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穷山恶水出“刁民”的概率确实比经济环境好的地方高。

那个“刁民”有许多层次的解读,官管不好民可以是刁民,可是爆发战争出精兵的地方往往是一些穷困的区域。

不是要说什么大道理。

经济环境好的人,他们的生活各种优异,不说自小生长在蜜罐之中,确确实实是不那么吃得了苦,个人意识通常也会比较强。

经济环境比较差,自然是有差的原因,一般是交通不便利,导致各种发展不起来。生活在困苦环境的人,他们几乎每一天都在吃苦,习惯了各种辛苦的劳作,忍耐力非同一般,明白团结的重要性。每一个人拼搏出一片天地的欲望都无比强烈,有机会再怎么紧咬牙根一定想坚持下去。

晋国的地理环境有好有坏。好的方面是四面环山便于防守。坏处则是山地非常多,受到大河改道影响遍处湿地与沼泽,导致农业生产非常不便利。

要是能够发展出一些特色,比如开展瓜果资源或贩售矿产资源,其实经济未必会有多差。

奈何这是在春秋时代,瓜果保存不易,制酒没有相关的配方与工艺;矿产资源的铜本身就是货币材料,卖铜还不如制造成钱币。

晋人已经很尽量开垦出农田,得出的结论就是养不活太多的人口,不向外寻求获取的话,要一辈子过得困苦吗?

在晋国依靠武力取得中原霸主地位之后,讲事实就是让晋人尝到了甜头。每一年收取上贡,再换取成为各种生活物资,多少是让晋人有了过得去的生活,尤其是极大弥补了自身的粮食产量不足。

一个人要是尝到了甜头,不可能说放弃就放弃。

当一个集体发现怎么做会一再获利之后,行事风格就会固定下来,还是那种遭遇惨败致使元气大伤,仍然还心心念念继续那么干的风气。

晋人发现使用武力原本辛辛苦苦劳作的收获更大,他们逐渐习惯了遇到事情就使用武力。

而使用武力取得收获不一定是对外,无法对外就会转为对内,搞得晋国不向外进行战争势必就要内斗。

翻开史书一阅,能够知道晋国真就是春秋列国中内斗最严重的一个诸侯国,内斗的场面也绝对比列国大。

晋国每每爆发内战,动用的兵力远比启动国战多,敢信?

而晋国一代代最能打的家族,他们几乎没有例外全部倒在内斗之中。怎么完蛋的?被围攻啊!

“我们一名士兵抵得上三名齐兵,对上楚国可以抵得上五名,其余国家至少是能够抵得上八名。对吧?”智罃像是在算糊涂账那般,讲了比较笼统的概念。

某种程度上来讲,智罃是真的说得太过于笼统了。

怎么说呢?同样是士兵其余也存在区分。

楼令问道:“你说得是同为精锐?”

“要不然呢?”智罃反问。

今天是那一场聚会后的隔天了。

一大清早智罃便来到楼氏这边,当时的楼令刚起床在梳洗。

楼令邀请智罃一块吃朝食。

智罃表示自己的确还没有吃朝食。

两人边吃边聊了起来。

“我说的是卿族的精锐,不是其他家族。”智罃嘴巴里有食物,多少影响了发音的标准。

其实,贵族进行交谈的时候,不允许在口腔有食物的时候说话,会显得极其不自爱与尊重人。

只不过,智罃显然觉得跟楼令相处不用那么讲究,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亲近。

愿意将不好的一面在他人面前展露,肯定是关系很亲近。

关系真的到位,互相之间不会计较,乃至于已经习惯。

旁人看到那副样子都没有人发火,一下子就知道关系非常亲密了。

“啊,然后呢?”楼令暂时没有搞懂智罃到底是想表达什么。

智罃说道:“我们(卿族)的一名精锐对上本国的其余家族(精锐),怎么都可以一名抵得上二到五名的吧?”

