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字数补充到6000+,请亲亲们补阅。)
萧云嫣回到北川之后,发现皇上和皇后又出去游玩了。北川的政务如今由四个大宝带着四个小宝轮流执政。这八个孩子虽然年龄小,但处理起政务来却毫不含糊,有模有样。
这种情况可真是前所未见啊!大臣们一开始还有些不适应,但时间久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他们都希望皇上和皇后能在北川多待一些时日,毕竟他们是皇帝和皇后,朝堂和后宫总要有正主,有些事情才更方便处理。
但皇上却态度坚决,表示绝不可能再回朝堂。
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应该好好享受生活。
皇上和皇后自从外出游玩一番后,便对朝堂之事不再上心。他们尝尽了自由的美好滋味,再也不愿意回到那个充满压力和束缚的地方。
他们只想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远离政治纷争。
大臣们看着皇上如此坚决,心中虽有不甘,但也无可奈何。
他们知道,皇上这次是真的下定决心要摆脱朝堂的束缚,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了。
皇帝告诉大臣们,他现在有太子,有那么多皇孙和孙女,无论什么大事儿小事儿,就交给他们去做吧。千万不要去劳烦他,老子出去玩了。
大臣们倒是想让太子继位。可是太子现在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能有三百天不在北川。他们想见太子,根本就抓不到人影。
看来太子是指望不上了。现在他们倒是期待从四位皇孙之中挑选一位,立做皇太孙或者直接让他继位。
然而,四位皇孙目前尚年幼,对于即位之事,他们坚决表示反对。对他们而言,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乃是学习各种本领。
大臣们心里也清楚得很,这些皇孙们绝非等闲之辈,个个都有着非凡的背景与来历。因此,小小的北川国,根本无法束缚住他们。
尽管当前轮流执政的局面让大臣们忧心忡忡,但也只能暂且维持现状。
不仅是四位皇孙,就连四位郡主也展现出了极高的执政才能。于是,在轮流上朝执政时,她们同样会参与其中。
在外人眼中,或许认为北川国无人可用,竟让一群小娃娃轮流坐在朝堂之上。
但朝堂上的大臣们,却无一不对这几位皇孙和郡主心悦诚服、俯首帖耳。
不管遇到何种棘手难题,他们总能轻而易举地提出解决方案。
例如如今北川的边境再次遭遇了严重的旱灾。
然而,在此之前,萧云嫣等人已在那里修建了蓄水设施,因此并未出现渴死人和全村逃荒的惨状。
边境情况刚刚上报后,几位皇孙郡主便宽慰大臣们无需担忧,并表示他们很快就能解决边境三府的旱情。
原来,他们带领着空间里的龙族,先前往附近水源充足的地方汲取大量水分,然后奔赴那三个干旱的府城,四处降雨。
尽管干旱地区面积广阔,但由于空间中的龙族成员众多,他们分头行动,不到十天时间,就成功解除了三个府的旱情。
负责降雨的天神对此感到非常愤怒。按照原计划,当地本应遭受旱灾的惩罚。但由于萧云嫣的八个儿女利用龙族自行降雨,导致当地百姓并未受到旱灾的影响。
于是,负责制定晴雨表和安排降雨任务的天神一同向天帝告状。
天帝了解情况之后,也十分无奈。他觉得这件事情有些棘手,因为这涉及到了天庭与人间之间的关系。
据神仙们报告,当地的百姓在生活富裕之后,生活上有些过于浪费。
虽然这并不是什么大错,但对于来说却是一个问题。于民间的风气来说,却是一个大问题。
天上的神仙们集体决定,在当地减少一些降雨,发生一击旱灾。这样一来,可以让当地的百姓感受到缺水缺粮的困扰,从而教育他们珍惜资源。
然而,令天庭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旱情刚刚开始,就被萧云嫣和厉墨涵的八个儿女私下解决了。
这让天庭的计划受到了阻碍,而四个大宝和四个小宝则被神仙们告了一状。他们也因此被请过来向天帝陈述事实。
四个大宝和四个小宝面对天庭神仙们的质问,毫不畏惧地将实情报告给天帝和神仙。
原来,他们已经对当地百姓的生活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发现了一些真相。
实际上,当地的百姓的生活,并不像神仙们所想象的那样奢侈浪费。
他们只是不再像以往那样省吃俭用,而是开始享受自己劳动的成果。
他们的粮仓里堆满了多余的粮食,甚至多得吃不完。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粮食将会被老鼠吃掉、被虫子嗑掉,或者受潮发霉。守着满满的粮仓,难道百姓们还要每顿只吃五分饱吗?
