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西方教还是天道,只要还在洪荒之中的生灵就绕不开幽冥地府。原本地道觉醒应该掌控地书,控制山河调理地脉。天道插手偏偏让地方掌控人书。
而真正地书仍然在镇元子的手中。人族五帝出,铸造九鼎,照地书摆放,镇压九州人族气运。人族所持有的这本地书,只是地书的拓本,名曰《山海经》。
天道也害怕,万一人道与地道联合,将地书和人书交换之后。人道就彻底掌控着自己的命运,不再服从其他道任何辖制了。届时就真的是天地人三道并立,天道一点优势都没有。
原本天道的一言堂变成天地人三道的三三制。天道自然不愿意交出多余的权柄。因此,天道能让地道不全是最好的。
但地道最终是要补全的,因此天道要尽量控制地道补全的时间,至少天道收回顿遁去其一之前,地道绝不能全。
因此拂尘要十八层地狱补全地道。天道鸿钧才给出了时间不确定的的说法。
拂尘当然可以动用幽冥地府的手段将上封神榜的修士的真灵全部收入地府。然后呢?天道大不了让其他圣人的人再多杀一些修士。送他们上榜也就是了
甚至圣人可以随意选拔拔几个或者几十个亡灵注入他们一些法力,让他们有金仙或者太乙金仙甚至大罗金仙的修为也就够了。这对圣人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天道有六位圣人,共计360位正神一人负责60个,没什么大不了的。再加上有那个喜好炼丹的太清道德,谁知道他炼了多少丹药。指那些真名上榜,最多也就是给天道制造一点麻烦。这就是所谓的天道大势不可逆,但小事可改。
这也是拂尘明确表示不会阻止封神量劫真灵上榜的原因。既然阻止不了,那就索性不阻止了,占据一个大义,反而将来报复的时候,可以以此为名再出手。今日之因来日之果,天道欠下的因果也是要还的。
凡间人族。三皇五帝中的最后一位帝皇治世二百年结束,大禹将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启,开启了王朝家天下的历史。
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人间人道也正式觉醒。封神量劫其实有两个目的一是打压人道。二是补全天道。
收截教之人封神榜。就是收回遁去其一,就是补全天道,改人族人王为天子就是打压人的。
不错,大禹传位之后,人族便再无人皇了,只剩下了人王之位。三皇五帝虽然听起来地位比人王高贵。却是依托天道而生。无论他们是治世岁,还是治世200岁最终,他们的归宿只能是火云洞。
而人王地主则是由人道应运而生。是人道对于天道的反抗。最终,他们的归宿不归于天,而归于人,归于地,归于黄土。
宁为一捧土,不为天之奴。
这就是人族自《山海经》中学到的不屈的意志。人族的《山海经》虽为拓本。但是不屈的精神永存。
人间王朝更替,传至了商朝。由于商朝立朝之时便在量劫之中,所以气运不稳导致大商数次迁都。最后迁都到了朝歌。商朝也迎来了最后一位君王,帝辛子寿,成汤为子氏殷姓故也称殷寿。
这一日殷寿到女娲宫中上香为人族祈福,殷寿来到女娲宫中,焚香行礼之时。突然一阵狂风大作,卷起来遮挡女娲娘娘神像的帐幔。正好露出女娲娘娘的神颜。
殷寿焚香行礼结束正好抬起头来。看到女娲娘娘的神颜感到内心悸动无比。殷寿鬼使神差的命人找来刻刀在女娲宫的墙面上刻诗一首。诗中写尽了对女娲娘娘的赞美与倾慕。
殷寿做完这一切,认为自己所做的没什么不妥。但是他忘记了一件事情。狮子得到老虎的赞美,会感到是一件幸事。因为狮子与老虎实力相当。
但如果有一条野狗倾慕于狮子的美貌,而去追求这只狮子。那就是对狮子的侮辱。无论野狗是真心还是假意,都该死。不是因为野狗心不诚,是因为野狗的实力不够,没有资格倾慕于它。
殷寿如此作为显然是犯了大忌。他手下臣子对此也是亡魂大冒。立即派人将墙体上的字刮了去。
然而刚才所做一切全部落入了下凡游历的女娲娘娘的眼中。女娲娘娘心中大骂殷寿无道。抬手就要将其镇杀。
在这一瞬间女娲娘娘感受到了天道的警告。作为天道圣人,段然不能逆天而行。这殷寿还有二十八年的寿命,成汤江山也还有二十八年的气运。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凡人,女娲身为圣人,杀了也就杀了。但是殷寿身为当代人王,牵扯甚大。人王之生死,此乃天定之数不可更改。
人道以为自己能废立人王,天道就是要告诉人道,人王的生死全部掌握在我天道的手中。现在不让他死,他就必须活着。让他28年之后再死,他就必须28年之后再死。以此来让人道知道,不能反抗天道。
女娲娘娘虽然身为人族的创造者。但是现在,作为天道圣人,对此也无能为力。只好按照天定的剧本,拿出招妖幡招来了,轩辕坟三妖。
这招妖幡三原本出自凤族,是七彩凤翎所化。制造这招妖幡时,拂尘在上面留下了一些小手段。就是只要有人召唤轩辕坟三妖,拂尘立刻就会知道。
不是拂尘当时就想到了要参与封神量劫。而是拂尘想见一见那美艳不可方物的苏妲己。
没想到一时心血来潮留下的小手段却给拂尘提了醒。封神大势不可逆但小事可改。
原本截教弟子纷纷上封神榜,灵宝道君大怒下山与四圣大战。只是摆下了一个诛仙大阵,最后还让人家给破了。
如果让截教弟子死的更惨一些。会不会让几个圣人直接打起来。阵法中打斗和在洪荒之中打斗,那感觉是不一样的。圣人的力量,一个控制不好,打到了洪荒大地上。拂尘想到这里就忍不住兴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