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和上高中的儿子一起成长 > 第十二章 十二年级下第十章 第十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十二章 十二年级下第十章 第十周

2025.4.23

昨天早上7点多钟,儿子突然让老妈给老师请假。

原来他头一天晚上失眠,凌晨三点才睡。

于是老妈就给老师请假了半天,按照儿子的要求。

后来老师问,是因为xx队输球了才失眠的吗?

老妈回答:不知道,但是他过往也有睡觉不好的状况,因为他思虑比较多。

后来老师也和老妈互通了一下信息,说到儿子说,自己也不知道为啥失眠。

--------------------------------------------------------------------------------------------

还有一天,突然发消息给老妈,要约按摩师按摩脚,说自己的脚还不行。

我们去的按摩店是用的治疗性的按摩手法,不是仅仅为了舒服的。

上次脚崴了后,就是立刻去的这个按摩店,协助按摩,第二天就有好转。

后来又去了一次,其实后面按摩师建议再多去几次,但儿子嫌远不愿意去了。

老妈以为儿子的脚就好了的呢,谁知道,真是“伤筋动骨一百天”哪!

儿子有自己认同的,比如做一些恢复性训练什么的,这只能由着他了,反正老妈也不懂。

老妈立刻给店里发消息,没有约到。要知道,这种地方,一旦约满了,基本插不进空的,因为一个接着一个。

老妈告诉了儿子,儿子也只能回复好的。

随后老妈又问了下按摩店,看看假期间能否有。

后来还没有回复,儿子说了个主意,看看周五晚上有没有。

结果回复来了,说晚上七点可以。

太好了,因为儿子5月2日有个飞盘赛,说是高中期间最后一场,必须参加。

老妈能做的,就是祝愿儿子能之前按摩一下,把经络疏通一下,让肌肉放松一下,可以尽量减少受伤。

现在约上了,那么就能在那之前有一次按摩,很好。

--------------------------------------------------------------------------------------------

2025.4.25

说说这次儿子的成人礼。

首先,老妈觉得成人礼这么重要,而且是学校第一次给十二年级一起举办,很独特的体验呢!

在儿子十八岁生日的时候,尽管因为蛋糕的事情突发状况,儿子很不高兴,但是后来也还是奉茶给外公外婆,给姨妈姨夫,给爸爸妈妈,对每个亲人都表示了感谢,也算是成人之后的一个小仪式。

就算学校没有这次安排,老妈觉得也满足了,因为好歹有点仪式感,表明自己长大了,也许能在孩子心里留点印记。

后来,班级里家长有积极推崇的,于是就向学校发出了这个需求。学校也征求家长的意见,于是老妈就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完全是从教育的角度上出发,引发大家思考:到底想要带给孩子们怎样的成人礼?想带出什么品质,决定了是什么样的活动。随后,老爸也发言了,从AI提供的资料,像写报告一样,分析出了几条。随后也引发了其他家长的声音。

其中有一条说,要不要问问孩子,毕竟是孩子们自己的成人礼。

还有家长跟帖说,是啊,要问问孩子。

包括老师的信息也表示说,先请家长提出方案,学校会讨论,也会和孩子们商量。

当时,老妈有想法,搞这样的活动不需要得到孩子的许可吧。如果是学校的活动,就是学校组织的,还要问孩子么?难道成人还要问孩子,你们物理课要不要上吗?

后来,学校受到了家长们热烈的讨论。

期间,有一位家长,也是老妈的好朋友,建议老妈提方案。老妈确实也想了想,甚至想到了一些活动,还挺激动的,设计了一个孩子们与祖先链接,随后和自己父母相联系的活动。

犹豫了一下,要和老师说么?斟酌再三,算了,不说了。

老妈的看法是,如果学校愿意牵头做这个事情,学校就得去考虑这个事情背后的意义是什么,要带出怎样的品质,老师们自然会往想做的方向去做。如果学校和老师没有意愿,即使老妈给出了再棒的活动方案,都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

这有点儿像之前老妈做新教育老师时给孩子们讲课一样,只有自己消化的部分才可能带给孩子,只有能打动自己的故事讲出来才能打动孩子们。

所以,最终老妈没有把自己的想法提供给学校。

后来,时间也就定了,就在五四青年节那一天。

然后,说说家里的私事。

老妈觉得,这个成人礼很重要,老爸肯定要来参加的。

在家长群讨论的时候,老爸还发了言,说希望能和后一个活动放在一起,因为他要从一个城市跑到另一个城市不方便。这么说来,老爸是准备来的。

但是,后来老爸不再说要来的事情。

老妈也心里有想法的,本来想说说儿子这个成人礼很重要,想要试图说服老爸来的。但是后来想了想,还是放弃了,如果老爸自己不想来,老妈再说也没有什么用,让他自己定吧。

老妈的观点是,如果老爸错过了,很遗憾,很可惜。也许老爸觉得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可是,后来当老妈说到五一假期要去看外婆时,老爸说也要去看外婆。老妈就迷惑了,既然可以到另一个城市(外婆外公在第三个城市),为啥不干脆到儿子和老妈现在住的城市里呗,正好参加儿子的成人礼。

因为,老妈认为老爸之所以不积极来我们所在的城市,是因为他没有赚到钱,不舍得花路费。但是看他又愿意跑第三个城市,老妈觉得自己想错了。难道,他认为儿子的成人礼不重要?

