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星图 (下一)
“让他去做学徒?”老大常富贵愣了愣,两眼顿时瞪得如同鸡蛋。
他自己就是从七八岁开始给人做不拿工钱的学徒,一直熬了整整十年,才爬到了瀚源总号大伙计位置。其中付出的汗水和受到过的委屈简易难以想象。而怎么看,自家弟弟都不像是个能吃苦的模样,真的去做小学徒,估计用不了半个月就得被掌柜扫地出门。
常寿也不愿自家老二再去走老大同样的路,犹豫了一下,低声附和,“是啊,阿爷,现在的孩子,还有几个做学徒的。要么百工技校,要么淮扬商校,学费一文不交还不算,出来之后就有工钱拿!”
“问题是他得有那个命!”常老四狠狠一巴掌排在锅盖上,差点把铁锅直接拍进灶膛里去。“那俩学校,一个在江湾,一个老码头。等于没离开扬州。万一过后衙门里头人找他,不是一抓一个准么?就这么定了,让他去外地当学徒。没出徒之前,不准再回来!”
“这.....”常寿好生不舍。但想想自家父亲的话也没错,让老二远远地离开扬州,至少能躲开不少是非。说不定到了外地,没有了什么小桃红,什么张来福的影响,他还能收一收心思!
想到这儿,他把目光转向长子常富贵,带着几分求肯询问:“狗剩儿,这事儿,你能安排得了么?不行的话,赶明儿我杀两只鸡,亲自跟赵掌柜说说去!老二虽然不争气,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我这当爹的,总不能看着他被衙门抓去挖石头!”
常富贵向来孝顺,不忍心看自家父亲为难,叹了口气,低声回应。“唉!您都说到这份上了,我还能怎么说?应该能吧!就是您得跟他交代明白,到了下边,别打着我的名义胡闹。否则,非但他得被掌柜撵回来,我这当哥哥的,也少不得要受牵连!”
“行,行!”常寿也觉得这事儿挺难为自家大儿子,赶紧连连点头。
“那就先吃饭吧!明天一大早,我就跟赵掌柜说这件事。刚好我们商号在集庆在江宁开了一家分号,让他到那边去,也不算远。不过是一水之隔,哪天娘和您想他了,就直接搭船过去!”常富贵又轻轻叹了口气,低声说道。
祖孙三个,一时间都失去了谈性。闷着头将蒸好的鲜鱼端上餐桌,坐下开吃。待大伙都吃得差不多了,常寿就放下了碗筷,跟自家妻子刘氏说起要安排小儿子去江宁做商铺学徒的事情。那刘氏闻听,当然是一百二十个不乐意。然而常无忧自己,却顿时觉得鸟出牢笼,鱼归大海,立刻跳起来,拍着巴掌喊道:“我去,我去。阿爷啊,您这回可是做了一件大好事。社学里头顶没意思了!训导天天板着张棺材脸不说,还要念满四年才能卒业!卒业后还不给安排差事,还得去念县学。待县学念满了三年,就得去考府学。一旦考上了,就又是三年。前前后,十多年就搭进去了。哪如去做学徒,只要熬过头两年,就能领一份工钱!”
“狗屁!”常寿举起巴掌朝儿子屁股上搂了一下,大声数落。“就知道钱!你要是再不务正业,保不准还得让人家给打发回来。到那时,看你有什么脸进这个家门!”
“要么使点劲,要么别动手!”常老四瞪了自家儿子一眼,重重地将筷子拍在了桌案上,“就这么定了,早打发他离开。慈母多败儿,再让他跟着你们,还不知道会惯成啥德行呢!”
说罢,倒背着双手,气哼哼地回了后屋。
刘氏见此,知道无法再让丈夫改变主意了。顿时心中发痛,将老二搂在怀里,泪眼婆娑。
常寿则瞪了妻子一眼,低声呵斥,“你哭什么?真要是让他继续跟在张来福身后鬼混,有你哭不出来的时候!江宁左右不过一天半的水程,你想他了,什么时候不能过去看他?码头上有专门的客船,一天三趟。咱们家现在,也不是掏不起船钱!”
话说得虽然硬气,心中毕竟还是有些割舍不下。于是乎,少不得又将小儿子拉过来,仔细叮嘱。然后又是准备四季换洗的衣服鞋袜,又是准备路上的零花钱和平时过日子的开销。夫妻两个从当时开始,连续四个晚上,每天都忙活到大半夜。一直到第五天头上,老大把学徒的名额给求了回来,又定下了可以免费蹭着商号的货船一并去江宁,才勉强把心放进了肚子里头。
第七天一大早,常老四等人,将常无忧送上了货船,一家人挥手惜别。已经改装了布帆的货船借着北风,沿着运河缓缓南下,不一会儿,就驶入扬子江。然后猛地一挑船头,逆着水流朝东南弛去。
常无忧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看什么都好奇,看什么都兴奋。所以旅途也不觉得如何难熬。到了江宁之后,因为他是总号当家大伙计常富贵的亲弟弟,整个分号上下,无论是掌柜的还是已经出徒的老伙计,谁都不敢真的拿他当小徒弟使唤。有什么新奇玩意,或者时鲜瓜果,却少不得给他留上一份。这令常无忧愈发觉得自己此番离家离得正确无比,一天到晚,浑身上下都有使不完的力气。
然而,江宁城毕竟去年才落入淮安军手里,繁华程度远远比不上扬州。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手段,更是与前者相差万里。当最初十几天的新鲜劲儿过去之后,很快,常无忧就觉得百无聊赖。不知不觉中,过去在扬州城的一些打发日子习惯,就又回到了身上。
好在临行前,家里给他行囊中带足了盘缠。而娘亲和祖父,又互相瞒着,各自私下里偷偷塞给了不少零花。所以一时半会儿,他手头倒也宽松。于是乎,每天收了工,要么是茶馆,要么就画舫,日子过得比分号掌柜还要逍遥。
这天傍晚,正和几个新结识的朋友在茶馆品茗。却听见隔壁桌有人站起来,大声喊道:“各位父老乡亲,在下周不花,乃中书省砀山人士。就是汉丞相萧何所居的那个砀山。紫阳书院卒业,至正十三年,就是前年,乡试第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