楼令想了想,说道:“要看是对上谁。像是对上魏氏,恐怕不好说。”

智罃给愣了一下。

魏氏不是卿位家族,他们却是真的不弱。这种不弱是体现在各方各面,不是单指一项。

从封地质量来说,魏氏的“魏”地虽然不比“温”地或“原”地,粮食的产出却是能在晋国内部众多封地排到前十。

从精锐士兵的质量来排比,同为派出绝对的精锐,只要数量别超过一个“旅(一千五百)”的规模,打起来还真的没有哪一个卿位家族敢保证稳赢魏氏。

“那是魏氏比较特殊。”智罃不是在强撑面子,真心那么认为。

现如今的魏氏,他们虽然被划在中等家族,封地、人口到可征召的兵力却是与其他中等家族形成断层。

当前几个卿位家族,也就是郤氏、荀氏、范氏、楼氏,论体量肯定是楼氏最小。

要从各方各面来排比实力,讲事实真不一定就是楼氏最弱了。

楼氏的体量其实并不比魏氏大多少。

在封地方面,楼氏是比魏氏多,有效人口却是楼氏比魏氏少。

所谓的“有效人口”就是指“大夫”、“士”、“徒”这些“国人”。

至于“羡”这个新兴阶层?晋国是规划出这个阶层,暂时没有多少贵族真正去重视,他们极可能就是单纯看作炮灰一类。

算上“羡”的话,楼氏在可征召兵源比魏氏多得多,可能跟范氏不相上下。

跟郤氏比的话?楼氏和范氏加起来的兵力才能够跟郤氏持平。

那是楼令很清楚楼氏的短处,一直在“羡”上面发力,为此还在家族内部制定了夏训和冬训。

因为楼令那样搞,搞到楼氏有一支主要由“羡”组成的部队,也就是所谓的“新军”比“国人”组成的部队战斗力高。

楼氏的那一支“新军”人数维持在三千,全员的装备由家族来提供。他们的个人武技或许不高,团队的组织度、配合度和协调力极可能是当代的最强。

军队啊,什么时候追求个人武力了?

军队讲得就是集体上的协调与配合,个人英雄主义历来是被排斥的。

所以,别看各种影视作品里面,哪个刺头被看上,再去进行精心的培养,啥啥啥之类,现实或许存在那样的事情,只不过一定是极少极少。

资源就那么多,用来培养有本事却不是刺头的人,完全更合适。影视作品主要是为了观赏性,搞“幸存者偏差”那一套在输入价值观。

要是那刺头的爹或亲戚是某xx,那另外说。

有当过兵的人,讲实话就是看到那种影视作品会脱口而出一句“你特么在逗我?”,随后打从灵魂深处觉得作呕。

现实之中,敢在军队里面当刺头?怕是不知道什么叫来自集体的恶意,敢屡教不改一定会被剔除,一切只因为军队的集体不需要特立独行。

有不会服从命令的可能性,再有本事又怎么样?脑子正常的指挥官,谁敢要嘛!

所以,可以是刺头,一定要真正有本事,并且具有可塑性,懂得什么叫服从。

因为底子不足的因素,楼氏的“羡”一定是所有家族之中最多,并且是每一年都在增加,包括一直在产生新的“徒”。

由“羡”转为“徒”,“徒”再晋升为“士”,正常的晋升流程到这里就断崖式的结束,不会有多少人获得“大夫”的爵位了。

还是拿数据比例吧?

楼氏的一百名“羡”会有十人成为“徒”,一百名“徒”可能会有一人成为“士”,一百名“士”却不一定有人会跃升为“大夫”。

不是什么金字塔的跃升结构,纯粹就是获得大夫爵不止看功劳,完全看出身的层面更高。

在楼氏这边努力还可能获得大夫爵,到其他家族再努力都没有可能。

楼氏有了二十多年的家族历史,产生的“大夫”也就七人,看上去好像很少,从国家层面去看却是显得极多了!

列一个不将附庸算在内,常规状态的征召的数据吧?

仅是对“士”、“徒”、“羡”进行征召,楼氏四万,范氏四万,荀氏五万,郤氏八万。

怎么作为老牌家族的范氏可以征召的兵力跟楼氏一样?

之前提到过了,楼令很重视“羡”这个新兴阶层,家族内部每年夏季和冬季都在搞集训。

范氏虽然经过了新一轮的扩张,但获得的人口全是狄人。他们又不多么重视“羡”的建设,能够征召的人其实是没有增加多少的。

荀氏和郤氏也不重视“羡”的建设,他们的底子却是比范氏要厚,尤其是郤氏更厚许多。

那么一系列的数据罗列下来,了解列国状况的话,一定会发现晋国卿位家族到底有多么强大了。

仅仅是晋国卿位家族在常规状态下征召的兵力,比好多国家的总人口还要多得多!