于是,老妈就和老爸表达了建议他直接来儿子所在城市,老爸回复说自己的工作还不定,定下来再看。

好吧,等着。

接着,发生了家里经济吃紧,老妈找老爸要生活费的事情。情急之下,老爸表达出之所以不来这个城市,就是不愿意花路费。

那就是老妈说得没错呢,那老爸还说要跑到第三个城市去,不是也要花路费么?而且还要多花钱,因为可能从第三个城市,赶往儿子所在城市。

老爸是怎么想的呢?是不愿意和儿子单独居住吗?

老妈一直想创造机会让老爸和儿子单独住一段时间,儿子大了,需要父亲,不管他是否看得惯父亲的言谈举止。何况,从最近几次儿子和爸爸沟通的情况来讲,儿子对爸爸的接受度完全提高了呢。

比如,说到爸爸最好的地方,是不给儿子限制,让他自由选择学校。

还比如,说到爸爸总是和我们通电话时,说挂断就挂断,儿子都理解地说,他就是这个样子的。他替爸爸说好话。

就在前两天,收到老爸的信息,说买好票了,来儿子所在的城市。

老妈一下子也没能接受这个结果,因为没有想到会这样,以为他不会来呢,老妈也没抱太大希望。

然后接通了视频电话,和老爸说了两句,问他需要给他准备什么菜,因为老妈在老爸来之前就去看外婆外公了。

这个电话进行地很冷漠,没有热情,没有关心,没有爱,很冷淡。

直到刚才,写这段文字时,想到前面说的儿子认为爸爸好的地方,就立马给老爸留言,告诉他儿子觉得他好的地方,还说了看到儿子对他的接受度在提高,也请他和儿子单独生活时多宽容一些。还对他不愿意做饭表达了理解,并且告诉他,老妈现在越来越享受给孩子做饭,和孩子一起吃饭,因为可以找到机会与儿子聊天,所以老妈很高兴,吃饭是唯一的机会。

老爸立刻反馈的态度都不一样了,对于做饭立刻积极了些,说让买点肉,买点豆腐干什么的,即使老妈说冰箱里放不下,也表示没关系,自己再买也行。

从这前后的反应对比,老妈也看到了,人人都要理解,都要夸奖,都要有点赞,做事情的积极性都完全不一样了。

也许人和人相处,就是需要这一点点理解和关心吧!

老妈最初设想的,就是老妈去陪自己的老妈老爸,老爸来陪儿子一起过几天单独爷俩儿的日子。

没想到成行了,老妈会陪自己的原生家庭的成员(因为老姐带着女儿也来),原生家庭的四个人就齐了,肯定会很开心的;而儿子也不会孤单,和他的老爸去磨合磨合吧,再不磨合来不及了。

真的很有意思,孩子真的渴望和更不理解他的那方父母亲近,他们倾向于更愿意听到不接纳他们的某一方父母的夸奖和赞许。

想到这里,老妈立刻给老爸发去消息:

再多说一句,你儿子渴望爸爸的夸奖和认同,比妈妈夸重要的多得多。

创造机会吧,你儿子是值得夸的,希望你能看到他的闪光点。

(这里有意这么说,是事实,也是鼓励,让爸爸知道他的重要性。)

老爸发了一个“好”字回来。

期待我们所有人的五一假期丰盛,开心,多彩,幸福!

--------------------------------------------------------------------------------------------

再说说儿子昨天听到老妈说老爸要来的消息的状况。

之前,很多次这样的状况发生。

通常,儿子都是不情愿的,觉得爸爸来会侵占他的空间,觉得爸爸做的事情他不认可。

但是,这一次,儿子从头到尾都表示好的。

就是不一样,长大了,儿子的心理已经发生了变化,他能这么接受爸爸来,老妈很开心。

--------------------------------------------------------------------------------------------

再说说前两天,儿子打电话问,肚子痛喝生姜红糖水有没有用。

后来,他让老妈先煮起来,他回到家,直接和老妈说:就是同学哈,你不要瞎想啊,啥都不是啊。

老妈说,我哪里瞎想了?

儿子说,上次我打电话,你问我是不是和xx(前女朋友)复合了?你还问过我,是不是有新女朋友了?你就瞎想。没有的事情呢!

