看父亲的工作笔记,了解治水之法,此时换换叙来,说自己从父亲的治水之方中总结改良,他认为,堵不如疏。那一地水患有所减缓,正是因为他带领当地人民用了疏导之法。

帝舜心中犹豫再三,最终还是觉得天下为重,将这个面对自己时有些冷冰冰的年轻人封为司空,总揽治水之事。

禹在都城待了一段时间,去见了自己父亲的老同事契。

契看到禹也颇为感叹,“你父亲当年奔波治水,其实是一心为民,奈何……唉,如今你既继承父业,希望你能成功,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可以告诉我。”

禹恭恭敬敬地说,“我听闻司徒大人的兄弟夋、太一曾考取天庭公务员,而且夋大人精通八卦推演,太一大人也十分精通掌火之道,我希望能拜谒他们,一是讨教一二,二是当年我父亲辗转从太一大人处得到息壤,后来丢失在洪水之中,我在外查看天下河道时找了回去,便要请他还给天庭。”

契把禹带去见夋和太一,虽然契已经是一把白胡子的老头了,但是他们两个因为修道的原因,看上去还是二十多的青年,和禹都差不多大。

禹把息壤还给了太一,又向夋讨教,希望他能帮自己推演一下,治水能否成功。

夋和太一这些年一直隐居世外,专心修行,等待功德圆满,还有黄竹说的那什么大赛。

夋未曾亲眼见过鲧,但是知道鲧那么辛苦还是治水失败,而鲧还是前赴后继地扑了上去,心中难免生出一些疑惑,“如今天下万民差不多也习惯了,每到水患之时就到地势高的地方去居住一段时间,你又何必如此费力呢?”

禹正色道:“生活在临水处,要提防水灾,可是离开家乡,搬去地势高的地方,却又不方便种植。我们人族生活是很艰难,但是若是一昧避让是不可能的。千百年来的故事都告诉了我们,避让只会越发沦陷,克服困难,方能砥砺出一个无坚不摧的民族。”

夋和太一一愣,心中竟似一动,仿佛被触动了什么,生出了一种说不出的感受。

两人想了想,竟是决定跟着禹一起,去水患之处看看。

站在高处,望着滚滚洪流,还有拿着包袱,站在旁边沉默不语,看着自己曾经的故乡的人族们,夋和太一的心情都更为复杂了。

都说要去除心中杂念才能证道,这几十年来,他们隐居世外,也不见修为有增强到如黄竹所说一般能够在三界之中脱颖而出的地步

此时登高一看,倒是心中生出了悲悯之情,恍然回神之后,两人都是一凛。

夋与太一对视了一眼,俱悟到了他们的功德应在何处。

夋将禹叫到一旁,蹲身开始在地上画图。

禹附身看了半晌,等到夋画得差不多了,禹觉得几个地方越看越眼熟,和自己琢磨着收集画下来的水图好像差不多,一时惊讶地道:“这难道是天下河道之图?”

“不错。”夋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一生出想帮禹治水的念头,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这图。

禹难以置信地说:“您怎么会知道?”

夋面上没有什么表情,只盯着那河道图,喃喃说道:“这天下山川河道,天上星辰分布,俱在我心中……”

他怎么也想不起来自己为什么会知道这些,不知这都是他曾经的伴生至宝河图洛书上记载的,竟硬是在他强烈的愿望之下,突破限制浮现在心中了。

禹听了,又是崇敬又是欣喜,这样一来,有了夋的帮助,他能省了很多事。

夋和太一就此跟着禹辗转四方治水,神奇的是,每到一处,总有妖怪化为原型,为这些因为治水而露宿的人们送上食物之类的。

据说,这些小妖怪其实也受到水患的困扰,他们毕竟没有通天彻地的本领,和人族也是一样受害的,看到禹一行人辛勤治水,故此感念大恩,自发相助。

而与其他人对妖怪敬而远之的态度不一样,夋和太一泰然自若,甚至在有个九尾狐妖爱慕上禹后,他们还劝禹娶了那女子,他们可以为那狐妖遮掩身份。

禹年过三十还没娶妻,跟那狐妖来往几次后就坠入爱河,后来果真使女子以涂山氏女之名嫁他为妻,请夋为证婚人。

禹治水十三年,天下水患方定,声望也前所未有的高涨。

在水患平定之时,夋与太一也功德圆满,脱去凡胎*,重证道果,修为与掩藏在金乌精魄深处的记忆悉数恢复。

那些见证了他们证道的百姓都跪下来,饱含了高兴、祝福、感激、敬畏等等心情。

只是包括禹也没法发现,他们两个已经不是凡人之身了,看到帝俊身上的威势,还以为那是因为他证道成了真正的仙人的缘故。

唯有涂山氏,身体早于意识反应过来,感受到他们身上的气息,簌簌发抖,抱紧了儿子。她不由自主地趴伏在地上,大概是察觉到了一些真相,却是不敢相信。

帝俊环视了一眼这些人族民众,又与太一对视一眼,眼中俱是复杂的感情,深刻感受到了当年伏羲恢复真身后的心情。

作为妖族的意识和作为人族时的情感交汇在一起,使他们二人感慨万分。

一转眼,人间沧海桑田,已成人族的天下。

这场功德,这场为人的经历,实是应了当年他们率部屠戮人族的因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