楚国那边少数几个家族撑起了楚国的一片天,只是现如今的楚国还不是屈氏、景氏和昭氏的楚国,发光发热以及负责捣蛋的是成氏、薳氏和蒍氏。

不得不说的是很多国家都是那种状况,齐国的高氏和国氏,郑国的成氏,宋国的华氏和向氏,鲁国的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等等。

晋国与其他国家有区别的地方是,晋国的强力家族都非公族,其余国家强力的家族都自认公族一员。

所有国家的强力家族非要有一个排名,没有意外就是晋国的卿位家族一定是排列前十,剩下的席位再被楚国的家族瓜分多数,其余能排得上号也就来自齐国的高氏和国氏。

那是国家体量来决定某个家族的强弱,强国的家族再弱也弱不到哪去,弱国的强大家族再强也有限。

说一个更直观的排比,晋国看上去最弱的卿位家族楼氏,拿出来跟其余国家的强大家族对比,极可能也就比楚国的成氏、薳氏、蒍氏稍弱一些,对上其他国家的家族则就是巨无霸一般的存在了。

而晋国的中等家族,将魏氏摘出来之后,无论是从体量还是武力,他们可能难以跟楚国、齐国、宋国这样的强国抗衡,打其余国家则是绝对不会有什么问题。

楼令听智罃一阵话说下来,没有上面罗列的数据那么全,话里话外却是在进行甄选或是排比。

“我懂得你的意思了。”楼令说道。

智罃愕然:“是我表达有问题吗?你怎么听到最后才懂。”

楼令所谓的“懂”是真懂。

从明年开始,晋国要多线出击,对吧?

那肯定是要先搞清楚内外的实力啊!

智罃的数据不知道是怎么搞来,一系列的排名可能有道理,也有可能是根据自己的认知胡猜。

说一个最简单的,智罃恐怕连荀氏到底多强都没有明确的概念,比如说不知道究竟能够征召出多少军队。

那是宗主(一家之主)才能够掌握的数据,轮不到小宗之主去窥视。

智罃连荀氏到底多强都不知道,更无法获得郤氏、范氏、楼氏或其它家族的数据,只是从平时各个家族或国家展现出来的实力去做猜测的基础。

所以了,楼令所说的“懂”在于知道智罃在排比,想要计算出多线出击的风险。

“明年你与上军佐讨伐伊洛之戎,肯定没有问题的啊。”楼令说道。

那种没问题所指的是,哪怕无法取得太好的收获,不可能说在伊洛之戎手上栽跟头。

“齐国理亏在先,他们只敢稍作反抗,我们这一边也不会有问题。”楼令说得很笃定。

楼令又说道:“中军和新军一起南下,哪怕楚国耍花招,耍花招也需要建立在有足够实力之下,我不觉得中军和新军会吃大亏。”

那是所有卿大夫一块商讨下来,最终决定了的方案,并不是某人强势武断拍板。

智罃错愕地说道:“我没有说明年会有麻烦。”

啊?

楼令本以为懂得了智罃的意思,没想到不是那么一回事。

“你之前不是提到一个观点,进行战争以抢夺对方土地与人口为主吗?”智罃停下来注视着楼令,再一脸认真地往下说道:“是不是能够一边联合攻打楚国,再各个家族分配对手各自出击呢?”

只能说,智罃的构思真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啊!

楼令很是心动,只是有一个问题:“吃得消吗?”

智罃反问:“吃不消吗?”

楼令换个说法,道:“一旦那样子,旧有体系会全面崩溃,列国可不会眼睁睁看着我们尽情发挥,他们必然靠拢向楚国。是,楚国是在两场大型战役中元气大伤,可是他们要赎回大半战俘,以他们根本不缺资源的底子,并未完全失去与我们的抗衡能力,再有列国站在楚国那边,我们要被围殴了。”

在之前,楼令提议打那种以占取土地和人口的战争,绝不是要四处出击。

那个决议被通过的话,晋国可以选择秦国、郑国和楚国往死里打。

秦国干了自绝于诸夏的事情,并且不止干了一次两次,最大的问题是与蛮夷公开结盟。

郑国是一个没有任何信誉度的国家,下场再可怜也不会有诸侯可怜,更别说是支援了。

楚国很早之前不复认为诸夏一员,他们也站出来想要取代周天子为新的天下共主。

那三个是晋国可以往死里打的国家,很难让其他诸侯挑出错来。

智罃刚才说什么?几个卿位家族自行选择攻击目标,且不提挑选的目标会不会重叠,真不是想打哪个就打哪个,太容易引起连锁效应,搞得众诸侯联合起来抗衡晋国。

“我的大舅哥,我们强是强,暂时没有强大到可以面对全天下啊。”楼令不认为自己胆小如鼠,还是被智罃给吓到了。

智罃沉默了。

在真正说出来之前,智罃认为楼令会同意自己的设想,打算让楼令去说服其余的卿大夫,将计划变成实施的方案。

那并不是智罃没有想到会让天下列国联合,也知道一旦诸侯联合,晋国将面临极大的麻烦。

沉默了一小会的智罃重新开口,说道:“不是一下子就到处出击,可以先蚕食郑国。”

