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伯所担心的是过些日子的事。

百安村种菜挣钱了,养鸡卖鸡蛋挣钱了。

上几些日子的时候,村子里地窖的白菜,大批的往外运。

公社供销社,县里的供销社,像县里机械厂,建筑公司这样的大单位,都来村里买菜了。

张罗送菜的这些事儿,都是四哥办的。

四哥处处办的还算妥帖的。

尤其是和县供销社的关系处的还是不错的。

其实有些套路四哥还是不太懂的。

但有李向南教他啊!

村子里收了一些干蘑菇,村集体还晒了菜干。

四哥和各个单位的采购打交道的时候给他们送一些这样的东西。

这东西真不值钱。

挺大一包,还没有多沉。

其实无论是春天的青菜,还是现在的鸡蛋,都是紧俏的东西。

人家都是上赶子来买的。

四哥态度好不说,还捎带点这些东西给负责采购的人。

过年的时候,给他们单位负责采购的人员还给送了20个鸡蛋。

现在的领导干部真的是很简朴。

就这点东西,他们就很高兴了。

四哥前天给县供销社送白菜的时候。

他们供销社的采购员悄悄的把四哥拉到旁边。

他和四哥说,前进公社供销社有个副主任姓周,来找他们的主任了。

好像是要商量着,从春天开始供应他们鸡蛋,一直到入冬。

正常的情况下,公社供销社收购了鸡蛋是要供应他们上级的供销社的。

如果县供销社需要鸡蛋的话,是没有理由拒绝的。

而且看样子周副主任和他们的主任关系搞得也不错……

四哥回来就把这事和他爹说了。

首先李大伯考虑的是他们的鸡蛋来源。

附近的两个村子,看他们卖鸡蛋挣钱了。

确实也想学着这么干。

他们村子,也是以换工分的方式,换来了二十多只母鸡,放在屋里养。

他们真没敢换太多的母鸡,因为母鸡的价格太贵,换的工分太多了。

可不是百安村换几个鸡蛋那么简单。

也听说过他们零零散散的卖鸡蛋。

但是这点鸡蛋肯定不足以供应县里啊?

李大伯就托人在各处打听了。

他们发现母鸡少,鸡蛋也太少了,就也想发展成百安村这样的规模。

他们就干脆不卖鸡蛋了,又养了几只公鸡放在鸡群里。

然后,下了鸡蛋之后,让村里的妇女人工孵化小鸡。

这事是他们悄悄进行的。

谁也不会没事去打听这个。

开始他们也是遮遮掩掩的。

现在李大伯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已经有三个村子,他们每个村都养了几百只半大鸡崽子了。

估计开春以后就差不多下蛋了。

还有没打听到的村子呢?

春天的时候可想而知会增加多少的鸡蛋供应量。

李大伯一个是担心鸡蛋多了,会不会没人要了。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相互压价。

最坏的可能,是周副主任使坏,他们的鸡蛋供销社不收。

而县里需要的鸡蛋也有他们供销社统购统销。

那他们村的鸡蛋怎么办?

百安村加上所有村子养的鸡,其实数量不是多么可怕。

而是现在人们的购买力有限。

尤其是在村子里,舍得吃鸡蛋的人家不多。

所以鸡蛋产量如果稍微上来一些,有可能供销社就卖不出去了。

滞销?

在李向南这里是不存在的。

假如村里鸡舍按每天500个鸡蛋来算。

夏天的时候公社收一个鸡蛋是四分钱。

那一天不过是20块钱。就是这样收上个一年,李向南都有这个经济实力。

李向南自己就能完全把这些鸡蛋收下。

现在的鸡没喂任何添加剂。

多囤点这样的鸡蛋,以后吃不挺好的吗?

李向南:“大伯你不用担心鸡蛋会卖不出去。

我有办法的!”

“你知道咱们有多少只鸡吗?”李大伯问。“李知青说,母鸡营养跟得上,这一批母鸡还能下上挺长时间的鸡蛋。

下一批鸡仔已经养了半大了。

光母鸡就1000只。”

李向南:“没事,就是这些鸡蛋我也能想办法找人解决了。”

李大伯:“你说今年他们会模仿咱们种毛葱苗,还真是的!

