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所有人都皱起了眉头。
从生产方式来说,和工业已经没有区别了,但从产品角度来说,这又是妥妥的农业。
如果定性为工业,意味着按照工业征税,无疑会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成本,最终肯定是消费者承担。
这还算是好的,如果因为税收问题导致产品价格过高,失去市场竞争力,最终好事变成坏事。
如果定性为农业,政府就不能征税了,因为现在没有农业税,消费者也能获得更便宜的农产品。
最重要的是,工业用地有使用年限,而农业用地没有使用年限。
农业用地如果被强制征用,不仅要补偿土地上的财产损失,还要赔偿农业土地占用费。
工业用地因为有年限,只要到了年限,政府有权无偿收回,连土地上的厂房都不需要额外补偿。
因为厂房使用年限是和土地使用年限一样,价值已经折旧没了。
众高层彼此看了一眼,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应,因为这里面涉及很多东西,不是拍脑袋决定的。
土地带来的价值,其实大家还不太看重,因为和产业发展、国家安全相比,这点收益都不算什么。
但税收却是持续性的,如果不收,意味着将来每年都要少一笔不小的财政收入。
目前大家都无法做出准确评估,这一块的税收到底有多大?
如果少的话,那就干脆不收了,还能卖天道基金一个好,百姓也能获得更多让利。
如果产业规模很大,不收税又感觉吃了亏。
“你们内部预测整个产业规模有多大?”伍总问道。
阿大看了眼韩朔,见韩朔没有说话的意思,只能开口道:“目前评估还不太准确,但毕竟是农业,想要达到工业和服务业产值规模是不可能的。
又和传统农业有着巨大的区别,产值规模取决于百姓的收入水平和对我们提供农产品的热衷程度。
根据我们的测算,保守估计会占据国民经济的10%左右,最高不会超过15%,毕竟还好的东西一个人也只能吃那么多。”
这个估计,韩朔是认可的。
除非天道基金利用先进技术,对全球出口大量的农产品,这样才能继续提高占比,光凭国内的话,15%就是极限了。
再高的话,百姓就有明显的痛感。
当然,先进农业生产的产品不只是食物,还可以种植中药材,以及天然纺织原材料和木材。
如果开发出与众不同的产品种类,倒是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在经济中的占比,但最多也不会超过20%的比例。
去年国内Gdp是7万亿元左右,按照10%的占比,整个产值规模也只有7000亿元。
看上去也不少,但这和国内所有居民都存在密切的关系,上涨一点成本,就牵一发而动全身。
伍总想了片刻,又问道:“同样的土地使用面积,产出是传统农业的多少倍?”
“虽然每种农作物的产出效率不一样,但总体上比传统农业产出高得多,普遍都达到了20倍以上。”
阿大说了一个非常保守的数字,产出效率的提升,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如果只是模拟植物正常生长规律的话,只能依靠提升空间利用率和环境稳定来增加产出。
想要再提升,那就优化农作物品种,保证营养和口感的基础上,提高农作物自身生长的效率。
阿大的回答,只是从空间利用率和全年稳定产出的角度,得出来的结论。
实际上除了以上两个因素之外,由于营养供给更加充分,能量吸收率更高,也能加快普通农作物品种的生长速度。
不说多,同面积土地产出是传统农业的50倍还是能做到的,个别农作物产出高达百倍也不稀奇。
不过先进农业不是如此简单就能总结的,今后天道基金还需要根据每一种农作物进行全方面的优化。
可就算是阿大的保守数字,众人听了也是震惊。
这意味着能节约20倍的土地使用,而且对土地和环境没有太大的要求,常年持续性产出,不需要看老天脸色。
农牧业之所以难,除了销路之外,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气候环境变化。
本来好好的,一场冰灾或者寒潮提前到来,所有的努力一朝白费。
不过蔬菜、肉类终究不是农耕土地的使用主流,以前一般都是使用犄角旮旯的土地种植。
真正占用耕地的大头还是粮食种植。
伍总便问道:“你们这个先进农业技术,能不能在工厂生产粮食?”
“可以是可以,但想要满足全国百姓粮食需求,需要的能量总量非常庞大,目前恐难满足。”
“我看你们仅仅靠一个毛乌素沙漠的能源产出,不仅能供应全国的发电和燃油所需,还能满足蔬菜、肉类等工厂化生产所需。
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拿出一部分耕地种植这种能源作物,就能满足工厂化粮食生产所需。
更何况我记得韩先生之前说过,塔克拉玛干沙漠也能种植能源作物,那么大面积,应该能满足全国粮食生产所需吧?”
见伍总提到他,韩朔点头说道:“确实可以,甚至粮食生产都不用如此先进的农业工厂,只需要通过生物化学合成的方式生产。
粮食说到底主要还是淀粉,虽然也有其他成分,但都是可以通过生物化学的方式合成。
相比通过先进农业工厂生产,不仅效率更高,而且总体成本更低。
问题是,节省出来的土地,荒芜在哪里也不是事,粮食生产还没到必须通过合成来解决。
所以我认为粮食生产要看情况,一种是工业原材料需要的粮食,例如酿酒、食品加工需要的粮食原材料,完全可以使用合成解决。
另一种就是百姓吃饭的粮食,还是按照传统农业模式种植,也不用担心百姓是否接受的问题。”
韩朔的建议是中肯的,大家都认可。
只是之前有人还觉得粮食生产不能让天道基金掌握,现在发现这种想法毫无意义。
粮食生产摆脱了对土地的强烈依赖,就意味着产能不受限制,如果天道基金真想要进入粮食生产领域,他们依靠传统生产模式,根本就没法竞争。
掌握先进技术,有时候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一众高层在旁边小会议室商量一番之后,再次和阿大、韩朔坐在一起讨论。
经过他们协商,农业工厂占地属于农业占地,但生产农业工厂设备的企业占地属于工业占地。
税收也差不多,农业工厂不征收税收,但生产农业工厂所需设备的工业体系,是需要被征税的。
还有就是配套电力系统,国家决定不征税,因为这属于农业工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如果多余的电力进入国家电网,卖出去的电就需要征税了。
这些都合情合理,阿大和韩朔都没意见。
然后就是粮食种植,政府想要让天道基金来承担这个责任,国家负责粮食储备工作。
不是政府不想让国企来做,而是他们很清楚,交给天道基金会有额外的惊喜。
如果给国企的话,只能按部就班发展,也许种出来的粮食品质和亩产,都比天道基金种出来的差很多。
而且大规模种植粮食的农机设备,本就是天道基金提供,给天道基金连这笔投入都省了。
综合考虑,只有天道基金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