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 > 第270章 蔡京的再次冒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西夏的灭亡,让东京城的这个春节格外的热闹。

对于老百姓来说,国家的强大意味着太平,意味着可以专注于自己的小日子。

朝廷后续要准备的事情还很多,比如如何安抚党项部落,如何设置官吏,如何安排边防等等。

但不管怎样,在这段休沐的日子,大家总算能喘口气了。

苏过在家老老实实待着,难得地和家人聚了几日。

苏轼致仕后,和秦观一样,将注意力转移到报纸上了,同时遵父亲苏洵遗命,开始撰写了《东坡易传》。

苏洵晚年时计划做《易传》,未成而卒,遗命苏轼继作此书,苏轼从被贬黄州后便开始写,一直断断续续,又修修改改,现在才有时间完成此书。

印刷行业的兴盛,再加上这一世没有蔡京的禁书之举,使得市面上的各类书目变得多起来。

朝廷在国子监增设了一名监事官,专职印刷出版物的审核,报纸也囊括其中。

苏过照旧挑了一日去和高俅聚了下,得到一条高伸传回的新消息。

蔡京任杭州知州,按例两浙路市舶司也归他管,于是借调海商船只北上的事,便落到了他的头上。

高伸写信告诉他哥,蔡知州虽然没有说让海商们义务劳动,但在宣传之中,明里暗里都透露出一个意思,就是若不愿意为朝廷跑这一趟,以后的公凭,也就是出海贸易许可证就不能保证了。

因为苏过的关系,高伸还得到了蔡京的单独约见,让他放心,无论作何选择,都不会影响高家商号的公凭。

高伸不愿意占这个便宜,当即爽快地答应可以让商号的海船免费跑这一趟,就当为国出力了。

高俅在京中,对这些事比较敏感,虽然兄弟没有抱怨,但他还是专门将此事告知了苏过。

苏过想了会,笑道:“此事我知道了,蔡京还是老一套,慷他人之慨,为自己邀功,还想在我这示个好。”

高俅问道:“可需要高伸那做点什么?”

“不用,我来处理,”苏过说道:“他还在杭州讨生活,不要得罪了蔡京。”

高俅不屑道:“大不了以后都走泉州,他蔡京还能一手遮天?”

苏过古怪地看了一眼高俅,心想这真是特别的缘分,一个被自己撺掇着经商、一个被自己弄出朝,还能牵扯上关系。

高俅被他看得有些发毛,赶紧问道:“难道这真是朝廷的意思?”

“怎么会,”苏过摇头道:“朝廷是愿意出资的,是下旨让市舶司与海商商议花费问题。”

高俅怒道:“莫不是蔡知州想私吞这笔钱?”

他虽然和高伸一样,愿意为国家白跑一趟,可若是朝廷出钱但被蔡京黑了,那可不能忍。

“那怎么可能,”苏过笑道:“断自己前程的事,蔡京他不会做的。他是想为国家省钱,然后以此为功,调回京城。”

朝廷不止一家市舶司,密州、泉州和广州等地都有,但若是其他地方的商人都要钱,只有杭州商人高义,那不就显出他蔡京的治理有方了。

高俅明白过来,叹道:“好手段,拿大义诳住海商们,自己得好处。”

苏过沉吟片刻,吩咐道:“这事你们不用管了,官场上的事有点麻烦,我来处理。”

高俅点点头,答应下来,他很拎得清,既然苏过说是官场的事,他便不再追问。

休息了几日之后,朝廷再次开始运转起来。

首要大事,便是宰执位置和西北安抚使的任命。

这个冬天,李清臣和陆佃身体不适,已经向朝廷申请致仕。

赵煦虽然下旨挽留,但二人确实是无法支撑,所以朝廷正在商议候补人选。

另外,韩忠彦在西北立下大功,也该回朝了。

赵煦命宰执们上书推荐人选。

三省递上的都是些老熟人,像被章惇赶出朝的安焘,一直外放的范纯礼,殿上虎刘安世,与苏氏兄弟交恶的赵挺之,在言路多年的张商英,制造同文院谤狱的安惇等等。

当然,还有出知杭州的蔡京。

恰好在这个时候,各地市舶司海船征调的结果传回东京城。

两浙路市舶司一枝独秀,数量上虽然稍逊泉州,但是分文不要,蔡京随表附上杭州海商的联名信,表示为国效力,义不容辞。

不等朝廷下旨嘉奖杭州,苏过直接上书抨击此事,认为蔡京此举违反常情,朝廷不该同意。

见苏过再次与蔡京杠上,章惇和蔡卞等人都有些无语。

入宫奏对的时候,赵煦问苏过道:“为何说杭州市舶司违反常情?”

“为朝廷运送士卒、辎重北上,耗时耗力,”苏过答道:“海商们怎么可能全部心甘情愿地答应免费?”

蔡卞其实不想和苏过起冲突,但还是为了他哥出面说了一句:“兴许是只选了高风亮节的海商。”

苏过哂笑道:“这可巧了,其他地方的海商都是商人,只有杭州的是圣人。”

年长后苏过很少这么说话了,但是这会又忍不住冒出来。

章惇打断苏过的嘲讽,说道:“有联名书信在,你还质疑什么?”

“子贡赎人、子路受牛的故事罢了,”苏过说道:“且不说联名信是否属实,就算是,朝廷心安理得地接受,那也不妥。”

这是两个小故事。

鲁国法律规定,如果有人赎回在外沦为奴隶的鲁国人,朝廷会报销赎金,子贡赎了一名奴隶回国,但是拒绝收下赔偿金;

子路救起了一名溺水者,那人将牛送给子路,子路收下了。

孔子认为子贡不对,收取赎金无损道德,但是不收则会让鲁国人再也不去赎回奴隶了;子路是对的,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抢救落水者。

章惇自然知道这个典故,说道:“情况不一样,如何能混为一谈,再说朝廷就算不接受,也要承认蔡京在杭州的教化之功。”

苏过转身看向章惇,说道:“朝廷可安排皇城司下去详查,若是杭州海商都是自愿,我给他蔡京赔罪,若是查出有猫腻,便将他以欺君之罪论处,如何?”

章惇叹口气,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