看这架势,好几个村都想种。”

“大伯,他们都想挣钱是吗?

这事儿他们手续都齐全吗?他们不怕有人举报吧!”李向南真没想到他们都开始跟风,想着挣钱了。

李大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的风声松了很多。所以有的人胆子就大了。

拉电线时,咱们村子的各家都掏钱入户了。

就是没钱的,人家也咬咬牙借钱了!

你知道为什么敢借钱不?因为春天的时候卖菜村里有钱了。

村里人有指望。

其他村就不一样了。

有挺多人家都买不起电线。”

他们全村都安了电,这就证明他们村富裕。

不管是嫁姑娘还是娶媳妇的就容易。

别人能不眼红吗?

不过李向南说能把鸡蛋卖出去,李大伯就安心了。

李向南:“大伯咱们可以联系畜牧站,可以购买优质的母鸡品种。

应该是有产蛋量比较高的母鸡品种。

那种鸡的产蛋量可不是咱们这种小鸡能比的!

不知道最近的大型国营养鸡场在什么地方?

如果可以的话,咱们买种蛋,肯定要比鸡崽子便宜。”

李大伯头一次听说,鸡不就是下蛋吗?怎么还有专门下蛋的品种?

现在的人们温饱问题还有很多都没解决呢,所以什么笨鸡蛋、土鸡蛋、散养鸡什么的,大家都没有这个概念,也不会有人认。

什么样的鸡蛋都一样买,那不如干脆换成蛋鸡品种。

反正现在村里有钱能购买种蛋或是优质鸡苗了。

李向南有别的担心。

也不知道他们养鸡是不是采用了科学的预防方法。

对疾病的预防要做到什么程度?

如果他们没有相对的防御措施和养殖技术。

那很容易造成鸡瘟。

鸡瘟可以随着人口的流动或者是空气流动传播。

那可是很可怕的。

李向南可是听过报道的,一个中型养鸡场,可是几天就能把全部鸡瘟死。

那是在比现在还先进的多的防御手段的情况下。

李向南就此时着重的提醒了一下大伯。

村子里养鸡也不是没有遇到鸡瘟的时候。

那可真是,有一年严重的时候大半个村子的鸡都没剩下。

李大伯没用李向南多说就十分注重这件事情。

像他们想种青菜卖的事,李大伯就没有什么担忧的了。

因为自己村的种子那真是独一份。

去年李向南看着地里的毛葱就说,只能种一年,明年肯定会有人跟风。

现在果然如此。

村子并没有种多少毛葱,因为压根没准备留种儿。

李大伯让村民种大葱。

这种冬储葱冬天是家家必备的东西。

这种本地的大葱冬天放在外面,零下30多度的气温,拿到屋里缓一下,和鲜葱的味道差点不多。

可以一直储存到明年春天。

不过到春天的时候味道就又差一点了。

当时李大伯问李向南种大葱有什么用?

