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宇宙流浪归来,成就超级霸主 > 第424章 与众不同的高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韩朔看完所有学校,时间已经来到了七月份。

高考也正式开始了。

看着这些学子们带着各种心情和表情进入考场,韩朔脸上露出一丝怀念的神情。

虽然他高考的时候,招生比例已经大幅提高,但想要上好大学难度依然很大,整个高中阶段除了学习就是学习。

相比之下,这些学生虽然也需要不断努力,但可选择的范围就要强得多。

天道基金旗下的高校,师资力量并没有明显的分层,无论选择哪个学校,都能得到很好的老师教导。

公立学校虽然拆分了不少,但并没有大肆扩招,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做不到。

国家希望能在天道基金之外,打造另外一套能与之匹敌的高等教育系统。

而想要实现这个目标,不在招生规模而在教育质量,所以在师资力量没有达到预期之前,公立高校不会大规模扩招。

但并不表示将来一直不会有竞争。

现在是高等教育起步阶段,各个学校差不多在同一个起跑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学校还是会脱颖而出。

差距不在于学校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而是学生本身。

现在的高考,和前世他经历的高考也有很大的不同。

拿语文来说,现在的高考语文要考两场,第一场语文考试考察语文基础,第二场则是写作能力的考察。

分数也和前世有很大的区别,两场语文考试,总分数高达200分,基础和写作各一百分。

数学同样也分两场,第一场同样是基础性考察,和前世数学考试差不多。

但第二场属于开放性考察,主要是测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内容不完全按照课纲内容来。

其他理科内容,基本上也是按照基础考试和开放性考察两部分。

如果基础性考试成绩不错,而开放性考察成绩不理想,这种人才适合就读工科,将来能做工程师类的职业。

如果开放性考察成绩不错的学生,将来比较适合做科研人员,部分高校部分专业对这项成绩要求比较高。

其他文科类,诸如历史、政治等,就没有基础和开放性测试之分,但也有开放性大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深度和思维能力。

这是要告诉学生们,哪怕是历史、政治类的学习,也不是死记硬背,需要深度思考,也需要广泛的阅读来支撑。

而且现在的高考,也没有文理之分,所有学生都要参加所有考试科目。

但总分数并不是招生的主要选择,每个专业都会对特定科目成绩要求较高,但对其他科目只要达标就行。

特别是天道基金旗下的高校,在这方面划分非常详细,各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各科成绩和特点,仔细报考。

为此,天道基金还推出了一套报考系统,可以给出很多报考意见。

不过报考和前世也不同,并不是说你报考没有录取就必须要复读,可以在天道基金旗下所有高校进行调剂。

先进行跨校调剂,这样学生依然能读心仪的专业,如果连跨校都无法满足,那就只能进行跨专业。

如果有些专业确实存在大量的考生没有满足,天道基金旗下的高校,还会根据剩下的考生总体成绩情况,在旗下选择合适的高校增加相关专业班级设置。

这就是生物机器人老师的好处,如果换成其他师资队伍,临时这么做,是很难满足师资力量的匹配。

目前这套系统只在天道基金旗下高校体系内使用,公立高校虽然独属于国家,但其实彼此配合还没有天道基金这边紧密。

更何况在天道基金高等教育体系内,高考分数也不是作为最终决策依据,平时考察成绩也在决策考虑之内。

但不能过于离谱,他们允许部分学生高考发挥不佳,但相差过于悬殊,那就平时成绩可能存在作弊。

或者学生学习曲线呈现快速下滑的状态,那么将提高高考成绩的权重,其中的计算非常复杂。

但不管怎么说,这么做对发挥稍微不佳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措施,可以保证他们依然能就读心仪的高校。

另一个特点,就是没有专门的外语考试。

这并不是说学生不用学外语,而是学生不需要学习指定的外语。

在基础教育要求里面,任何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都需要完成至少一门外语的学习,并且达到一定的标准。

但外语不会作为高考录取的评判标准,只是让学生掌握一门外语工具,将来也许对他们有一定的帮助。

之所以如此规定,就是因为天道基金认为国内将来必然引领国际科技发展。

到时候大量的论文和学习资料,都将是以本语言的形式呈现。

就算有部分论文和学习资料需要从外文翻译过来,将来也只需要智能翻译就能搞定。

由于对外语的学习非常灵活,有人可能在小学就学完了一门外语,并且通过了考试标准。

有人可能小学不想学,就挪到初中或者高中阶段学习。

所以外语标准测评并不统一,也没有专门的外语考试,测评将由各个基础教育学校自行完成。

但每年都会由教学质量监督委员会派遣人员去每个学校进行抽查,确认他们的外语测评是合规的。

现阶段其实没有必要这么做,但将来这些基础教育学校,不完全是由生物机器人担任教师和管理。

必要的监督还是要尽早建立起来。

除此之外,还有基础教育课程之外测试科目,基础教育哪怕做得再好,所涉及的范围终究有限。

并不能因为这有限的科目,就决定一个人才的走向。

例如有人从小就跟着父辈学习中医,但基础教育里面并没有中医课程,对他们就读医科类高校并没有多少帮助或加分。

但可以通过基础教育科目外测试,只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就能作为报考医科类大学的加分项。

加分多少要看测评成绩来定,成绩越好加分就越多。

例如有的人剪纸很厉害,可能在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方面具有优势,报考有关专业也能获得加分。

不过这些课程外科目测评,不在这次统一高考之内。

这些科目可以提前完成测评,也可以等到高考结束之后,参加由教育部门组织的统一测评考试。

如果没有之前没有相关的测评考试,可以上报学校,再由学校代为上报给教育管理部门,进行评估之后,决定是否单独开展测评。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外科目对后续高校就读专业有帮助,也就没有开展测评的必要。

实际上大部分专业,只要满足基础教育课程内的学习就行,课程外加分不是主流。

之所以还要这么做,目的并不是为了给学生加分,而是为了拓展学生的兴趣,将来说不定就成了他们谋生的手段之一。

这也是为后工业时代做准备,避免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过于统一,或者说单一。

不过这届高考,课程外测试申请的学生并不多。

常规的琴棋书画,学校本来就有专门的课程,不属于课程外测试种类,除非学生发明了新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