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牛政府将自己分析的结果迅速告知刚刚即位的女王。
女王看到政府分析了半天,结果竟然是投降,顿时愤怒不已。
她刚刚即位,还没有加冕,如果这时候投降,威望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甚至都有点羞愧当这个国王。
流水的政府铁打的国王。
政府大不了集体辞职,责任推的干干净净,而她这个国王将承受来自民众的怒火。
更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个决定竟然是经历过二战的丘吉尔政府做出来的。
可她没想过,约翰牛这两年的经历,早就没有了当年的雄风和傲气了。
二战,大家还在一个水平线上作战,而且还能凭借地理优势苟延残喘,更有强大的海外后援。
现在呢?
本国经济已经逐步凋敝,旁边不远处还有一个庞然大物虎视眈眈,鹰国这个强大的后援自顾不暇。
以往的地理优势,现在反而成了他们的劣势,弄不好他们就成了西欧大陆那些国家的替罪羊。
他们很清楚,西欧国家肯定会将这次联合演习舰队攻击保护伞公司舰队的责任推给约翰牛。
只有这样,其他国家才能将自身责任降低到最低。
死道友不死贫道,在涉及生死攸关的时刻,永远都适用。
不然也不会让约翰牛去试探保护伞公司是否有扛住核打击的能力,以此摸清楚远东军、定北军的底细。
这个出头鸟,他们约翰牛绝对不能做。
丘吉尔见女王很愤怒,却丝毫没有情绪波动,而是开始陈述利弊。
抛开无用的情绪,他认为政府的决定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最后,丘吉尔说道:“至于民众的愤怒,我们政府全部扛下来,断然不会让女王受到太大的牵连。
甚至必要的时候,可以将我关押,以便向民众谢罪!”
这话终于让沉默不语的女王动容。
前面听完他陈述利弊,其实已经说服了女王,因为这确实是受到损失最轻的做法,也能保存约翰牛整个统治阶层。
如果真和保护伞公司硬刚到底,一旦失败就意味着整个统治阶层将被彻底推翻。
她这个女王和整个王室将面临死亡危险。
而他们失败的概率实在是太高了,高到几乎是100%。
丘吉尔见女王脸色,就明白她已经同意了,便站起来说道:“我这就去下命令!”
说完,还深深向女王鞠了一躬,便大步走出王宫。
从女王的视角看,此时的丘吉尔,留给她的背影是既萧瑟又伟大。
萧瑟,则是因为当年如日中天的日不落帝国,竟然衰弱到如此地步,也有还没有大战一场就投降的想法。
伟大,则是丘吉尔作为二战功臣,在面对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甘愿承担所有责任,也为王室保住了一丝丝脸面。
而这些行为,都会被普通民众所理解,他们只知道政府这帮人是懦夫,出卖了国家和民族,却不知道,这也许对普通人而言也是最好的选择。
她能够想象得到,当这个消息公开,丘吉尔以及他领导的政府,即将面对千夫所指的境地。
而此时的保护伞公司舰队,正全速向约翰牛前进,之前有部分跟在后面的记者的船只,现在全部被摔倒看不见影子。
还有半天时间,就能到达约翰牛附近海域,大战一触即发。
其实他们并没有带多少陆军过来,也没有想过使用陆军占领约翰牛,而是准备给约翰牛来个导弹洗地。
别看他们五六百艘战舰,携带不了多少导弹,实际上他们导弹要多少有多少。
别说只针对重要目标和建筑,哪怕是真的洗地,也完全承受得起。
一旦开启这种模式,整个约翰牛将彻底沦为废墟,人口起码减少30%以上。
这还是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大家都躲到地下,如果没准备,死亡概率超过50%。
所以,根本用不着登陆作战。
就在保护伞公司舰队准备逐步摆好进攻阵势的时候,突然前方来了一艘小型舰艇,并且挂着白旗。
这让舰队指挥官很是疑惑,这是想要干什么?
高傲的约翰牛,还没有和自己开打就准备投降?
等双方靠近,对方被带到了保护伞公司一艘战舰上,这才知道对方的来意。
还真是来投降的。
之所以要采取如此原始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发电报,就是怕泄露消息,到手还没有谈妥,政府就要被愤怒的民众撕碎。
保护伞公司舰队指挥官,得知对方来意很是诧异。
这个是日不落帝国,哪怕是曾经的,也应该有自己的骄傲,就这么投降了?
这让他不得不怀疑,是否有诈。
当得知谈判的地点在他们的首都,约翰牛政府已经做好了谈判的准备,就等这边安排人过去谈。
这更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在那边设好了鸿门宴。
如果是正常人,自然不愿意涉险,只会派遣不那么重要的人过去谈,就算是陷阱,也不会影响大局。
但保护伞公司舰队指挥官不是正常人,舰队也不是正常人操作的舰队。
说句实话,就算指挥官被关押了,舰队也能立即选出一位指挥官出来,丝毫不影响舰队做出正确的决策。
至于指挥官的安危,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反正死了也不是真正死亡,大不了以十倍百倍的力度报复回来。
所以保护伞公司舰队指挥官做出了一个听上去很大胆的决定,那就是他亲自过去谈。
如果不是陷阱,他过去谈判会更加迅速出结果。
如果是陷阱,那更好,又给了保护伞公司一个借口,到时候宰起来更没有心理负担,外界也更加没话说。
事实上,保护伞公司舰队指挥官,就是想要以自身为诱饵,引诱约翰牛做出自认为万无一失的决定。
说实话,一般人还真难以抵挡这种诱惑。
都会以为控制了舰队指挥官,就能让舰队不敢随便开战。
果然,当对方听到保护伞公司舰队指挥官亲自过去谈,也感到非常诧异。
当他们看到指挥官只是带着三五个人过去,更是震惊。
这些人胆子这么大吗?
就这么几个人过去,难道就不怕被软禁?
这边将消息发送到约翰牛国内,这个诱惑也摆在了约翰牛政府的跟前。
当丘吉尔政府得知这个消息,也是诧异不已。
他们根本就没想过这个情景,认为对方只会派遣不那么重要的人先过来打前站,将一些条款谈好。
然后签字的时候,双方会选择在一条船上签字,这样才是最稳妥的做法。
丘吉尔政府讨论了半天,得出的结论就是见机行事。
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是他们不清楚这个舰队指挥官到底是不是真的,他们对保护伞公司的情报太少了。
二是人家这么做,有可能不是莽夫,而是有恃无恐。也许软禁一个舰队总指挥官,并不能改变对方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