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七零随军:海岛日常美滋滋 > 第175章 找门路打零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好端端的,叹什么气呢?”

姜云大致数了下,短短半个钟,这应该是自己听到的第四声叹气了。

“我在想,怎么才能给自己找点能挣钱的事情来做。”

徐雨溪放下手里的针线,心情有些惆怅。

关于小学老师,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才能等到下次招聘机会。她总不能真的就一直这么傻傻枯等吧?

岛上的工作岗位就这么点,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想再挤进去显然也没戏。

虽说她每天都能给自己找到大把事情做,可经常还是会怀念从前有工作忙、有工资领的日子。

“我忘记之前听谁讲过了,有的部队会开设家属工厂,或者跟离得比较近的工厂达成合作,让军属们进去做工。可惜咱们这边的驻地,却是什么安排都没有。”

“家属随军,最主要的任务还是照顾好家里,守好大后方,让战士们能安心地在前面冲锋陷阵。在这之后,再来考虑其他安排。”

姜云对这里头的故事知道一些,看她好奇,就把自己知道的情况都说了出来。

“其实近两年,团里的干部们也探讨过几次办家属工厂的事情,只是最后都不了了之。”

很多家属工厂其实做的都是半成品加工,然而海岛上的工厂本来就少,即便有也不在这附近。

说句不好听的,住在驻地里,连糊纸盒的机会都很难找到。

毕竟要是从远的地方调材料过来,单单运输成本就很高,根本划不来。所以,这条最好走的路走不通。

也有人提议结合海岛地域特色,试试开展本土化产业,但一时半会儿也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

加上专业的人才、技术,以及产销的门路等,通通都没有。

方方面面算起来,需要的投入可不低。团里穷得很,半分钱都要算着花。

而且办了厂,来往进出的人就会多起来,安全隐患也会增多。

需要考量的事情太多,所以经常说着说着就没有了下文。

“不过,最大的原因,还是家属们没表现出有这种需求。”

驻地的随军家属规模要说大,其实也谈不上。尤其是和内陆部队比起来,根本就不够看。

这里驻扎着整整一个团,有一千多人的兵力,随军家属却不过六七十户。

这几十户里,还有一部分是只有半数时间在岛的。人员并不怎么稳定,流动性比较大。

没办法,漫长的雨季实在太难熬。每到这个时候,总会有一批人熬不住要先撤走,等到旱季再回来。

真正能够稳定长期待在岛上的军属不多。这其中,也不见得每个人都会有去工作的想法。

随军以后农转非,口粮是统一发,省着点大致够吃。

平日里赶赶海、种种菜、带带娃、做做饭,半忙不忙的状态中,一天就这么过完了。

有些人会觉得这种日子很空虚,但是对于更多人来说,有得吃、有得穿、有得住,这样的生活跟从前比起来,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基本也不会再有别的念头。

“可我觉得,主要还是大家默认了随军上岛,过的就是这种日子。”

岛上白天的太阳很猛烈,不适合赶海或下地,大家基本都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只能靠串门聊天打发时间。

十天八天估计还觉得挺开心,就当作是放假。可要是十年八年也这么过,日子该有多么无趣啊。

徐雨溪耸了耸肩,“假如有人出来告诉她们,有机会可以打零工赚家用,估计个个都会抢着报名。”

谁会不盼着日子越过越好呢?

哪怕岛上用钱的地方再少,可也是一个人养一家人,更别说很多人还要定时给老家的亲人汇款。

桩桩件件下来,能存下来的家底终究是有限的。

真到了哪天遇见需要用大钱的情况,十家人里有九家怕是都会处于捉襟见肘的状况。

“不管是什么样的工作,只要能换来一点收入,不是白做工,肯定不会有人拒绝。”

可以补贴家用,这是最简单直白的好处。

往远了看,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能让人有点精神寄托。

像她自己,假如不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扫盲班可以忙活,估计现在早就憋屈得不行。

老话说得好,猪闲啃树皮,人闲是非多。

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只要聚在一起的闲人多了,就容易引起矛盾。

也就是多亏了驻地的家属不算多,品性全都还过得去。就算偶尔有点小摩擦,很快就能自行和解,没闹出过什么大问题。

但是,假如哪天人多了起来,个个还跟现在这样混着日子过,肯定会出事。

“这倒是实话。不少地方积极办家属工厂,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让大家忙起来。别总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揪着跟前的鸡毛蒜皮。”

姜云有些疑惑,“听你这意思,难不成是已经有想法了?”

“是有一点。既然驻地里面的操作空间有限,那能不能积极向外寻找机会,想办法接点厂外加工活呢?”

“厂外加工活?驻地附近没有半家工厂,这可不好落实。”

“但是团里每个月都会安排军卡送大家进城,这就是机会啊。驻地附近没有工厂,城区附近却是有的,听说今年又新建了好几家。”

徐雨溪以前在老家的时候,没少接各个工厂放出来的加工活补贴家里。

她运气好,出生没几年正好赶上五禾市的工业区建设工程。

其中一个工业区离他们家不远,赚钱的机会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在她的记忆里,自己是从三四岁开始,就磕磕绊绊地跟着奶奶和妈妈做各种零工的。

这些年,也从来没断过,可以说是什么样的加工活都干过。

也正是因为从小就开始断断续续地自己挣钱,现在却只能等着用苏云谷的工资,就算他给的心甘情愿,她心里也还是会有落差。

姜云不是很有信心,“我们一个月才能出去一次,间隔的时间太久了,工厂不会答应吧?”

“这倒未必。能不能成,总要试过才知道。”

大多数加工活都是有完工要求的,但总有一些在时间上没卡得那么严格,可以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交一次工。

驻地离城区虽然远了些,可是如果部队或者妇联能够出面帮忙协调,在保证交货时间和交货质量的前提下,顺利谈成代加工的成功几率还是挺大的。

好比结纽扣、车鞋面、车帽子等,全是常年都有需求的。

零零散散地领一些出来做,对整体的进度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对军属们的生活却会有不小的改变。

“听你这么说,我觉得可以试试。”姜云将她的想法从头到尾捋了一遍,赞许地点点头。

“晚上再听听老田和妹夫的意见吧!如果觉得可行,就让他们在部队里推动下。明天,我们也同步去妇联发起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