老妈说,知道了,就是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呗。

儿子说,我的异性朋友很多的。

老妈说,理解,知道了。

儿子还说,你要是瞎想,我会很有压力的。

老妈说,好的,我不瞎想。

呵呵,老妈知道,如果儿子又和哪个女孩确定了恋爱关系,那一定会和老妈说的。

青春的岁月,真美好!

不知道,这次老爸来,儿子会不会主动和爸爸说,如果能说,也挺好,看他自己吧!

--------------------------------------------------------------------------------------------

2025.4.26

继续两个小细节。

老妈告诉儿子,老爸要来。

儿子问,他专门来吗?

老妈说,是啊,专门来参加你的成人礼。

接着,老妈说起要准备点菜。

儿子问,老爸要做饭吗?

老妈说,是啊,他让我买点肉,我说家里冰箱里塞不下,都是给你买的薯条。没关系,等需要的时候再买,今天买,明天也能送到了。

儿子说,明天我就吃掉一些薯条,方便放肉。

哈哈,看来儿子还是蛮想爸爸给他做饭的。

呵呵,当然老妈也提供给儿子一些小tips,比如和老爸一起骑自行车去吃早饭,或者买点披萨在家里用空气炸锅热,六个披萨吃两顿……

--------------------------------------------------------------------------------------------

前天突发奇想,要和儿子的艺术老师聊一聊,因为儿子上个版块做的是自塑像。

当学生们的自塑像摆到展示厅,儿子的个体导师第一时间就把照片发给了老妈,老妈看到之后,感觉到发型挺像,但塑像的感觉是忧郁的,眼耷拉着。恰好儿子在自塑像的旁边一起照了相,就能明显看到,本人看起来眼睛是向上的,神采奕奕,而塑像就是眼睛朝下的感觉,比较忧郁和担心。

老妈的第一反应是,孩子做的是真实的他。因为表面上他总是满脸高兴的样子,但那是他应对外界的界面,老妈知道他心里有很多成长的烦心事,所以内心是忧郁的。

老妈还和一个大学英语老师的朋友说起这事,她说是不是和塑像的技术有关系。

老妈回复说,从新教育的教育理念上讲,如果在没有被成人指导过很多的技术,或者追求技术的话,孩子大概率做出的是他自己。

然后,朋友问,爸爸和妈妈哪个更加忧郁一些?

老妈回复说,当然是我。

其实老妈觉得儿子的忧郁,与爸爸妈妈都没有多大关系,而是他自己成长的过程和痛。

于是,今天就和儿子的自塑像老师发信息了,说想聊一聊对儿子的看见。老师回复了,约了下周去泥塑室,结合前面儿子做的另两个作品一起来看。

儿子要毕业了,现在正在做几大毕业作品:自塑像,自画像,毕业项目,毕业戏剧……

相信这每一个部分都能对现在的他有更多的看见,但是各位老师们才是第一线与他工作的人,所以和老师多聊聊,可以了解这个孩子多一些。

经过了这几年的成长,老妈现在和以前的想法都不太一样了:以前也会去找老师聊,更多的是了解孩子的情况和状态,从而让老妈了解自己要怎么做才能支持到这个孩子;现在也找老师聊,但着眼点是在看看xxx这个人,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现在儿子已过十八岁,大概率和他将来的样子比较相似吧。

--------------------------------------------------------------------------------------------

“关于吃中药”

前几天因为儿子一天晚上失眠,所以配了中药。

两副药,一副每天早上10点吃,一副每天晚上10点吃。

老妈知道爱运动的儿子记住某个时间吃药是很困难的,而且那个时间刚好是在操场上的玩耍时刻。于是,老妈就和儿子的个体导师说了一下,请他协助。老师答应了。

吃药第一天,儿子回家后,老妈问,药吃了没?

儿子说,吃了。

老妈问,你自己吃的,还是老师提醒的?

儿子来了一句,当然是我自己吃的,你以为老师有你那么好啊,还提醒。

好吧!老妈接受儿子的夸奖。

吃药第二天,儿子回家吃饭时,老妈又问,药吃了没?

儿子惊呼,没吃,我忘了。

老妈说,不要紧,等会儿你回学校就吃。

儿子说,谁会记得要吃药啊,肯定忘。

老妈说,是的,理解,确实不容易。那我明天发消息提醒你,我总怕影响你上课,不敢发消息。

儿子说,没事儿,你发吧。

随后儿子突然嚷嚷,这牛奶本来就过期了,又过了这么多天,再不吃就别吃了哈。

老妈说,好的,我来处理。

第二天,老妈就加点姜、可可粉和红糖,煮成可可姜汁奶喝掉了。

老妈知道,儿子其实内心里对自己没有吃药还是有责备,尽管老妈从心而发地告诉他不要紧。

吃药第三天,老妈直接发了消息给儿子,提醒他,也收到他的回复,他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