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团准备从西到东,每个主要城市都考察一番,估摸着需要个把月。
远东军也没有在这个时候开战的打算,双方难得处于和平期。
有意思的是,鹰国想要和志愿军和谈,但进展似乎并不顺利。
原因就是鹰国不想付出任何代价,还想要将双方实控线恢复到初始状态,也就是最开始的三八线。
而实控线,志愿军明显占据优势。
如果按照鹰国的提议,那志愿军后面的努力岂不是白白浪费了,难道炮弹真的不要钱?
今世的龙国不是前世的龙国了。
前世进行如此高强度的战争,龙国承受极大的压力,能早日结束自然希望早日结束。
现在不一样了,有足够的能力继续和以鹰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下去。
上面还真没说错,在这场战争当中,炮弹还真不用钱,全部由韩朔免费提供。
唯一比较可惜的是,龙国没有足够的钱采购昂贵的单兵战衣,只选择采购了相对廉价的防弹衣。
这也让志愿军出现了一些伤亡,好在韩朔答应将这些战士一个不少带回去,希望韩朔不是骗人的。
毕竟当时那种场面,他们也是极为震撼,完全不是常人手段。
拥有足够底气的志愿军,怎么可能接受鹰国的和谈条件。
如果真退回三八线,外界还以为志愿军在这场战争当中打输了呢,面子难道不要了?
其次鹰国竟然不想拿出任何补偿。
龙国是憨厚,但还没有到棒槌的程度。
他们武装这么多军队,可是花了大笔的钱,甚至贷款要还二十年,岂能让对方轻飘飘就蒙混过去。
所以鹰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必须要拿钱赔偿,而且还要是黄金。
龙国算是看出来了,鹰国经过定北军这么一闹,不管未来是赢是输,他们的货币都将大幅贬值。
拿着正在贬值,将来还有可能贬值更多的货币,自然没有人愿意。
这个时候只有黄金,才是真正的硬通货。
除此之外,龙国还要鹰国放弃对瀛洲的支持,不能阻碍龙国统一。
最后一条,如果放在以前,估计谈都不用谈。
但现在,鹰国已经没有能力维持之前的海外势力范围,甚至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支持瀛洲对抗龙国。
现在的龙国不是以前的龙国了。
经过慎重考虑,鹰国在第一条和第三条做出了让步,和谈就按照双方实控线谈,也答应不支持瀛洲。
但在赔偿上,鹰国是死活不松口。
不是鹰国不想赔钱,而是他们真的没多少钱赔了,特别是黄金。
定远军那边还要5000吨,现在志愿军也要2000吨,加上之前向定远军购买药物支付的黄金。
纵使鹰国有八千多吨黄金储备,也差不多消耗一空。
没有黄金支撑的鹰国货币,必将一落千丈,国际贸易货币就不用想了,甚至有可能沦为厕纸。
如果真到了这个局面,别说定北军灭了他们,他们内部就会分裂成碎片。
鹰国的国家主义,他们百姓的爱国情绪,完全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
他们没有国家底蕴,更没有多少共同的历史记忆,离开了金钱,彼此就是陌路人。
联邦?别开玩笑,我们还不如自己成立一个国家。
就像那些投降定北军的州,不是很干脆么?
其实志愿军想要更多的黄金,2000吨黄金看似很多,如果换成龙国货币,也就200亿元。
而龙国军方可是欠韩朔两三千亿元,还不到欠债的十分之一。
但他们也明白,如果要的太多,鹰国肯定不会同意,毕竟鹰国在富有,他们的黄金拥有量也是有限的。
所以综合考虑,觉得要2000吨,虽然对此时的鹰国而言依然难度不小,但咬咬牙也不是不行。
卡在这个点上,让鹰国既有能力支付,又特别肉疼。
所以现在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就这样僵持着,每天该打仗还是打仗,要和谈那就谈,但谈来谈去,这2000吨黄金是免不了的。
这个是他们从定远军学到的宝贵经验。
从来没有一个势力,被人在老家打,还越打越富有,估计定远军算是开了历史先河。
这也给龙国开了眼界。
志愿军虽然在赚钱方面差定北军很多,但也不至于完全做赔本的买卖,所以这钱必须要赔。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不好拿到台面上说。
那就是他们觉得继续和鹰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就是对定北军的支持。
这里拖住了联合国军五百多万军队,而且还是和志愿军打了这么久的军队,如果调回国内,必然对定北军造成影响。
韩朔说让龙国自己做主,但龙国不能一点眼力劲都没有。
再说,拖一拖对龙国而言并没有多大的损失,反正炮弹又不要钱,受伤的士兵能得到及时救治。
哪怕是死亡的战士,韩朔也承诺带回去,意思是他能救活。
鹰国的大量兵力,被牵制在东北半岛,和谈一时半会儿难以达成。
想要以联合国军名义和定远军签署停战协议,到目前也难以有重大成果。
定远军死咬着赔偿黄金数额不放手,反正定远军又不着急。
这导致又有不少的兵力,只能继续在定远军这里当俘虏。
不过听说这些俘虏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觉得还是当俘虏比较好,这里好吃好住,没有生命安全问题。
如果想要赚钱,还可以参加远东军安排的工作。
有了钱,他们想要买什么就能买什么,定远军这边完全能满足他们的购物需求。
所以在定远军这边,除了不能随便到处溜达,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他们也知道目前鹰国正在和定北军打仗,而且听说鹰国军队输的老惨了,国土也被定北军越占越多。
但这和他们又有何关系。
他们大部分人参战,并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军人丰厚的福利待遇,也是为了谋一份出身。
本以为能打赢,回去就有了一份军功章,没想到竟然败的这么彻底。
经过和定远军惨烈的战争,很多人觉得自己悟道了。
何必在意那些功名利禄,只需要过好当下的每一天,这就是他们现在向往的生活。
如果被带回国内,他们又要面临恐怖的战争,又要过上每天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日子,他们过够了。
甚至有人觉得要体现他们当俘虏的价值,工作比之前更加拼命。
之前只想混日子等死的俘虏,现在也纷纷要求参加工作,口号都想好了,定远军待他们不薄,怎么也要为定远军出一份力。
通过这些人的各种行为,定远军自然知道他们是这么想的。
为此定远军自然更加不急了,有了这上百万壮劳力,对中南半岛的建设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