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要去往太空,其实对于人体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有来自龙国专家专门设计的个人小太空艇,这个难度就被大大降低了。

虽然使用水灵体能力,凝聚一团水包裹之后,冯昊也可以在外太空自由行走。但是那样非常不便于使用其他通信设备。

而且水对电磁信号非常不友好,在太空零压力环境下也非常容易沸腾和蒸发。所以思来想去,冯昊觉得还是使用太空艇更好。

整个太空艇内部采用常压,内部冯昊完全不用穿特制且笨重的宇航服。外面有推进器帮助精细调整姿态,此外还提供定位服务,可以方便冯昊自己的位置。

此刻,他带着太空艇,在离地面几万公里的太空之中,正静静等候通信的连接。一分钟后,他的太空艇终于连接上了地面控制中心。

“呼叫开拓者!呼叫开拓者!这里是地面控制中心,收到请回复!”

“你好,控制中心,这里是开拓者,我收到了呼叫,目前一切状态良好!”

随后,冯昊听到了地面控制中心的欢呼声。

“开拓者,这里是控制中心!你的高度还差3524公里,还需要调节!完毕!”

“明白,我现在就开始调节!完毕!”

说罢,他的太空艇上面也拿到了地面中心反馈来的数据。看着面板上面的数据,冯昊开始了高度的调节。带着整个太空艇,他开始向着远离蓝星的方向进行瞬移。只是太空之中没有参照物,所以他只能一点点的进行瞬移,免得跑过头了。

每次移动完,他都需要等上一分钟,确认高度数据稳定后再进行调节。终于,高度抵达目标后,他开始联系中心。

“呼叫控制中心,呼叫控制中心!这里是开拓者,我的高度已经调节完毕,请确认!”

“开拓者,开拓者,这里是控制中心。高度确认完毕!高度确认完毕,可以开始下一步操作!”

随后冯昊先是拿出了太空电梯平台,然后再给平台附加上了64个火箭助推器。然后他向着平台,发出了激活的命令。

“控制中心,平台已经激活,请确认!”

大约过了5分钟,冯昊终于等来了回复。

“开拓者,平台激活已经确认,请返回!收到请确认!”

“确认!我即将开始返回!”冯昊又抬头看了一眼眼前这无垠的宇宙,没有大气层的干扰,现在虽然是白天,但是星空依然明亮且璀璨。

回到地面中心倒是容易,因为地面是有参照物的,不像太空,四周空空如也。去的时候花了半个小时,回来不过三秒钟。

太空艇他也直接收起了,然后来到了控制中心。

控制中心此刻也非常繁忙,平台首先需要用粒子发动机微调姿态,然后测试发动机连接状态和工作状态。虽然在地面的时候是检查好了,但是地面的时候,重力和太空却差距很大。

等所有这些东西都忙碌完了,这才开始点火。点火时长其实也没有多久,一台发动机只能工作500秒不到,也就是8分20秒不到。

随着一批批的发动机成功点火,平台的速度也开始飞速提高。在太空之中点火,风险就在于点火本身,在那样的环境中,可能出现意外。毕竟外面温度低,气压也几乎为零,各种电子设备很可能出现异常。

不过只要成功了一个,其他的问题就不会太大了。毕竟真正造的,只有一个,其他都是复制出来了。

随着平台顺利加速,剩下的就是变轨所需要的时间问题了。

确认这里暂时没有问题了,海下还有一个大工程等着自己呢。

在海下施工,难度就小了很多。随着各种高技术人才复制体的加入,一种基于声纳传播和接收信号的个人便携式装备被制造了出来。

有了这个东西,冯昊在海下施工的时候,现在可以更加精密了。利用卫星定位,加上水下通信,冯昊现在施工误差可以做到厘米级别。

在这个东西的指引下,很快施工的范围就被他圈了出来。接着就是按照图纸,开发一个丄字形的坑,然后在里面填入研发出来的特殊材料。为了更好的与地壳结合,其交界面还使用了类似树根一样的结构,让填充结构和整片岩石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1亿立方米的吞吐量,在此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过2个小时,就将底座给建立起来了。如果不是对工程的精度有了新的要求,冯昊全力发挥可能还要不了2个小时,其中确定位置就花了超过一个多小时。

有了这个牢固的底座,除非被氢弹直接命中,否则都不可能发生偏移的。

稍微休息了几个小时,平台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已经成功来到了同步蓝星轨道位置,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微调,争取让平台来到小岛的正上方。这个过程可能还要持续两个小时。

到了晚上,电梯平台的灯光,已经出现在了小岛上,所有人的头顶了。看着三万六千公里外的电梯平台,随着指挥中心宣布调整完毕,所有的人都发出了欢呼!

接下来就是冯昊继续出场的时候了。这次倒是一个精细活儿。因为主索不可能一次性就布置到位的,需要冯昊像蜘蛛一样,反复多次,才能建立完成。

否则一上来就用又粗又大的主索,平台的粒子发动机根本没有机会调节其重力和蓝星大气带来的影响。与绳索垂直作用的大气,以及绳索自身的重力,都会对平台产生巨大的拉力。

如果一上来就拉满,整个平台的轨道都会变形!所以冯昊只能分数十次,逐步加粗这根主索,直到满足条件。

不过这条轨道长度才三万六千公里,全部都在冯昊的拾取范围,所以他现在布置这条主索并不需要前往太空,在地面就可以完成。

很快,一条1毫米粗的主索就完成了连接,在大气的吹动中,它呈现出了一个明显的弧度。接着,冯昊利用塑形能力,开始收紧主索。底部的拉力测量装置也开始工作,不断向指挥中心报告着主索现在承受的拉力,以防拉力过大,导致主索断裂。

最终主索的长度定格在了三万八千公里,此时拉力已经接近了安全阈值的极限。

增粗的过程反而简单了,由于体积只要不超过1亿立方米,那么冯昊一次就可以顺着主索扩展0.9 平方米 的面积。

随着主索来到10平方米,冯昊再次慢慢收紧了主索的长度。

反复几次之后,主索长度最后固定在三万六千四百公里,长度比理论值高了百分之一。而横截面积则达到了100平方米。

随着主索的建立,最终第一架太空电梯的主体结构,终于建造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