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次日上午,沙志坐班车回家。他家乡穆城镇是穆城乡政府驻地。虽说是镇,但只是老百姓口头上的镇,并不是真正的建制镇。

尽管不是建制镇,但一如那些依着大河大江发展起来的古代名城一样,也有着自己长长的历史。

宋朝以前的历史已经不可考,但“穆城”二字来自于一代英雄岳武穆却非常清晰。当年岳武穆筑城驻军,军旗猎猎,枕戈待旦,在县志中留下了明确记载。

如今,岳家军的辉煌喧嚣已远去千年,但诸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壮怀激烈却依然在家乡父老中口口流传。

除了穆城外,白衣江流域还留下了岳城、武城、跑马、洗马等一系列与岳武穆有关的地名。

穆城镇最早的核心地带在白衣江东支的江滨。白衣江在广阔的土地上纵横奔驰,曾经形成了拥有众多干支流的复杂水系。经过多年改造,现在在芙蓉县南部一带还保留有西支、中支、东支三条干流。

小镇以前主要在江滨发展,那里地势高耸,大概是岳武穆当年筑城的地方。现在因为防汛的缘故,江滨一带已经基本不住人,保留的建筑主要是一些仓库。

粮食仓库北侧,多年前修建了一个大型水利排灌设施,地跨大堤内外,隶属于小镇电排站。

当时为了解决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配套建有一个烧煤的蒸汽动力系统,安装在一栋巨大的橙红色建筑内,同时在橙红色建筑旁边竖起了一座高大的烟囱。

现在小镇的电力供应已经基本正常,烧煤的蒸汽动力系统早已废弃,巨大的烟囱也早已失去往日的功能,但是作为小镇地标却保存了下来。

地标上不知用什么材料刷上去的“农业学大寨”几个大字,历经无数风雨依然清晰可见。

以高耸的地标为核心,小镇逐渐从以前的南北两条主街道中间发展出一条向西的街道。

西街两旁种的是法国梧桐。经过数年生长,法国梧桐已经长大,大碗粗细的树干上面,浓绿的枝叶向四方伸展,几乎遮住了整个西街的天空,洒下一地浓阴。

沙志现在的家位于西街中部。刚到家,才说出学校今年的高考情况,沙志立刻被父亲带着去见回老家探亲的郑伯父。

郑伯父是沙志父亲过去的领导,七八年前带着一家老小搬去了芙蓉市的市区,但他父亲郑爷在市区住了一阵后因为不习惯又回到了小镇上,独自住在小镇最北边的一栋红砖房里。

过去郑伯父和沙志父亲在一个单位工作的的时候,两家虽然住在单位的不同大院里,但两家之间都很熟悉。自郑伯父搬走后,他的两个儿子时不时会回来,沙志见过,但再也没见过郑伯父夫妇。

一进郑家大门,沙志立刻认出了郑伯父夫妇,但郑伯父夫妇却没有立刻认出沙志——他们没有怎么变,沙志却已经长高长大,当年的小孩已经成为了高三学生。

留着短头发,有着一张圆圆脸的郑伯母笑着说:“时间过得真快,小志长得快不认识了,记得比我家小丫头只大一岁。”

郑伯母边说边看着沙志。她的两个儿子都已经工作,只有最小的女儿还在市区读高一。

身材瘦高瘦高,脸上棱角分明的郑伯父点头说:“嗯,有点以前的样子。”郑伯父是个比较严肃的人,好几年不见依然是一幅严肃的面容。

“认不出我了?”沙志笑着对郑伯母说,“我还是能认出您和伯伯。记得以前帮您取电影拷贝,那种装拷贝的铁箱子四四方方,箱子上面有个把手用来提,旁边还有个小挂锁。”

“对对对,那时候小志会主动帮忙,是个很勤快的小家伙。”郑伯母连用了几个“对”,眼中闪烁着快乐的光芒。

郑伯母以前在小镇的时候,负责出售班车车票并负责小镇的电影拷贝接送。新的拷贝通过班车从县城运来后,郑伯母从司机手里接收并送往小镇电影院,同时将放映完的拷贝交给司机运回县城。

