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大妖柳相 > 第174章 昙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儒衫柳相先是看了眼洞明所在的酒楼方向,然后将视线偏离落在北边某处,想了想,还是决定去看一看。

谢琯还没离去,就这么陪着走走停停,在洞明突然出现在小镇的那一刻,这位女子地仙就直接皱起了眉头,刚想一步跨出去往酒楼那边,可转念一思量,又打消了这份念头。

她对柳相道:“这么个隔着三里地都散发臭味的家伙,不管管?”

到了谢琯这等修为境界面前,修士哪怕隔着百里,她都能准确知道对方的大致来历,更何况是一头被天道摒弃在众生之外的天魔,行走人间,那股从感应到的那一刻开始,纯粹的恶念就好似散发恶臭的污秽之物,想不看见都难。

若是搁在外边,截天宗正统出身的女子地仙定当要来上一场降妖除魔。

不过现在嘛,连大山之主都对其视而不见,自己这个外人再多做什么就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了。

柳相摇摇头,“随他去吧,只要在大山之内,他就掀不起什么风浪。”

况且就算洞明不守规矩,只要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柳相还是很乐见其成的。

他在洞明身上的所求,可不光是万年之前的隐晦内幕,天魔之所以是天魔定然有不同寻常修士的神通在,柳相很想见识见识,只是在大雪坪时,洞明知道打不过柳相,再怎么作幺蛾子也是徒让人看笑话的事情。

谢琯耸耸肩,“那你看着办。”

此刻刚好走到岔路口,一条是去往北边学塾,一边通往柴火观,柳相与谢琯就此分道扬镳。

北边的学塾如今也开始收起了束修,没法子,教书先生也得吃饭不是,以前开创学塾的寇脊轩是炼气士,不吃不喝不睡都没问题,对于俗世钱财没任何兴趣。可今时不同往日,负责教书授课的是米月的学生,学生成了先生。不过若是有穷人家孩子想读书却又实在揭不开锅,教书先生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他们在门外旁听。

柳相跨入门槛时,刚好是学塾的上课时分,朗朗读书声从屋内传至屋外,在穿过院门与院内的老槐树,飘上半空,又在远处一一消散。

柳相没去打搅这番传道授业,独自一人去往后堂。

后堂有专门藏书的书库,一排排老旧书架上边搁满了手抄拓本,还有后人为其添补的崭新书籍,书架上边干净整洁,一看就是经常有人擦拭打扫。

随着柳相的视线一一扫过,那些书上文字好似活了过来,一个接一个,在空中排列组合,书中内容一眼便知。

可惜都不是柳相所找的东西。

米月在临死前曾在深夜找过柳相一次,闲聊结束后说过这么一句话,“先生,学生我这辈子是没什么出息了,到死好像都没做一件值得所有人侧目的事情,就临了撰写了一本心念随笔搁在北边学塾那。等以后我不在了,就得麻烦先生帮我看护一二,只要确定书籍还在就成,也算是我对这世道的唯一念想。若是真有来世,还能看见我前世留下的随笔,这岂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这番话,就像是人之将死时的闲言碎语。

米月的意思其实柳相明白,对于书籍存不存在,自己有无后世他都不在乎,他只是想在人生最后时刻,与柳先生多说说话。

米月说的很随意,柳相听得很仔细,在米月死后,他便将这些书籍都施加了一门禁制,无法损毁,无法带走。别人翻阅可以,但想要带走原本,在拿着书籍走出书库的那一刻,他人手中的书籍就会变成拓本,还是无法分辨真假那种。

如今因为三王峰的某些变化,柳相的心思也跟着转变。

既然道家与佛家二者都有玄妙之处,那么一朝入儒圣的米月,是不是也有些东西不能对他人道破呢?

于是,柳相在来此之前就有过一个想法,只是真与假得亲眼看过才知道。

一步步走过书架,一次次翻开篇章。

直到看见最角落里好似被束之高阁的某本薄薄的册子时,柳相这才停下脚步,将其取下,搁在书库案桌平摊开来。

一页页翻过,上面的的文字内容就真的只是灵光乍现时的随笔记录,倒是更像兴之所至的挥毫文思。

如那:时光悠悠心悠悠,不恋落花不恋愁.....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所想方能所求,所求方能有所执,所执才方能所为,所方能所成.....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有人说人生路,荆棘坎坷,泥泞难行。也有人说,没历经风雨的人生,无法承载生命中的厚重.....

无所见,无所闻,无所思,何来怨天尤人?

.....

就像是醉酒之后的洋洋洒洒,类似断断续续的文字篇章还有很多,乍一看其实并无出奇之处。

看到最后,又重新将书籍合拢,看着封面上的两个字,柳相陷入短暂沉思。

《昙花》。

将手掌从书籍上拿开,柳相笑着自言自语,“你倒是给先生我留下个难题啊!”

是感叹自己一生如昙花一现,还是再说这些随笔的刹那芳华呢?

一瞬之间,柳相念头起伏千万次,忽然想到一首古老诗句:

“松径风清闻鹤唳,昙花香暝见明还。

玄机隐隐应难觉,尘事悠悠了不关。

兴尽凡缘因未晚,徘徊依旧到人间。”

柳相忽然挑了挑眉头,笑了起来,“原来如此!”

这本书籍的真正内容,从来不是那些停留在纸面上的灵感随笔,而是下笔之人那时的精神气,存于字里行间,却又毫无瓜葛,只有真正明了米月内心的人才能一览无余。

好一个昙花一世,再醒人间。

“按这么来说的话,张夫子那边应该会来此一趟,天底下的第一位儒圣,份量可真够重的。”

心念通达,再结合之前的一些内幕加以推测,结论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