李向南把她的想法一说,李大伯一劲就说好。 在村子还没有忙碌起来的时候,李向南收到了一个大包裹。

地址是京都,寄件人是周博辰的朋友邓宏宇寄来的。

李向南打开一看里面的东西,这恐怕是邱姥爷和魏姥姥邮来的。

里面不仅有钱有票,还有一件军大衣,一件羊毛大衣。

军大衣卷着羊毛大衣,羊绒大衣里卷着布,是四块布料。把布料打开,里面卷得是棉花。

中间放了……居然……居然用棉花包了一只玉镯子。

我的天哪,这镯子玉质通透,毫无杂质,非常漂亮。

这么多的东西,层层包裹就是为了保护这只镯子。

这么娇贵的东西就夹在包裹里,他们也不怕打碎了。

包裹里还有一双很漂亮的黑皮鞋。

白糖红糖,两盒饼干,一包葡萄干,一包大红枣,一包进口的巧克力糖。

包裹里必不可少的,还有一封信。

果然是魏姥姥邮来的。

魏姥姥这封信写的很长。

她感谢这么多年来李向南对他们的照顾,也感谢李村长对他们的善待。

他们总觉得事情的变化不受人控制,也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永远平安无事。

所以他们走的时候没有和李村长,还有李向南说任何一句话。

就是这回邮东西也是让小辰的朋友帮着邮的。

就怕万一有什么事的时候,再把他们连累了。

那件军大衣,还有两块深色的布,是给李村长家的。

剩下的东西都是给向南的。

魏姥姥说这件羊毛大衣,配上皮鞋,李向南穿上一定好看。

那只镯子也是他们家传下来的。

剩下的两块布,向南和她娘一人一块。

那些吃的是哄两个孩子的。

魏姥姥还说了他们的情况。

两个人年纪大了,本来想在家里,可是大学返聘他们让他们参加书籍的编写。

他们这些年的工资不仅补发了,她家的房子还有一些东西都还回来了。

魏姥姥还琢磨着在院子里种点什么花呢。

总之,他们的日子一切安好。

李向南回信的时候就按信封上的地址写,自然就会有人转交给他们的。

邱姥爷和魏姥姥用心来给他们准备了这么多东西。

军大衣真是又实用又能让村长万分满意。

大伯娘已经很久没有做过新衣服了。

紧接着李向南又收到了从京都新华书店邮来的包裹。

这是需要她翻译的文章。

同时到的,还有一张6元钱的汇款单。

汇款是周博辰的朋友邮来的,就是自称自己是他弟弟的人。

说这是上次翻译资料挣的钱。

李向南看了看,没有多想。她就利用闲暇时间开始翻译了。

李向南又收到了京都的包裹。

不过这会是给村里的,全是种子。

这回也是提前说好的,要付钱的。

……

到了春播的时候,百安村鸡舍产蛋量增加了,有一批母鸡下蛋了。

天气回暖,整个村子都动起来了。

别的村子开始栽毛葱了,百安村还没有动起来,关键是还没收毛葱种儿。

大伙这个着急啊。

明显的哪个村子的毛葱先种上,谁就占了先机。

为了卖得早就要种得早。

白菜,菠菜,香菜倒是种下去了。

那毛葱呢?

真是急死个人啊。

李大伯不着急,却要再等一等。

等几天,基本上就不会有早晚霜了。

村民们开始栽大葱,采用那种密植培土的方法,浇透水。

然后晚上用草帘子苫好。

早晨阳光好的时候,再把草帘子打开。

这时候村里人才恍然大悟,为什么村里要种这么多大葱了。

村里有不少的人家也这么干过,弄一木槽的土,把大葱栽进去放在屋里几天就返青了。

薅出来吃,味道和鲜葱不差啥。

也就二十天的时间,百安村的地里就有一片绿油油的大葱了。

这个时候别的村的毛葱苗也不过两寸高。

如果百安村着急卖葱,现在就可以了,别的村行吗?

那么小的毛葱苗,他们舍得薅吗?再说太小了也不压秤啊。

百安村真是别的村羡慕也羡慕不来的。

又过了五六天,四哥就联系公社要不要大葱了。

这么鲜的葱能不要吗?

李向南分发农具之后的事情,她都在忙自己的。

李向南只要在家的时候,小峰肯定是跟着她。

小峰能认识几个简单的字,比如人口手大小多少之类的。

那三姑这看的是什么呢?

小家伙总是探头探脑的看。

李向南就教他认几个单词。

小家伙然后就跑去玩了,摆弄一堆木头玩具。

玩累了再来跑来找三姑,随便指着一个单词就让三姑读一读。

李向南是看孩子加挣钱两不误。

当大地里绿油油的一片,展现了它无限生机的时候。

李大伯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各个村村民家养的鸡开始卖鸡蛋了,再加上各村鸡舍的鸡也进入了产蛋的高峰。

供销社里收购的鸡蛋足够了他们自己销售,和供应县里的供销社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