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军的这次行动,可谓是相当经典。
但这种行为被认为不可持续,甚至有些国家坐等看笑话。
因为远东军需要在这些国家投入巨资,现在看上去很美好,但等到真正拿钱的时候,就有的哭了。
这些看笑话的国家,其实并不太了解远东军的真正实力,甚至对远东军占领区也缺乏足够的了解。
以为远东军不过是获得了毛熊的遗产,而以毛熊地区的工业和经济实力,是很难短时间内给予这些国家那么多的支持。
一旦为了完成投资承诺,导致自身核心地区出现问题,很容易自行解体。
除非远东军采取武力镇压,但这种手段长期使用,最终还是免不了出问题。
当然,他们也看到了冰霜商会在占领区内部的投资计划,但更多国家还是认为这只是安抚手段。
2万亿元?
开玩笑,就算是把目前西欧最发达的国家绑在一起,五年内也拿不出这么多钱。
这又不是直接引纸币,背后代表着庞大的物资与之对应,而以毛熊自身的生产能力,根本就做不到。
当然,也有国家信以为真。
但前提是远东军背后真的有人,就像定远军背后有主后一样,只是远东军除了当初和大林同志说过之外,再也没有对外提过。
外界都是通过远东军的表现,猜测其背后有人。
毛熊投降,虽然主要原因还是远东军太强大了,他们根本打不赢,背后的原因,其实还是主后起到了效果。
定远军建立夏国的大典上,主后的风采实在是太过于震撼了。
大林同志他们看到后,觉得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赢得和远东军的作战,还不如投降来降低损失。
其他国家虽然不知道远东军背后之人之主后,但也认为起码和主后是一个级别的存在。
公投之后,远东军立即安排人手前往这些国家接手他们的行政体系,之前的政府掌控政党,被安排进入议会成为代表其地区利益的议员。
至于普通政府工作人员,不会失去就业岗位。
在远东军的行政体系下,政府工作人员分为两种:官和吏。
官属于在一个行政单位内具有决定权的人,一般采取正副配置,而吏则是基层工作人员。
对吏来说,只要按照上司的要求办事情,就永远不用担心会失业。
当然,他们想要提升职位,成为官的难度也极大,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途径,除非走议员这条路成为议员。
而官目前都被远东军的人垄断,甚至为了避免下面糊弄事情,他们还安排了大量的人员进入吏的队伍。
按照远东军的计划,这种做法也只是暂时的。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整个占领区内都将处于劳动力短缺的状态,到时候会有相当一部分吏员进入经济领域。
吏虽然工作稳定,但收入只能算是一般,养家糊口是够了,但想要获得更好的生活,难度同样很大。
最重要的是,吏没有太好的升迁途径,也许一辈子都在吏的体系内打转,这会让相当一部分人很难受。
相比之下,经济领域的升迁就要轻松很多。
不管是在国企内工作,还是在冰霜商会下属的企业工作,只要足够努力且表现很好,都有升迁的可能。
一旦职位提高了,在企业内的收入普遍高于普通政府职员。
如果还想要获得更多,那就去当个体工商户,也许开家小店,年收入轻松超过这些企业的高管。
等到大量的原吏走出行政体系,远东军再大量用自己的人填补进来。
只有行政体系内从上到下都是自己人,才能保证其对整个区域的掌控,不用担心被人从中搞破坏。
不过这种事情不能摆在台面上说,也不能进行的过于着急,需要步步为营。
而且还要让他们觉得是自己不愿意干,而不是远东军不要他们。
远东军在接手这些国家行政体系的同时,冰霜商会也没闲着。
开始对这些地区的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其产业结构和发展优势,以及当前国企的经济状况。
等到了解清楚之后,他们就会逐步收购这些国企。
国企拿到钱之后,不会全部归政府所有,而是和所在企业的员工进行分配,具体分配比例要看所属企业的具体情况。
例如长期亏损的国企,被卖给冰霜商会之后,员工是没有分配资格的。
因为他们的经营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应有的利益,还要政府不断补贴,说明他们的经营能力不行。
而能盈利的国企,还要看是不是资源垄断性国企,如果是的话,员工能拿到的分配比例就很低,只能算是补偿。
如果是竞争性比较强的领域,且企业盈利还不错,政府会扣除之前投资的钱,然后再和企业员工进行分配。
一般能获得五五分配比例,这会让企业员工立即拿到一笔不菲的收益。
而且这种企业被冰霜商会收购后,他们依然能在里面工作,工资还要比收购前要高。
而远东军通过冰霜商会收购这些地方的国企,彻底掌控这些地区的经济。
远东军既然在这些地区投资那么大,当然要保证这些地区将来不会脱离出去。
政治协议其实并不能保证他们永远跟着自己,只有经济利益才能做到。
而政府将出售国企拿到的钱,投入到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福利设施建设当中来。
远东军、定远军在公共福利运作上面,和天道基金有着很大的区别。
天道基金为了能够掌控社会福利运作权利,前期不得不进行补贴,而且只有前期自己巨额的投入,才能将这个体系建立起来。
而定远军和远东军,则是允许进行自由竞争,当然竞争者只有国有资本和冰霜商会或通天商会。
然后根据他们各自提供的服务人数,从政府获得相应的财政补贴支持和保险资金。
看似可以让两者处于竞争状态,实际上两者根本不在一个竞争水平上。
冰霜商会不管是资金还是技术,甚至是人才方面,都有绝对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社会的公共福利服务设施,还是会落入冰霜商会的手里。
这些新加入地区的人,对冰霜商会大量收购国企的做法,最开始还是有意见的,觉得这样很可能为将来埋下隐患。
但随着部分企业被收购,企业员工拿到了一大笔钱,政府手里的钱也在迅速增加,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里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在这些实实在在好处的诱惑之下,再也没有人对此提出不同意见。
而远东军通过这种腾笼换鸟的做法,在保证当地经济繁荣的情况下,将资产从国有变成了私有。
通过冰霜商会这只手,牢牢掌控当地的经济。
只要他们真心跟着远东军,那么冰霜商会在这里的经营和国企没有多大区别,甚至待遇比国企还要高。
但他们一旦想要和远东军闹掰,那么当地的经济必然受到致命打击,甚至从此一蹶不振。
相比通过军事手段可能带来的刻骨仇恨,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要相对温和且不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