楼令假装忘记听到智罃之前说要各自选目标,说道:“那正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其实,楼令能够理解智罃的心态。

已经尝试要独立自主的智罃,计划刚实施就遭遇到了全面打压,几乎跟胎死腹中差不多。

在接下来,中行偃一定会警惕智氏的独走。

几个卿位家族决定和睦共处,一块从外面图谋收获,至少在遭遇重大挫折之前,互相之间的气氛会很好。

不乱,自然也就没有了智罃翻身的机会。

智罃不敢主动挑起卿位家族之间的内乱,只能是选择创造其它的机会,提出了那个看似没有理智的计划。

那个计划只要楼令肯配合,其实有很大成功的可能性,原因是卿位家族非常贪婪,贪欲会战胜理智,进行可能的尝试。

楼令为什么不同意?因为晋国经不起天下围攻,再来便是各自挑选目标对楼氏没有优势。

楼氏的封地集中在晋国西北部,能选择的扩张方向也就西边或北面。

晋国的西边只有一个秦国,攻打他们就一下要进攻秦国的首都圈,必定会遭到秦人的拼死抵抗。

北边?晋国北边倒是有不少势力,可是楼氏在消灭林胡之后,讲事实就是让楼令认清了现实,清楚且知道打游牧势力只能一波肥,攻占土地要耗费时间和资源去经营。

那么,所有家族联合起来针对一个目标,目标真的达成之后,楼氏可以要土地或是人口、资源等等,也能够不要土地获取更多的人口、资源。

最重要的事情是,那样对晋国不会造成致命的影响。

再强调一次,楼氏是晋国的一份子,还是晋国最大的利益既得集团之一,晋国一直好下去对楼氏肯定极好,一旦晋国衰败或是完蛋也必然影响到楼氏。

智罃在被楼令拒绝之后,整个人明显是蔫了。

“我们现在最大的对手还是楚国,只要能够在楚国抢下一块土地,可以长时间牢牢守住,才能够去实施其它计划。”楼令像是安慰一般地说道。

仅是那一句安慰,智罃猜出楼令知道了智氏面对的窘境。

是智氏的窘境。

不是荀氏的窘境。

楼令所能做的也只是安慰,不会介入荀氏的内部事务。

要不是智罃在赵氏和邯郸氏两件事情上先后伤了楼令的心,楼令会是这样吗?

楼令扪心自问,不会像现在那样理智,只是真要做什么,可不止是帮智氏取得自主权,搞不好荀氏要消失。

也不对。

不是荀氏会消失。

该是智氏会提前一百多年取代中行氏,成为大宗荀氏。

那当然有难度,楼令却是有把握做到。

主要是晋国几个卿位家族现在的和睦,建立在有楼令充当桥梁的基础之上。

作为桥梁的楼令想搞事?不说非常容易,只能说有太多的操作空间。

而楼令的操作空间,其实是建立在几个卿位家族无比贪婪的基础之上。

欢快的气氛变得沉闷,不久之后智罃告辞离开。

楼令起身相送,只是没有将智罃送到家门口。

“以前你说过一个词,叫什么了来着?”阿娇从内间出来。

什么情况!?

刚才阿娇一直躲着在偷听吗?

并不是的。

阿娇从内宅过来,恰好走了那么一条路,又刚好是楼令与智罃交谈到关键的时刻,不好走进去打扰,只能站在门边等了。

“什么?”楼令可不存在因为驳了大舅哥就对妻子心虚。

阿娇努力回想了一下,不是那么确认地说道:“利令智昏?”

“呃!?”楼令知道阿娇的意思了。他哭笑不得地说道:“我说的这个利令智昏,不是指智氏。”

利令智昏这个成语说的是战国时代赵国的赵王何和平原君赵胜,后续被冠上的人非常多。

阿娇可不管那么多,说道:“要是今天的话传出去,利令智昏指的不就是我兄长吗?”

楼令收敛笑意,说道:“我能理解大舅哥是被逼急了,只是真的不想帮忙。你能理解吗?”

他们这一对夫妻极少互相隐瞒,尤其是在各种大事上面。

“我要是帮忙,除非是做到极致,做到极致有可能将咱们家陷入极大风险,能够得到的收益却是极小极小。你能明白吗?”楼令说道。

阿娇本来是明白的,有点被楼令两句话整得不是那么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