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军确实不太想和毛熊彻底打生打死。
相比其他国家,毛熊虽然和龙国也有很多历史恩怨,但总体来说并没有那么深。
所以采取攻略的时候,远东军的手段其实并不激烈。
很多难以拿下来的城市,都是采取了非常规手段,兵不血刃就拿下了。
相比定北军来说,可谓是温柔至极。
相反,定北军根本就没打算采取非常规手段拿下目标,而是采取硬刚的方式,正面击溃对方。
而且不但要击溃对方,还要逐步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在他们的战场上,敌人能生存下来是幸运的。
劝降,本来就是他们此次过来的目的。
只要和平交接,不仅百姓免受战争的苦难,士兵也不用为此牺牲太多,更重要的是,他们原来的组织能得以保存。
虽然没有很多权利,但能拿到监督权,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这是远东军对他们做出的妥协。
就像定远军控制的中南半岛,能拿到监督权的组织也不多,基本都是妥协后的产物。
以后如果要成立组织,还需要官方批准才行。
就算批准了,想要拿到监督权也很难,很多只有建议权,只有通过长期考核,得到官方认可的组织,才有可能拿到监督权。
这就是区别。
本来以为这三天时间,并不会得到任何回应,毕竟投降不仅是精神上的耻辱,还意味着不抗争就放弃了很多权力。
一个组织并不都是一心为民,很多人其实还是看中手中的权力。
仅仅这一点,他们组织内部想要达成一致,就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
结果没想到,第二天大林同志就再次召见了特派团,要求前往远东军占领区进行考察。
这个决定很大胆。
如果远东军不讲武德,等到大林同志前往自己的占领区,直接将他软禁起来,毛熊内部不然会出问题。
远东军可以趁着群龙无首的机会,更容易各个击破。
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大林同志的胆魄,不得不让人佩服。
好在远东军也不是那种杂牌组织,不会采取如此下作的手段达到目的。
“当然没问题,为了体现考察的真实性,我们只派遣护卫团跟随,你们要去哪里都由你们临时决定。”特派团负责人说道。
他从大林这个举动已经看到,大林对他之前的劝降有一丝丝松动。
虽说毛熊在二战时候表现的很英勇,死了三千多万人,依然没有投降,最终打败了法西斯。
但那是能看到胜利的希望,起码他们没有看到绝望。
而面对远东军,大林同志再有信心,事实摆在他们眼前,他们的军队纵使再英勇无畏,依然无法获胜。
喀山一战,让他们内部彻底看清了自己和远东军在军事上的差距。
这种差距,不只是来自武器装备技术上的领先,还来自士兵军事素质上的差距。
喀山一战,他们派遣的士兵不是新兵,也不是兵油子,而是经过二战洗礼的王牌,可面对远东军,依然毫无还手之力。
犹如天堑的差距,才是他们听得进劝的原因。
当然,大林同志这个要求,也不排除是为毛熊争取时间的做法。
只要他们还在考察期,远东军大概率是不会率先发起进攻。
如果真如此的话,远东军也无所谓,只不过是浪费了一些时间而已。
此前他们对时间还有比较苛刻的追求,现在远东军分家,定北军已经在北美打开了局面。
他们这里第一期目标已经完成,现在就看战果扩大到什么程度。
前期远东军炸毁了铁路,后来随着他们占领区的不断扩大,出于民生需要,他们又将之前炸毁的铁路修好了。
不过这种铁路,运输效率并不高,将来还是要重新建造横跨欧亚的高速铁路。
毛熊在这些天寒地冻的地区,修建基础设施的难度很高,但对远东军而言,这些都不是问题。
只要交通好了,哪怕是天气如此恶劣的地方,将来同样能发展起来。
列车在荒莽的大地上蜿蜒行驶,毛熊考察团的第一站选择了叶卡捷琳堡。
两个月的时间过去,这座城市已经找不到当初战争的痕迹,城市虽然没有熙熙攘攘,但也没有那么萧瑟。
主要是天气太冷了。
考察团首先去了当地居民家中,看看他们的生活状况。
本以为生活很艰难,没想到竟然过的比之前还要好。
本以为是特例,或者远东军提前做好了准备,于是随机连续找了几家,发现他们的生活完全没有受到影响。
该上班还是上班,该上学去上学,而孤寡老人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愿意去养老院的,免费让他们去养老院生活,而养老院食宿安排也非常到位。
如果不愿意去养老院,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定时前往看望。
学校里增加了很多华族面孔,但丝毫不影响彼此交流,这些华族人说当地话比当地人还要顺溜。
他们大多是学校的管理人员,也有部分人负责教授龙国语言。
学校的饭菜伙食,比他们之前要好得多。
别看毛熊此前经济还可以,但他们的食物种类比较匮乏,自从远东军来了之后,市场上供应的食物品种就多样化了。
不仅有冬天应季的食物,还有大量只有气温高的时候才能种植的食物。
街面上没有一个流浪汉,所有人都被政府安排了工作。
在远东军的占领区,只要不懒就没有找不到工作的情况。
因为他们在各个城市和人口聚集区,开始大规模搞基础设施建设。
人口比较多的城市,已经开始在修建地铁,而每个地铁站周围,就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地下城。
鉴于毛熊这边冬天漫长且寒冷,对居民的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特别是在冬季,很多经济活动处于停滞状态,这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
所以远东军提出了建造地下城的构想,和地下轨道交通和普通交通配合,哪怕是在冬天,也能逛遍城市每个角落。
这意味着将来有相当一部分商业设施会在地下,人居住的房子肯定是要建在地面上。
人不是穴居动物,常年居住在地下肯定会出问题。
毛熊的考察团,看到远东军庞大的地下城和底下交通网络,全都受到震撼。
倒不是之前没人想过这些,只是这么做付出的成本实在是太高昂了,而太高的成本最终还是由百姓承担。
可远东军建造这些,成本虽然也不低,但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因为建造地下设施,他们使用了大量的先进机械设备,这不仅提高了效率,还降低了大量的建造成本。
除了地下城和地下交通网络之外,他们还在建设大量的地面交通。
特别是城市与城市之间交通连接,在远东军看来是最重要的基础工程,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此他们正在建造大量的配套企业和工厂,这又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