穆城乡虽然是个大乡,但只在穆城镇有一家电影院,每次只有一部拷贝需要接收或送走。那时班车在小镇并没有车站,有的只是个固定停靠点,地点在沙志住的那个大院里。

只要沙志在,都会主动给郑伯母帮忙,将已经放完电影准备运回县城的拷贝箱放到车厢顶上去,再从车厢顶上取下新运来的拷贝箱。

郑伯母有把钥匙可以打开拷贝箱子上的小挂锁,每次与司机办理交接手续时,都会打开箱子检查里面的拷贝。

沙志说:“那箱子拎在手里沉甸甸的。不过得感谢您,我也跟着看了不少免费电影。”

每当班车走后,郑伯母会立刻将电影拷贝送往小镇电影院。沙志当年时常跟着郑伯母去电影院送拷贝,也时不时留在那里看电影。

电影《英俊少年》就是那样看的,里面的那个主角因为名字有点怪——“海因茨”,年少的沙志记住了。

“哎呀,真的——”郑伯母又笑了起来,“那箱子真的有点重。”

郑伯父没有理会郑伯母的话,对沙志说:“你们父子确实有缘。小志你爸年轻时候喜欢看电影,只要有电影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去看,没想到你也看了不少。”

身材也比较高,比郑伯父明显要壮实一些的沙志父亲说:“我对电影倒是有点兴趣,小志他懂个啥,爱热闹吧,但也算是沾了蒋姐的光。”

郑伯母本姓蒋。沙志父亲看了眼郑伯母后接着说,“这学期小志已经读高三,但他们学校的高考却不怎么样,他明年参加高考恐怕也不怎么样。而且昨天听人说,有个重点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分到了我们穆城计生办。

“这读了四年重点大学,毕业也就是分配在这小镇上,还是到处惹麻烦的计生办,还不如早点工作。今天上午小志刚从学校回来,趁你们两夫妇还在,我赶紧带他来,如果有可能的话请帮他找个饭碗。”

沙志愕然地看着父亲。父亲个子比郑伯父还要高,不胖也不瘦,眼神很犀利,不过额头上已经有了三道清晰的皱纹。

沙志平时与父亲交流并不多,即使是一路同来郑伯父家也是如此,直到此时方才知道父亲带他来的主题。

虽然对父亲带他来找工作很意外,但更加意外的是有一个重点大学毕业生分到了穆城,而且竟然是在计生办。

“明年马上要考大学了,真快啊!”郑伯母说完看了一眼郑伯父,“这重点大学毕业生怎么会分到穆城计生办,大林他们厂也很难分到,奇怪!”

大林是她大儿子,现在在芙蓉地区氮肥厂工作。

“今年的政治形势不同,听说上面有要求。大林他们厂今年也会分来一些重点大学毕业生。想不到这穆城还能分到重点大学生,”郑伯父扫了一眼他妻子,眼神有点严峻地问,“他是哪所大学毕业的?”

“听说是西南的一所重点大学,c大。我们镇上有人猜,可能是他在大学里不好好学习,成绩差分下来的。”沙志父亲说。

“也有可能。但今年的形势很不一样。他为什么会分到穆城来,一定有原因。具体原因,我们也不多分析了,还是来说小志的事吧。”郑伯父说。

“西南c大,但也是重点大学啊!穆城镇这么多年也就是粮管站老何的女儿考上过大学,还不是重点。考大学多难啦,这怎么就分回来了呢?”郑伯母叹着气说。

“现在上面形势的比较微妙,没有必要猜。小志的事,我们以前谈过几次,我心中一直记着。这次市纺织厂正在招工,倒是有一个机会。不过,”郑伯父扭头看了看沙志,问,“小志,你读文科还是理科,你们学校今年的高考情况怎么样?”

“我读文科。今年这一届应届生一共考上了五个,文科三个理科两个。”

“他们学校这一届好几百人,文理科加起来才考上五个,明年恐怕还不一定能考上五个!”沙志父亲有点激动地看着沙志说。

“文科三个,理科两个。”郑伯母轻轻地说,倒没显出很惊诧的样子。

“三个,”郑伯父跟着重复了一遍,略微沉吟了一下说,“小志,你的成绩怎么样,明年能不能考上?”

或许因为郑伯父的二儿子小林高中毕业参加过高考,郑伯父又在外工作了好几年,了解一些情况,表现得也很平静。

沙志父亲马上将双眼转向沙志,眼神中透着严肃说:“你怎么样,不行就不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