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大妖柳相 > 第117章 亲眼看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庆崇文,这一点毋庸置疑。

皇城之内,有专门为天南海北到此参加科举士子所建造的酒楼客栈,规模极大,在这寸土寸金的于都城内独占一方,亭台楼阁,假山浮雕,影壁庭院,应有尽有。

米月与禹秀薇便是在此地落脚。

来到客房跟前,米月踌躇片刻还是决定敲响屋门。

至于将自己那个答案说出口后会有怎样的后果,米月顿时脸色一苦。

不过他还是那样,犟脾气从来没变,认准的事情谁劝都没用。

“咚咚咚~”

叩门声响起。

很快客房门便被打开。

四年过去,当初才刚刚抽条的少女,如今已是亭亭玉立之姿,只不过相貌差了些,勉强算是个小家碧玉。

“秀薇,那什么.....”

米月酝酿好的措辞还没开口,眼角余光便瞥见房间内还有一人。

五十多岁的模样,头发花白,身穿绣云锦衣,腰间记挂一枚青玉,不高不矮,不胖不瘦,面相并不出奇,可他身上却有一股难以言说的沉稳气势。

禹秀薇见米月的打量眼神,偷偷踩了踩他的脚背,然后转头对老人开口介绍道:“这位是我同窗,也是同乡,米月,三月也会参加殿试。”

米月虽说暂时不知对方身份,不过还是行了个晚辈礼。

那老人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禹秀薇欲言又止。

那老人摆摆手,笑道:“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老夫名为宋炀,有幸亲自审批过你们二位的考卷,都很有意思。”

米月听到这个名字,心头狂跳。

宋炀,殿阁大学士,大庆正一品官员。

天底下只要是走科举这条道路的,都绕不过这座大山。

宋炀不光是当今天子的老师,还是科举近二十年的一把手,最为关键的,参与科举之人,都必须拜读一本名为《太平六册》的治国要术,米月也不例外,刚好,此书撰写之人便是眼前貌不惊人的老者,说是整个大庆的官员之师都不为过。

米月再次正色施礼道:“学生米月,见过宋老。”

宋炀点头,轻轻嗯了一声。

米月稍稍侧头,对着禹秀薇微笑道:“既然是宋老登门,那我便先不打扰了,你们聊。”

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这位老者亲自登门的份量。

还是这般风轻云淡,身边无任何随从,禹秀薇的容貌也没到倾国倾城的地步,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禹秀薇点头,嗓音轻柔道:“待会儿我过去找你。”

米月告辞一声,转身回了对面的客房。

关上房门。

宋炀摘下腰间那枚青玉搁在桌上。

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镇密以栗,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讪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

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你的答卷我看过,挺好,当然,我说的好并非是你的考评。而是答卷上的文章,字里行间都透着你对大庆的见解,女子之身,却能在一篇篇国策中将国事理解到这般地步,担得起一句大才难得。”

对禹秀薇,宋炀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之意。

禹秀薇心中紧张,不过面色还是强装镇定,回道:“宋老谬赞了。”

“你觉着是谬赞吗?我觉着不是。”

宋炀喝了口茶水接着道:“如果你是男儿身,三月殿试,我定然成人之美,送你个三元的头衔儿,将一鸣惊人做到极致。只可惜.......”

大庆虽说并不禁止女子走仕途,而且朝堂之上确实也有不少身居要职的女子官员。

可像禹秀薇这般惊世骇俗的,开国以来还是头一遭。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女子过于优秀,出身无任何依靠,日后步入官场,必将被那些权臣所针对。

九百年,好不容易出了个能压所有读书人一头的女子,若是毁于官场,实在悲哀,所以他才会走这么一趟。

“如果你愿意,就跟随我走遍大庆东西南北,去看看那些饱受摧残却又满怀希望的人间大地。不过前提是你得退出最后的殿试,放弃成为世上前无古人的女子三元。”

宋炀给出选择。

言语中的意味很浅显。

放弃大考,便是他宋炀的学生,从纸上谈兵中走出,知行合一,走万里路破万卷书,暂时搁下那些圣贤道理,为国为民事必躬亲,这便是宋炀所教授的为官之道。

禹秀薇沉默,没立即点头或者摇头。

若是其他士子文人面对这份泼天富贵,估计都不存在任何犹豫。

毕竟一个虚名而已,未来的路还是一样,不同的是,现在点头答应就意味未来仕途便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禹秀薇的犹豫不是在想答应还是拒绝。

她在宋炀的言语中寻到了一丝苦难的意味。

“宋老,秀薇有个问题请教。”

“请讲。”

禹秀薇眼眸低敛,缓缓说道:“王朝百年以来,可曾有过饿殍遍野,易子而食?”

越是靠近这座京都,禹秀薇越是对史书上记载的灾厄愈发有清晰的感受。

不是说大庆做的不好,事实上朝廷已经将能做的都做了,可也只能保持明面上的平静。

她每路过一座县城,都会翻开地方县志。

其中对苦难的记载往往都只是几句言语,几个文字,可能那些出身安稳的人无法想象其中的绝望。

但禹秀薇明白,大庆,从来不像表面上那般平静。

宋炀没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闭眼缓缓道:“庆历永平三年,南州洪水涛涛,农田尽毁,百姓流离失所......庆历永丰六年,北方暴雪持续六月,路边满是冻死骨.....庆历元凤四年,西北大旱,大庆铁骑不得不后撤三百里,将十六城拱手相让......庆历元鼎七年,还是南州,本是稻田重地,蝗虫过境,全年心血颗粒无收......直到如今,当今天子登基,罪己诏六封以告天地,你现在还觉着那些书上的文字仅仅只是文字吗?”

宋炀断断续续将近百年王朝灾厄悉数到来,一想到那些亲眼所见的百姓惨状,老人胸腔起伏,难掩痛苦之色。

禹秀薇缓缓摇头,“书上说,知行合一,我知道了却未曾见过,宋老,我想亲眼去看看。”

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禹秀薇觉着自己书看的已经不少,那就离开文字牢笼,去亲眼看看这座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