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创办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位于长沙市开福区,与风景秀丽的烈士公园毗邻,占地面积5.1万平方米,公用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该馆馆藏文物丰富,尤以马王堆汉墓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是湖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也是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湖南省4A级旅游景点之一。
雨花区,湖南省长沙市辖区,位于长沙市东南部,东以浏阳河为界,与长沙县相望,南与株洲市石峰区相邻,西与天心区接壤;北与芙蓉区毗邻,总面积292.08平方千米。 [31]截至2023年6月,雨花区辖12个街道、1个镇。 [32]区政府驻香樟东路8号。截至2023年末,雨花区常住人口128.9万人,户籍人口82.2万人,户籍城镇化率为97.5%。 [33]
雨花区是1996年7月长沙市行政区划调整设立的新城区,雨花区名源于长沙城东南古佛道圣地之名胜雨花亭,建制沿革于原长沙市郊区。雨花区是长沙的“东南门户”,处在长株潭“两型社会”示范区的中心地带,是湖南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核心区。境内有石燕湖、同升湖、千年古刹清泉寺、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等景区,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2]
2023年,雨花区地区生产总值2501.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38年8月11日,长沙市政区坊保甲4级制改为镇(乡)保甲三级制,市郊设文艺(原一区的第四坊)、金盆(二区第四坊)、岳麓(三区第四坊)、会春(四区的三、四坊)四乡。
1939年,市郊设4镇,文艺镇驻工程要塞、金盆镇驻白沙岭、岳麓镇驻荣湾市、会春镇驻福寿桥。
1945年12月,镇乡改区,市设城东(驻东牌楼)、城南(驻社坛街)、城西(驻如意街)、城北(驻党部东街)、文艺(驻汤公庙)、金盆(驻白马庙)、岳麓(驻渫湾市)、会春(驻文昌阁)8区。
1949年8月4日,长沙和平解放,辖城东、城南、城西、城北、文艺、金盆、会春、岳麓8个区。
1950年3月30日,设郊区办事处,领导文艺、金盆、岳麓、会春四区。6月10日,撤销郊区办事处,成立郊区工作委员会。
1951年5月,从长沙县辖划入五乡给郊区。
1959年2月,中共湖南省委决定撤销长沙市郊区,辖区的黄土岭、新开铺划归南区,其余辖区并入长沙县。
1962年1月12日,恢复长沙市郊区,除辖原郊区地域外,将岳麓区的天顶、望岳及长沙县所辖近郊8个人民公社和?梨镇划归郊区。11月,将从长沙县划入郊区的8个人民公社(?梨、黎圫、高塘、长冲、望仙桥、大圫、南圫、洞井)及榔梨镇和天顶、望岳划归长沙县。
1978年1月,长沙县大托、洞井、黎托公社和望城县望岳公社划归郊区管辖。
1980年12月,郊区革命委员会改为长沙市郊区人民政府。
1996年4月22日,国务院批准同意调整长沙市行政区划,设立雨花区,雨花区辖原南区的左家塘、候家塘、井湾子、圭塘、南大路5个街道,原郊区的的黎托、洞井、雨花亭3个乡,区人民政府驻人民路4号。
1996年6月19日,长沙市调整市辖区行政区,郊区9乡10场1镇分别划入五个市辖区,郊区保留部分乡、镇,接手部分城区,组建城乡一体的雨花区。
2015年1月,原属长沙县的跳马镇划入雨花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