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恍惚间,魏延又想起刚加入刘备团队时,允江夏太守而遭拒。

而回头,大公子便将自己的竟陵令给了他。

定是陛下心念于我……

定是陛下心疼于我……

魏延却不知道,刘封固然有意提拔于他,但最先提出封他国公的人并不是刘封,乃是诸葛亮。

那个看似最忽视他的人,实际上才是最重视他的人。

“魏延,上前听封!”费观又喊了一遍。

“呃……”魏延这才愣愣的站起来,神情有些呆滞。

刘封看魏延这个样子,也是心有感触。

原世界的魏延为人甚傲,虽为季汉立下的汗马功劳,却终因得罪杨仪而惨遭灭门。

如今,也确实该给他一个好结局了。

“魏延何在,上前听封!”

费观提高了嗓门,第三次念了魏延的名字。

魏延却恍若梦中,不知所措。

各案上皆有鲜桃,给各位臣子享用。

旁边的马岱之前就食过一个鲜桃,啃剩一个桃核,见人家叫魏延三次都没啥反应,有心提醒,便将手中桃核丢过去。

正中魏延后颈。

“哎呦!”

魏延一怔,捂着脖子猛然回头欲怒:“你干什么?”

马岱指指台前:“喂,喊你三次了,快去受封!”

“哦哦哦……”

魏延这才缓过劲来,撩袍出案,拱手下拜:“魏……魏延在!”

刘封见此,忍俊不禁。

“文长,你睡着了吗?”

“啊不不不……没,没有,臣……臣只是一时恍神……陛下赎罪……”

说着,魏延跪下来要给刘封赔罪。

“免啦!”

刘封岂能怪他,笑着摆摆手,示意费观继续。

费观高声念道:

“魏文长随朕南下四郡,奇袭汉阳,皆立汗马功劳。

守汉中,驻三郡,皆前线之地,安如磐石,稳若泰山!

子午谷断后,夺凉州争先,慑南中兵退。袭长安惊天……

阵斩文聘,袭杀郭淮,生擒钟繇,截击司马……”

要说魏延也真是战功赫赫,尤其袭长安一战。

他与法正暗渡数百里。

这其中,法正起到临行献计,阵前决断的作用,而真正实操者,正是魏延。

整军治军,具体执行,冲阵杀伐,烧山夺粮,都是他亲自指挥,并圆满的完成任务。

才使得奇袭长安得以成功。

截杀司马也是如此,两次绝密凶险的军事行动,法正魏延当各占一半的功劳。

“封魏延为卫国公,封邑楚丘。”

闻听此言,魏延的眼泪“刷”的一下流了下来。

这一刻,他抬头看着刘封,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

“文长,你是大汉功勋之将,去换公袍吧!”

“谢……谢陛下……”

蒋琬帮魏延换袍,笑道:“你怎么和当初江夏时一般样子?”

魏延红着脸:“哎,有些紧张……”

“你啊……”

换好了公袍,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魏延的面前。

“我……我该去哪边?”

张飞说道:“文长乃武将,当来咱们这边!”

黄忠也招手:“对对,文长我说什么来着,快过来!”

“不行啊!”

庞统反对道:“咱们这边缺一人,文长你得来这边。”

法正招手:“文长,还不快过来。”

“这……”

魏延一时间左右难顾,惹得众人忍俊不禁。

“哎呀,这……这如何是好。”

魏延有些尴尬,却不知众人见一彪悍武将左右难顾,憨态可掬,有意开个玩笑。

最后只得问刘封:“陛下,我……我该去哪边?”

刘封笑道:“此一等国公乃复兴汉室,功劳甚着者当之,不分文武,你去丞相这边吧。”

“遵命!”

魏延总算踏实了,抱拳行礼后站到徐庶旁边。

看着对面五人,再看看身旁五人,魏延感慨万千。

魏延一生,为大汉抛头颅洒热血,没白奋斗一次。

如今……

我也是国公了。

这十位国公,不看资历,不看背景,只看功劳,此复兴汉室,皆乃功勋最着者。

当然,不能真给一个国。

比如关羽的晋国公,不是将整个晋国的地盘都给他。

而是给晋国所在地的一郡之地。

此地税收,按半成比例供养国公,半成比例归于国家。

另外,依照新推恩令。

国公保留三代承爵,三代之内,嫡子承爵,袭一半属地,爵位不变,各庶子首年降爵两级,共分另一半属地。

三代之后,嫡子、庶子爵位皆逐代降低,封地亦保留嫡五庶分的选择。

而国公若再立功勋,可加封郡县,或延长承爵迭代。

可惠及子孙。

而国公之后,若有为国立功者,亦可加封勋爵和属地。

一等国公分封完毕,接下来,便是分封二等郡公!