四个大宝和四个小宝认为,天庭应该尊重人间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是一味地以旧有的观念去评判。
他们希望天庭能够理解人间的需求,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他们也表示愿意继续关注人间的情况,确保天庭和人间之间的和谐相处。
小宝贝们列出事实情况,解释神仙们误解的浪费行为。
百姓们劳动所得食物材太多,就会做得多了一些。吃不了的坏掉了,那就掺进猪食里喂猪或者是喂鸡鸭,怎么都不算浪费。
吉祥说道:“娘亲告诉过我们,不管是把食物用来人吃也好,还是喂给动物也罢,只要能让食物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就不算是浪费。”
然而,天神却反驳道:“可是你们看,当地的百姓居然用白面做成的馍馍,还有白米拌着剩菜来喂给猪和狗。这怎么能不算浪费呢?”
他皱起眉头,表情严肃地继续说道:“再看看那些百姓,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大腹便便,还一脸满足地打着饱嗝。
而与他们相隔不远的其他国家,那里的百姓们可没有这样奢侈。
他们仍然吃着杂合面的馒头,喝着杂粮粥,每餐的菜肴也只是一些咸菜,或者是自己家菜园里种出来的青菜。
所以说,北川边境的百姓们生活太过富足,已经忘记了生活的根本。
因此,作为天上的神仙,我们对这些百姓们进行教导,难道有什么错吗?”
这时,喜乐站出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各位神仙请先不要着急,且听我解释一番。大家都知道,人间有富裕的地方,自然也会有贫穷的地方。在贫穷的地方,人们可能连饭都吃不饱;但在富裕的地方,他们有余力去享受更多的美食。这是因为地域差异造成的。所以,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不能要求所有的百姓都按照一个标准来过日子。”
大家一边听一边点头,喜乐继续说:
“边境百姓生活富裕,不仅是因为他们的运气好,更主要的是他们有头脑又勤劳肯干。
所以,生活富足一些,那也是他们自己创造的成果,又不是巧取豪夺而来。
平时,富裕的百姓多做几个菜,吃白面白米不算错事。只要他们不将这些食物平白的扔掉,就不算浪费。
难道我们北川国的百姓仓库里的白米白面吃不完,多到要长虫子了,还要再吃杂合面的馒头喝杂粮粥吗?”
神仙们纷纷摇头,谁家有白米白面吃不完,还非要吃黑面杂粮饽饽,稀粥配咸菜呀?
喜乐继续说:“母亲教给边境百姓种植技术之外,还交给他们饲养家禽家畜的方法。
因为边境的地域比较广,所以家家户户都养了牛羊猪,鸡鸭鹅。这些动物除了卖银子之外,自己家也会经常宰杀一些作为食物的来源。
东西做多了,几顿都吃不完的时候,喂给牲畜也不算浪费。”
喜乐的一番有理有据地解释,令神仙们认可。
“说起来,我倒是想起一件事来。”一位主管人间粮食的神仙突然说道:
“大家知道的,民间地理情况不同,有些地方土地肥沃,粮食产量高,但也有些地方土地贫瘠,收成不好。
有的地方即使没有遇到天灾人祸,老百姓们也得有半年的时间挨饿。要是能把那些多余的粮食运过去,帮助一下他们,那就好了。”
“这倒是个好主意!”另一位神仙点头道:“这样既能解决一部分地区的饥荒问题,又能让其他地区的百姓感受关怀和温暖。不过,这个想法实施起来可能有点困难吧?毕竟运输成本很高,而且容易受到天气、路况等因素的影响。”
“确实不容易,但总比什么都不做强啊!”主管粮食的神仙叹了口气,“我们可以先从小规模做起,看看能不能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来实现这个目标。rew也许我们可以鼓励民间自发组织运输队,或者利用运河、驿站等设施来降低成本。当然,这需要朝廷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引导。”
