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 > 第131章 被忽悠瘸了的沈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赵煦和宰执们为蔡确和张商英的问题来回拉扯的时候,苏过也着手准备自己的晋升之功了。

他回军器监鼓捣了几日,重新制造了一门火炮和若干特制炮弹,然后请沈括前来查验。

沈括先检查了下炮筒,铸铁工艺上确实精细了许多,至少外边看着没有明显的坑洼了,不过最吸引他注意的是大炮的火门装置。

苏过见他围着转了一圈,笑道:“不急,先打一炮,让监事看看效果,我再来解释。”

沈括忙退到墙后,苏过从炮筒前方塞入实心炮弹,看起来炮弹还有些大了,他用锤子敲了几下才费劲地塞了进去。

这波操作直接把沈括给看迷糊了,还没开始就感觉不对了。

从火门填入火药后,苏过盖上火门上的装置,捡起连接在装置上的绳子,退到几米外,跟沈括示意了一下,然后用力地拉扯手中的绳子。

没有反应。

苏过尴尬地笑了笑,摇摇头,重新再拉一次。

这回可以了,一声巨响伴随着浓烟,炮弹激射而出,几百米外才落下。

苏过得意地大笑道:“如何?”

沈括毕竟是技术出身,首先顺着绳子检查了苏过加装在火门上的小机关,取下来看了看,铜制的,上面还固定着一块石头。

“火石?”沈括恍然大悟。

苏过解释道:“是的,通过摩擦火石来点火,比火线更快,也更保险。”

毕竟到了战场上,不可能拿一根长长的引线慢慢烧过去,而近距离点火,又怕发生炸膛伤到自己人。

任何一项技术的改进,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点火的疑虑解开了,接下来是射程,沈括问道:“你刚才这记炮弹,有之前的两倍远吧?”

苏过大概看了下,差不多五百米,但这个距离并不能让他满意,遗憾道:“有的,若是铸铁技术能再好点,加大火药量,还可以更远。”

沈括急切问道:“那你是如何实现的?”

苏过带他来到炮筒前,笑道:“监事看看里面便知道了。”

这项技术跨越了这个时代,但其实并不难做到,苏过只是为炮筒增加了膛线。

沈括沉吟道:“你刚才需要用力敲击才能填弹进去,想必是用的铅弹。”

“监事果然厉害,”苏过恭维下领导,笑道:“炮弹比炮筒大一点点,铁的我可敲不动。”

沈括又想了想,分析道:“炮筒内部这种纹路能使铅弹旋转而出,这就是飞得更远的原因吗?”

“不错,”苏过补充道:“若是将炮弹做成尖头的形状,还可以更远,但是伤敌效果又不如球形了。”

球形炮弹的跳跃和滚动也是杀伤力。

沈括点点头,虽然他不知道这是空气动力学,但原理他大概是能明白的。

苏过叹了口气,说道:“可以改进的地方其实还很多,比如因为炮弹要比炮筒大一点,所以采用后镗装弹更快捷,但需要精密的密封装置。”

不等沈括惊喜,他继续道:“又比如不发射实心弹,而是发射含火药的炮弹,在发射的同时点燃炮弹,飞到敌人中间炸开,那杀伤力可就惊人了。”

沈括瞪大眼睛看着他,惊讶道:“这些你都有办法实现吗?”

“有是有,不过那些都比较费时间,我来军器监不过是个临时差遣……”苏过犹豫道。

沈括忙道:“你可不能走,我明日便上书朝廷,要求将这军器监交到你手上。”

苏过仍有些迟疑,说道:“这不行,我如何能担得起军器监的重担,而且……”

见苏过欲言又止,沈括急道:“而且什么,你倒是说啊,我来想办法解决。”

苏过这才不好意思道:“家里还是希望我到馆阁任职,一直待在这军器监里不合适。”

一听这话,换沈括犹豫了,苏家自然是看不上军器监的,自己强留苏过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苏过暗自偷笑,自言自语道:“若是能一边在军器监改良火炮,一边在馆阁挂个职,那便好了。”

说着他一脸无奈地叹息,表示其实不想走,可是家命难违。

沈括果然被他启发到,一拍脑门,笑道:“是我傻了,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

说罢也不再多呆,让苏过等他消息,便急冲冲地离开了。

苏过见他走远,嚣张地叉腰笑了会,打道回府。

朝中的风向很明显,蔡确死就死了,朝廷不会有任何加恩的举措,而处罚张商英的决议被赵煦驳回后,宰执们还在想给他安什么罪名合适。

毕竟张商英的罪确实不好定。

之前宰执们要求赵煦严惩,用的是张商英替蔡确喊冤,是蔡确同党的理由。

赵煦驳回的理由是蔡确人都死了,还谈什么同党,张商英只是顾念当年的同僚之情罢了。

可张商英的第二条是让赵煦重拾神宗朝的新法,还专门强调,这是子承父业,是孝道。

宰执们却不太好拿这一条说事。

按之前司马光等人定下的基调,神宗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王安石和吕惠卿那帮大臣,都是他们蒙蔽神宗搞出来的事情,但这话太假了,一般人还真说不出口。

到了吕大防等人掌权,又换了个说法。

神宗在永乐城大败给西夏后,当朝痛哭,指责三省和枢密院没有一个大臣在事前提出劝谏,颇有几分崇祯“诸臣误我”那个味。

旧党通过这句话,得出了神宗已经后悔变法的结论,只是还没来得及改就驾崩了,所以元佑更化就是继承了先帝的遗志,太皇太后支持了这个观点。

但这个说法也有问题,就是说神宗一直错了十几年,直到死前两年才幡然悔悟呗?

所以元佑更化的合理性就是个雷,宰执们也不想在这个事情上多做纠缠。

可这么一来,给张商英定罪就成了个麻烦事。

直到苏过都套路完了沈括,朝廷还没拿出处理方案来。

开心回家的苏过遇到苏轼,被他拦下来问道:“又是一身火药味,真的做出能让你升官的东西了?”

苏过神秘一笑,答道:“还没有,我又不是想离开军器监,只是想贴职集贤殿修撰而已。”

苏轼摇头道:“又不是什么好地方,你还舍不得走。”

“这两日沈存中会帮我请功,”苏过想了想还是提醒下父亲,说道:“爹爹和叔父可不能拦着,我要求不高,能贴职进集贤书院就行,这个不会让别人眼红的,因为也算不上高升。”

苏轼鄙夷道:“说得好像我拦着你升官一样,放心,就你现在这个级别和位置,还不足以让人惦记。”

很好,是亲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