费观朗声道:“二等郡公在国公之下,在县侯之上,一为功勋卓着者,二为向汉诸侯者,三为献地有功者,领三县之地。共计十八人也!”

这时候,庞德凌统等人紧张了起来。

费观念道:

“曹植上前听封!”

大殿之上,布置数百案,多是汉室官员,而随曹植曹丕降汉的官员也有不少。

听闻叫到曹植的名字,皆互相点头,面带欣慰。

自刘封夺取邺城后,曹植和荀彧顺理成章的归顺炎汉。

刘封自是亲自出城六百里迎接,排面是给得足足的,这也让荀彧张辽这些魏官们心有感激。

知道汉皇陛下必然不会亏待。

曹植上前:“参见陛下!”

“子建公子心向汉室,改旗易帜,领江东归汉,乃大义之举!

封曹植为魏文昌公!”

曹植躬身下拜:“谢陛下!”

刘封笑着看着他:

“子建,好好写文章!朕朝思暮想,等着看呢!”

曹植恭敬一拱手:“臣遵旨。”

国公公袍红为底色,郡公公袍青为底色,虽精致度差了些,亦非常气派。

底下魏臣感慨赞叹,心中皆道:

“魏先帝虽大业不成,但汉皇陛下还给四公子保留了魏文昌公,陛下真乃仁义之君也!”

而大殿之后堂被绑缚的曹丕听到曹植被封为魏文昌公,长叹一声,眼中有泪流下。

大魏谋逆之罪,尚给四弟公爵之位。这大魏谋逆之罪责却由何人承担?

除了我,还能有何人?

定然是我!

悔不当初,怎不听荀文若之言。

早早降之,哪有今日?

而就在这时,曹植忽然跪倒在地:“陛下,臣斗胆有一问。”

“说吧,何事?”

曹植神色嘁然“臣既已成魏文昌公,可臣之兄弟,曹家老少……陛下,陛下想如何处置他们?”

——————分割线

本书完成之前,还要对书中内容做一次精修和完善。

(更改错字,不通顺段落什么的。)

在这里,不会影响主线剧情和设定。

有两条支线会更改:

1、射落孙权耳朵的剧情准备分给糜芳(江陵追杀孙权时),让孙权一只耳活到刘封复仇。

为啥,羞辱性更强。

2、因张辽遇伏,曹操之墓未被迁回许昌,曹丕不知曹操葬在何处,为登基雕刻木人安葬,并设七十二疑冢。

在关羽的帮助下,由曹植迁至江东。

这样更加合理。

另外,整理一下大家的意见,我发现有这几条争议:

一、有人说,陆逊不该写死。

其罪不如孙权吕蒙,若得其相助,未来出海攻征伐东瀛东南亚做主帅,比凌统丁奉更加靠谱。(这种征伐不会详写,会侧面描述)

另外,主角收曹魏诸将十几位,守江东臣将太少,仅有诸葛瑾,凌统,丁奉,徐盛等数人。

显得东吴人才厚度不够。

留下似乎更好。

那说说当初写死他的原因:

两个:

1、体现刘封复仇决心

2、他太强了。

倘若他归顺刘封,那江东那边一旦出兵必势如破竹,司马懿还打个p啊。

所以不能让他参加北伐!

有陆逊粉给我个建议,让陆逊给刘备守灵数年,不加用重。

待天下大定,再拿出来培养。

然后用他开启大航海时代。

大家觉得如何?

二、有读者提议:老将严颜不该这样死。

当初只想表达惨烈,一个主要将领也不死,显得有些假。

思来想去,把这个牺牲的机会给了严颜。

但这后面就遇到了一个问题。

东边三大战场上,关羽分配到一个牛逼的副将庞德,张飞分配到一个牛逼的副将张任,黄忠老哥一个,只能和黄权斗嘴。

倘若严颜活着,两个牛逼老头,一个顽皮,一个高冷,可能会很有趣。

但这两个嘛,也许会改,也许不会。

听听大家意见再说。

另外,这系统嘛,大家有没有啥建议?

就是给初期刘封提供很高的战力,中期顶级,有时会提供一些特殊物品什么的?

然后,拥有寿命加成。

有啥好的设定没?

总体还是弱化的系统,但却不能没有。

另外,如果发现有错误的字和段落,请帮忙艾特我一下,要不然我自己也看不到。

能看到这里的读者,都是真爱,还有什么建议也可以提出来,我会好好思考,征求大家意见后再做决定。

另外,本书估计还有十几万字才会结束(不会水文)。

会用另一种方式描述出三兴大汉后的场景。

来让这本书更加圆满。

那么,以书中刘封这样功绩的皇帝,后世会给他一个什么庙号和谥号呢?

当不当得起一个“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