“嗯,这个办法不错!”其它神仙纷纷掉头。眼睛一亮,“如果真的能够实现,那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啊!不仅能缓解贫困地区的饥荒问题,还能促进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了,这件事情得跟萧云嫣和厉墨涵商量商量才行。他们一定会很感兴趣的。”
“是啊,萧云嫣和厉墨涵这对夫妻一直致力于改善民生,他肯定会支持这种想法的。”
孩子们一直没有插上话,终于等到神仙说话告一段落,他们才抢着说。各位神仙们,想到的事情,父王和母妃已经开始做了,他们。利用各地自家建立的平价粮仓售卖价格优惠的上好粮食。很多地方的百姓。即使在灾荒年也能吃上平价的优质粮。
不过神仙们担心的事情恐怕是这些百姓们太过贫困,吃不起粮食。
也请神仙们放心,每一处有大饥荒的时候,端经亲王府名下的平价粮仓都会调拨粮食,对那些吃不起饭的百姓免费发放。
也会以平价粮仓的名义在各处施粥。
有的时候还会鼓励和带动当地的富裕人家,一起做这些善事。”
就在谈论话题,一片祥和的时候,还是有神仙说。北川边境的百姓们甚至是北川全域的百姓们,生活过于奢侈。仍旧希望天地支持对他们进行惩罚。
天帝却是认可孩子们的说法头:“孩子们说得倒不错。众生平等,无论是人吃了还是动物吃了,这些食物没有白白扔掉,就不算真正的浪费。
富裕人家的生活自然要比贫困人家的生活好上许多,每顿多做两个菜也是理所应当。”
那位天神坚持说:“如果只是百姓们将剩下的食物喂给猪和鸭。我们不会对当地的百姓进行惩罚的。
可是,我竟然看到他们将一筐一筐的青菜倒进水塘里;或者是将这些蔬菜扔进一个个黑色的大坑里面。这些难道不是浪费的行为吗?”
如意好心地解释道:“这位神仙,您可能是误会了。
母妃曾经教过当地的百姓,如果家里出产的菜吃不完,就让它们长成大颗。
然后将菜心剥下来人吃,剩下的菜帮和菜根,可以扔进鱼塘,鱼塘里的鱼会将那些吃不了的老菜帮吃的一干二净。
这样既解决了菜叶浪费的问题,又可以让鱼儿们得到足够的食物。”
她顿了顿,接着说道:“而这些鱼长大了,也会成为百姓餐桌上的食物。
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既节省了资源,又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一种浪费行为哦!”
看着神仙有些惊讶的表情,如意继续耐心地解释着:“至于您说的将那些菜叶倒进化粪池里,那其实也是一种农家肥料的制作方法呢。
经过发酵后的菜叶可以变成有机肥料,对庄稼的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农民们智慧的结晶呀!”
“庄稼想要长得好。必须保证肥水充足。
可是一家一户,即使养再多的牲畜,也无法积攒大量的粪便用作农家肥。
所以我母亲给百姓们出了一个主意,就是各自在田间地头挖一个大坑。
将里面放入各种从田里清理下来的杂草,动物的粪便,蔬菜藤蔓,老菜帮,一起沤成农家绿肥。
再将这些肥料掺水稀释之后,重新回灌到地里。土地变得肥沃了,庄稼长的就更好。
那些倒进化粪池的菜,一定是特别老的菜梗。
有可能那些菜菜叶发黄有些腐烂的迹象,已经不能吃了。还有那些老菜根,鱼也吃不动的只能用来呕粪。”
听了这个解释之后,那位神仙才知道,是自己少见寡闻,闹了一个大乌龙。
这位天神也是口直心快,他说:“反正你们北川的百姓吃得太好。有很多东西浪费的厉害。农民好在还没有表现得太过严重。
你看看那些城里的官老爷们,还有那些富裕的商人们,他们每天总去酒楼点菜。
北川的酒楼生意如此火爆。每天端靖亲王府名下产业生意更加兴隆。随随便便哪一家店铺,每日都会担出十几担泔水。可见生意多么火爆。
通常一座大酒楼,每天迎来送往的客人很多。客人们点了一桌餐食。吃不掉的食物只能倒进号水桶里。
不过平安倒是给了解释。他说:“因为这些菜肴当中有一些是汤汤水水的,所以吃不完之后没法往家带。
但是那些可以打包回去的,可都没有倒进泔水桶。端靖亲王府名下的酒楼是提供打包业务的。”
神仙们询问“打包”是什么意思?
