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精明之羽檄起边庭 > 第9章 重筑城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启十一年(1631)十二月七日,宁远。

在确认建虏离开义州返回沈阳的消息后,孙承宗以吴开先部为先导,秦良玉部为后卫,带着两万班军1,由山海关诸将簇拥着来到了宁远。由于早先已取得了联系,宁远军民已经挖开了堵塞城门的条石沙包夯土,打开南门迎接自己的军队。

再见王师,以金国凤为首的守城军民激动不已,有些人泪流满面,向慰问者述说困守孤城的悲苦;有些人表示鞑子火炮太猛,城墙摇摇欲坠,几番陷入危机,以为已经再也见不到大明的旗帜;也有不少人则报以冷眉黑脸,对建虏走远了大明军队才过来表示完全不理解,对自身成为大明的弃子表示莫大的愤概。相对于军事上的无能,孙承宗此时充分展现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工作者的风范,他耐心倾听了很多被慰问者的诉求,以强大的共情能力博得了被慰问者的信任,又用推心置腹的态度,感人至深的话语与人沟通、调解、劝慰,使不少人脸上破涕为笑或是由阴转晴。

在特地召开的慰问大会上,孙承宗代表朝廷表示:宁远保卫战历时三十七天,守城军兵在人数上仅相等于敌军的十分之一,相对于当年袁崇焕守宁远,敌人凭借红夷大炮等火器的协助又占尽了优势,守军承受着比当年宁远大捷时更大更想象不到的压力。但宁远军民在主将金国凤的率领下,又一次在逆境中力挽狂澜,完成了此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这次大捷,证明了辽东明军仍然保持着强大的防御能力,使来犯之敌不能越过山海关一步......最后孙承宗先展示了朝廷的嘉奖令:擢金国凤署都督佥事,为宁远团练总兵官,因功署都督同知,世袭锦衣卫千户,其余守城军民按功绩俱有升迁或是封赏,皇上又特用内帑给守城军丁每人发慰问银三两,居民每人发慰问银一两,又给所有保卫者颁发铜质“宁远保卫战”纪念章一枚。

纪念章是吴开先的主意,用的是建虏遗留大炮的铜,由护国军工兵营制成。该章为寸半见方的圆形,正面中间为宁远城的浮雕,上书起止年月日,下书“宁远保卫战”字样,背面用馆阁体书写“铁血卫国土金戈守边防英魂铸长城浩气存华夏”二十个字,是孙承宗的亲笔。该章上方还有小环,既可佩戴在胸前,又可挂在脖颈。

该章制作精美,用料考究,稍擦擦就闪闪发光,人人喜欢。军民一领到就迫不及待地把它佩带起来,有人还去估衣店买红花一朵配饰在旁,更显荣光无限,佩戴者均洋洋得意,一时间也忘却了困守孤城时的忧愁和苦难。

宁远城中有守城军民八千余人,工兵营为此制作了一万枚纪念章,所以还剩近一千五百枚没有发完,于是存放在库中。有人见章极为精美心生欢喜,有人觉得此章暗藏无限商机,便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护国军这,要求以现金购买。求售的人越来越多,刘宗周上报到吴开先这里。吴和白师爷一合计,干脆销毁铸造铜章的铁范,这样纪念章就成了限量版,有人再造就和原版有差别,然后以每枚一两银子的高价出售,不出意料三天即销售一空,护国军的金库因此又增加了一千五百多两的收入。

在当时,钱财和粮食是军队战斗力的根本,所以吴开先除了作战外,其它时间都在挖空心思搞钱,就想让装备更精良些,士卒吃得好些、穿得暖些、能补贴家里使后顾之忧更少些,好在有白师爷和工兵营帮忙,吴开先省了不少力。

在慰问大会结束后,在金国凤的引导下,孙承宗带着众将绕城视察一周,大家看见除了城墙主体尚完好外,其它如城碟、城楼、外瓮城都被打烂,有几处城垣已被砸烂,是守军用沙土包条石堵住才堪堪经用,如果不是建虏缺粮少弹退兵,再持续攻击下去,后果不难设想。孙承宗当即让班军投入重建,并要求针对红夷大炮持续轰击做出切实可用的防御建筑来。

之后明金开始和谈,孙承宗带大军携伤病员和不愿再守城者返回山海关,和谈期间吴秦两军就留在宁远,保护两万班军重建城防。金国凤得以偿其所愿,既得到了朝廷的铳炮补给,又能和两军共同训练作战,该部战力也因此提高。吴开先又带着辅兵,将建虏围城期间遗留或废弃的铁弹、铳炮等一一收集起来,交给工兵营重铸,准备用来还击侵略者。

一日,吴骑马巡查,看到城上城下劳动者的身影,突然意识到:偌大的大明王朝,不是一两个人就能重振中兴的,必须要有千千万万的人,愿洒尽一腔热血,倾注全部精力,才能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