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八零娇妻驭夫有道 > 第218章 东北三大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欣然笑着拍他一下,“不扎了,回家!”

这种扎法估计会逼死强迫症。

要的就是不对称美。

回到家,谭云骞频频看她的耳朵,欲言又止。

时欣然瞟他一眼,“你想说什么?”

谭云骞勾住她的手指,“媳妇,你最近没有心情不好吧?我有没有惹你生气?”

时欣然一愣,“没有心情不好……”她抬眼猜忌的眼神上下打量着男人,“你背着我干什么坏事了?”

谭云骞赶紧摇头,“没有,没有!”

他又看一眼红肿的耳朵,“媳妇,你要是心情不好可以骂我,别伤害自己……”

时欣然笑出声,“你放心好了,我不会的。”

在现代她的耳朵眼比这还多,还打过鼻钉。

有点叛逆。

现在打了五个在这个年代已经很特立独行了,不能再多了。

胡亚男怀孕三个多月了,按理说已经进入稳定期了。

但是经过这么一闹情况还挺严重的,见血了,在医院保胎。

被推倒,还被吓到了。

最近她确实太过高调了,穿着貂皮大衣,好几十克的大金镯子、大金项链,耳环也戴的老大的。

自从她怀孕以后田武对她越发大方,毕竟俩人结婚时间也不长,还在甜蜜期。

只要她换一样金首饰就跑来娘家转一圈,闹得全家属院没有不知道她又买了什么的。

冬天工程都停工了,田武不能闲着,趁着这段时间请客送礼,为了拿下春天的其他工程。

胡亚男估计在家待的也无聊,现在娘家地位也水涨船高,胡母哄着她,弟弟和弟媳也巴结她,自然愿意往娘家跑。

这回估计要消停好一段时间了。

大家都说幸亏是冬天穿得多,不然她身上那点金首饰得被撸干净了。

说这些话的人不乏嫉妒羡慕恨的。

有她这个前车之鉴,时欣然暂时没穿那件买来的貂皮大衣。

有事再穿。

从家到照相馆就几步路,每天就穿羽绒服或者从漠河买的皮毛一体。

阴历正月十四,毛晨和吴宁两家长辈会亲家,四金加上一千块的礼钱,婚礼定在5月18号,阴历四月初十。

毛家再准备家具、电视、冰箱、洗衣机和双卡录音机。

绝对风光迎娶。

因为这,杨奎家和刘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正月十五一过,吓得这三个人拎着行李就跑了。

时欣然在报纸上贴了招聘启事,快打春了,照相馆的旺季也要来了,纪美娟的肚子越来越大,得招个摄影师。

又招了化妆学徒。

毛晨和吴英五月份结婚,结完婚毛晨还要再回京市,这两年肯定要在那边常驻,到时候新婚燕尔的,也不可能分那么久。

万一她要走,总得有个能顶上的。

王雪珊从京市来电话了,在电话里兴奋的大喊大叫。

“欣然姐,我见到杜导了,长得可漂亮了,一点看不出来是三十多岁的人。还见到好多好多的演员,他们本人更好看!我还和他们拍了好多照片,回去给你看啊!”

“杜导说你拍的照片特别好,她家里还挂着你拍的挂历,还说你要是有机会去京市可以见一面。”

时欣然笑了,小姑娘这也算去追星成功了。

“好,再去京市时拜访她一下。吴宁面试怎么样?”

“成功啦!杜导让她留在京市跟着其他演员一起集训,要跳飞天舞,不过能不能留到最后还要看她自己,现在选了二十个,最后只留十个。”

“你替我祝她成功!”

“好,欣然姐,我过几天就回去了,回去找你!”

“好!”时欣然挂了电话。

电话铃声再次响起,是一个清脆的女人声音,“你好,是欣然照相馆吗?”

“是,请问您有什么事?”

“我想咨询一下你这边能拍宝宝的周岁照吗?”

“可以,您想什么时候拍?”

“二十八号吧,月末最后一天,上午十点我们过去……”女人又停顿了一下,“我想拍的特别一点的,就是花样能多点,我是看了你拍的挂历给你打的电话……”

时欣然了然,“不想像传统照相馆拍出来那样是吧?放心好了,我会给你好好设计的,是男宝还是女宝?”

“龙凤胎。”

“好的,到时候还可以拍亲子照。”

女人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瞬,重复着,“亲子照?”

时欣然赶紧解释一句,“就是宝宝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互动的照片。”

这年头还没有亲子照一说,估计对方没听懂。

女人在电话里笑笑,“我明白了,二十八号见。”

“您贵姓?我登记一下。”

“我姓柳。”

“好的,我等你。”

时欣然挂了电话,把台历翻到28号,记录下预约的时间和客户的姓氏。

今天二十五号,还有三天。

刚好她之前做了一批道具和衣服。

星星灯箱、摇摇的小木马和宝宝椅,她还要再准备一些。

今年她还打算拍一组宝宝挂历,如果这对龙凤胎好看,她到时还可以和宝宝妈妈商量下,挑一张出来做挂历。

她回家去找谭云骞,让他开车带着她去。

谭云骞正在家里温习功课,听到媳妇的召唤立刻穿上衣服跟着出门。

时欣然买了一对吊篮。

当然,这个吊篮不是花,是摇篮,带着长长的皮带可以把摇篮吊在房梁上的。

早时的东北有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叼着旱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

之所以吊起来也是生存中的无奈。

来源是因为早时的满族妇女要和男人一样劳作甚至上山狩猎。

孩子放在家不方便,就装在篮子里可以带着出去,劳动时挂在树上,还很安全。

在家时也可以做摇摇车哄孩子睡觉。

现在用的人少了,但还是有老人喜欢这么哄孩子,特别是在一些乡下农村。

吊篮可以是柳条编的,也可以是榆木或者其他木头挖出来的,是有坡度的。

照相馆里有一对木头的,已经被她改造过了,上面画了一些卡通图案。

现在买的是柳条编的,回去还要再改造一下。

又买了几套小孩子穿的衣服,鞋子和毛绒玩具,都要二次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