平安解释:“打包就是用一次性餐盒,将客人没有吃完的食物包装起来,让他带回家,下一顿继续吃。
因为其他酒楼没有那种一次性餐盒,所以打包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情。
客人需要用食盒装着那些菜肴提回去。
每个酒楼不可能准备那么多食盒。用这些食盒还需要交押金,然后再送回酒楼,这个过程很麻烦。
因此,很多酒楼是没有打包业务的。有的食客在去酒楼吃饭的时候带着食盒,将吃不完的食物带回去。
而我们端靖亲王府名下的酒楼,都有一次性打包的餐盒。吃不完的菜肴免费打包带回家。
所以您说的浪费,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您看到的那些泔水桶里多是吃剩下的汤汤水水。还有餐桌上实在吃不下的几口米饭和馒头。
富人们也有不愿意打包带回的那些食物,只能当做家畜,家禽们的食物了。”
神仙们说:“那些泔水也是食物,倒掉多么可惜?
其他国家还有很多人吃不饱。即使能够吃饱,也没有那么多油水。
可是从端敬亲王府的酒楼里倒出的泔水,上面有厚厚的油脂如此倒掉岂不浪费?”
四个小宝。用奶声奶气的声音,争先恐后的说娘亲说过干水里面的油是不可以给人使用的那种油带了。众多客人口水当中的细菌和病毒,给人吃了会得病的。”
“母亲给大家出了一个主意,这些干水可以分给那些农户用作肥田之用。”
“不过因为干水里有。很多盐类的东西,所以只能将上层的油撇出来倒进化粪池里。下面的那些带盐和佐料的汤水可以用来喂猪,掺些米糠和麸子还有青菜,煮熟做的猪食,猪更爱吃。”
“诸位神仙虽然开酒楼没有不浪费的,但是我们端敬亲王府的酒楼可是尽量做到了不浪费。想尽一切办法将这些。吃不了的食物变成可以利用的部分。”
“只要这些食物没有被白白的倒掉,发挥了它们的作用,就不算浪费。”
各位宝贝们合理的解释令神仙们频频点头,他们认为萧云嫣和厉墨涵在节俭方面做的十分好。
虽然他们二位是天下最富有的两个人,可是他们在面对这些酒楼的餐余垃圾。竟然想到了如此多的利用方法,还真是难能可贵呢。
经过小宝贝们的辩解之后。神仙们也认为。北川边境百姓。生活富足是因为他们勤劳肯干,也是因为肖云燕的智慧。
虽然他们生活过程当中不再如贫困之时那样节俭,但是生活之中也并没有过多的浪费。所以神仙说的那种旱灾的惩罚确实给得不合理。
幸亏有小宝贝们带着龙族给当地解决了旱灾,否则当地百姓并没有犯错,反而遭到了天灾的惩罚,倒是神仙们的过错。
天帝并没有惩罚降雨的神仙,但是却让他们以后。做调查的时候要认真一些不能流于表面。
几位神仙诚心受教,同时也对小宝贝们诚挚的道歉,并且表示感谢。幸亏他们将当地的旱灾解决了,否则如果直接告到天庭。当地的百姓受到了无妄之灾,他们是要受到天条惩罚的。
小宝贝们。嗯。几位神仙不必挂心。神仙们的本意是好的,只是。因为母亲给当地百姓们出的主意。太过超常,所以神仙们用原来的老思想。去衡量现在的新事物,就缺乏了公正。
孩子们的这番语言倒是令天地和众位神仙们陷入深思。无论是天庭还是人间,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如果用一成不变的老眼光去看待各种新生事物,总是显得那样无法理解,更会造成误会。
因此,天地号召天上的神仙们对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重新自省自查。
神仙们,如果工作略有失误,对待人间百姓的惩罚和奖励就就会有天差地别。影响的将是千千万万黎民百姓的命运。
幸亏有消云烟,此前做的水利系统。即使当地。造成了严重的旱灾,一时半会儿也没有百姓们受到生命的威胁,更没有出去逃荒的百姓,否则这道错误的惩罚将会造成无数黎民百姓,远离家乡,一路颠簸出去逃难。
在那过程当中,体弱多病的百姓大多病死饿死。
健康的百姓也会因饥寒交迫而死,被土匪抢劫杀害,被流民抢夺粮食所伤,各种危险层出不穷。
幸亏萧云嫣以及他的孩子们及时阻止了这场灾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