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 > 第245章 枢密院十二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过回京后,大宋的战车再次向前滚动。

制置三司条例司完成历史使命,被朝廷裁撤,苏过被任命为枢密院都承旨,掌管枢密院承旨司,负责传达官家命令和主管枢密院诸房事务,统领院务。

简单来说,正副枢密使和签书之下,就是枢密院都承旨,因眼下朝廷未设签书一职,苏过已经是西府的三号人物了。

枢密使章楶和枢密副使许将在执政之列,所以枢密院的日常事务都由苏过负责。

朝中众人对苏过的任命已经麻木了,但官家的决心还是让众人惊讶。

苏过起初是拒绝了这个任命的,他更愿意去三司挂个职,以后接沈括的班。

不过赵煦也无情地拒绝了他,表示三司的事他会亲自过问,备战的事才需要苏过操心。

苏轼对儿子去西府任职表示了不满,不过苏辙顶在副相的位置上,留给苏过的选择其实并不多。

要么三司,要么西府,要么只能找地方挂个闲差了,反正不能到三省下面挂职,那样容易引起非议。

章楶对苏过的到来表示了欢迎,无视苏过的不乐意,笑道:“兜兜转转,还是来到我这里,怎么样,这次还跑吗?”

苏过无奈道:“这里事也太多了,院里十二房,还乱七八糟的,我哪有哪个精力。”

元丰改制后,枢密院下属十二房,分得还特别凌乱。

掌管河北、河东路吏卒的北面房,负责北疆边防外,顺带还负责接待辽国使臣的国信所;

掌管西北诸路吏卒的河西房,负责西边的防务,同时监管番官;

掌管荆湖北路、京东京西两路、江南东西两路、淮南东西两路、广南东路吏卒的支差房,主要是掌管调兵的,顺带还负责一些选官的事;

掌管殿前步军司、京畿、福建路吏卒的在京房,负责川陕路边防和军备的押送,皇城司卫兵也在管辖范围内;

掌管荆湖南路边防的教阅坊,负责训练和驿站事务,同时核定各地军队人数;

掌管广南西路边防的广西房,负责两浙路的吏卒;

掌管卫军文书和诸路将官、禁军的兵籍房;

掌管保甲和弓箭手的民兵房;

掌管将领、知州、都监以及内侍官文书的吏房;

掌管杂务的知杂房;

掌管马政和牧马事务的支马房;

掌管内侍两省叙用、校尉以上改转迁遣事务的小吏房。

苏过看到这个分工,头都大了,真是无从下手。

章楶笑道:“觉得哪里不合适你提出来就是,只是条例司撤了,又不是什么都不能改了。”

“现在改不是耽误事嘛,”苏过叹了口气,说道:“当初怎么就设置成这样了,而且这么多年也没人提出来。”

章楶也在被指责之列,苦笑道:“这十二房并不是一次设置的,立朝之初是四房,元丰五年增至十房,后又追加两房,这才成了如今的模样。”

在苏过看来,这十二房的分配,既不是按地域,又不是按职能,彼此间还犬牙交错。

比如广西房负责广南西路的边防,那就是大理和交趾一带的防务,又负责两浙路的吏卒,两者一东一西,实在是看不懂这个安排的意思;

再比如教阅坊,还负责荆湖南路的边防,可荆湖南路居中,哪来的边防事务,难道是针对不听话的蛮人?

“总该有个章法,”苏过叹道:“这十二房功能是齐全,可分工太乱,遇到事很容易推诿的。”

章楶点点头,说道:“叔党把想法写好了递给我,我斟酌下能不能改。”

苏过赶紧说道:“我一个人做不来,需要帮手。”

“就知道你会这么说,”章楶笑道:“我已经申请调吕颐浩过来了,他是你的旧属,这下总该满意了吧?”

苏过无奈地点点头。

依苏过的意思,其实应该完全推倒重建,按军区和职能来重新分配,但眼下已到关键时候,西府的稳定也十分重要,不宜大动干戈。

所以苏过暂时没有动北面房和河西房,其他房则按区域重新划分了下,再将一些功能重叠的职能房合并。

这项工作便交给吕颐浩慢慢来做了。

因为迫在眉睫的任务,是配合两府长官拟定西北与河北的将领名单。

西军和西北将门的调动十分敏感,但河北缺人,这件事势在必行。

赵煦将两府执政和苏过召入宫中,打算尽快将人选确定下来。

章楶首先汇报了目前各地的兵力和军备情况,表示如果立刻开战,西北的宋夏边境,能抽调出十五万大军,河北河东的宋辽边境,则在二十五万上下。

西北人少,是因为河西新取之地,需要留下更多的兵力布防。

赵煦点头道:“若是需要,京畿和周边还可以抽调十万禁军,兵力不是问题。”

这汇报的都是实打实的战斗兵力,不算杂兵和民兵,所以并不少。

经过两次变法的精兵政策后,大宋的禁军总数已经从巅峰的八十多万降到现在的六十多万,所以一下抽调出四十万大军,已经接近极限了。

如果像赵煦说的,再将京畿附近的十万大军也派出,那么大宋除了西南边境,其他地方基本就只剩厢军和民兵了。

苏辙问道:“可知党项人和契丹人的兵力部署情况?”

还是章楶出面作答道:“党项人困兽之斗,开战的话至少能征调三十万大军,而且国土狭小,很快就能赶到前线;契丹人目前边境人数当与我朝相仿,开战之后则不好判断。”

“那就是双线兵力都处于弱势,”苏辙质疑道:“而且对方还处于守城一方,这样的情况下,贸然进攻,何来的胜算?”

经过西北的战事后,苏辙对与辽开战没有那么抵触了,但这种看不到胜算的事,他还是选择了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反对。

章楶没有回答,他也并不赞成立刻开战,再过几年,大宋只会更加强大,那时再北伐,胜算就高了。

其他人也没有吱声。

在官家已经决定了要北伐辽国的情况下,他们的态度是同意,外加拖延。

一片沉默之中,赵煦握紧了拳头。

苏过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