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 > 第86章 都想外放的苏轼父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6章 都想外放的苏轼父子

一家人商量不出结果,眼疾好转的消息上报后,等了数日也没收到新的旨意,只能先回东京。

苏轼为了表明自己不想留在京城的决心,没有住到苏辙所在的东府,而是直接到苏过的农庄上安顿下来,等待宫里的消息。

苏辙收到消息,下朝后也赶了过来,兄弟俩一起将苏过关进房间,面色不豫地看着他。

苏过先乖巧地对苏辙笑道:“听说这次被言官弹劾,娘娘专门派内侍到府上安抚叔父,可见宫中对您的信任。”

两兄弟都不吭声。

苏过又冲他爹说道:“爹爹此次选择住在城外,宫里肯定知道强求不得,一定会将您外放的。”

两兄弟还是默默地盯着他。

苏过选择放弃,三人一起大眼瞪小眼。

苏轼最先败下阵来,找个椅子坐下,苦笑道:“子由先问吧,我要休息下。”

苏辙听他哥的,问道:“刘莘老是怎么回事?”

“什么怎么回事,我不明白叔父说什么。”苏过尝试装傻混过去。

苏辙冷笑道:“可别告诉我,你刚从杭州回到东京,章子厚的儿子与刘莘老私下见面一事便被人发现,闹得满城风雨,这只是巧合?”

这下只能死道友不死贫道了,苏过尴尬笑道:“章世伯就让我给致平兄传了个信,其他的就都不关我事了。”

苏辙仍有些怀疑,说道:“就这么点事,何须让你代劳,还凭空多出些风险来。”

“我这不是刚好去了杭州吗?”苏过继续卖队友,说道:“而且章世伯说不定就是想让爹爹与叔父知道这事是他做的。”

苏辙这下有些信了,章惇确实有可能借机向他们兄弟示好。

一旁听了半天的苏轼这时发话了,笑道:“子由不要被他骗了,章子厚不是这样的人。”

居然会被苏仙戳穿,苏过觉得有些难以置信。

苏轼难得有机在这些事情上显摆,大笑道:“我认识章子厚几十年了,他要是真想算计刘莘老,根本不会等到现在,他哪有这么能忍的。”

被他这么一提醒,苏辙也反应过来,章惇真要向朝中大臣示好,主要与他联系的次相刘挚就是现成的人选,何必还兜兜转转找苏氏兄弟。

这下好了,阴沟翻船的苏过险些被苏辙用愤怒的眼神杀死。

甩锅失败,苏过只能老老实实承认了是自己与章惇合谋,算计了刘挚一回。

苏轼问道:“章子厚为何会答应你的要求?这对他并无好处。”

现在是没有,可刘挚想通吃新旧两党,自然犯了章惇的忌讳,万一被他混成了王珪那样的不倒翁,岂不是挡了他章喵的路。

不过这话太露骨,而且眼下还是旧党掌权,苏过只能摇头表示不知,说道:“如今想来,也许是我被章世伯利用了。”

他这么一说,苏家俩兄弟反而信了,毕竟章惇的手段他们都是知道的。

这一关总算是混过去了,下面还有去西北的事。

苏轼先起个头,说道:“去西北一事绝无可能。”

苏过讨好地退让一步,说道:“我保证去了之后绝不胡闹,最多一年就申请回来。”

苏辙摇头,再次否定道:“我知道你是对割地后的效果不满,可这件事还轮不到你操心。”

“叔父这话不对,”苏过笑道:“虽然这是国家大事,但也不能就由几名宰执们说了算吧?”

苏轼接过话头,说道:“自然不能,你可以提意见,但不可以去边境。”

“不去边境,我如何能知道那边的情况到底如何?”苏过反问道。

“你觉得边军虚报军情,我可以奏请宫中下旨,派人过去查看。”苏辙仍不松口,一句话堵死了后路。

苏过调整思路,问道:“为何就不能让我去呢?”

苏轼答道:“不安全,也没必要。”

“当官怎么能怕危险,为朝廷分忧如何能说是没必要?”苏过反驳道。

其实说来说去,不让苏过去西北就一个原因,那里太乱,去了之后不受控制。

二苏对视一眼,觉得争论下去没有意义,反正吏部选派官员,担任过吏部尚书的苏辙是说得上话的,再者作为苏过的父亲,苏轼主动去关心一下儿子的岗位问题也是人之常情。

大宋官场,就是这么一个人情社会,苏氏兄弟丝毫不觉得他们在以权谋私。

兄弟二人也有快两年没见了,便撇开苏过,联床夜话去了。

留下一头雾水的苏过,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说服了二人没有。

苏轼回京的奏报呈上去后,宫里很快便下旨召见,顺便让他带上苏过。

苏过正愁不知道怎么和小皇帝接上头,没想到机会主动找过来了,高兴得龇牙咧嘴的。

苏轼看着自己的傻儿子,说道:“又不是第一次进宫面圣了,兴奋个什么劲。”

“嘿嘿,官家钦点我为探花,我还不曾谢恩,今天正好补上。”苏过笑道。

苏轼点点头,说道:“这倒是,不过宫里这次召你有些奇怪,也没说什么原因,不知道是有何事。”

苏过也在猜想小皇帝是用什么理由说服太皇太后让自己进宫的。

宫中宣召,两人也不好耽搁,第二日天还没亮就出发进城了。

苏轼一进京城便觉得压抑,总有一种言官们就在一旁窥探的感觉。

苏过则相反,他越靠近皇城越兴奋,想着去西北的心愿达成就在今日了。

两位圣人照例在偏殿接见的苏轼父子。

问安过后,太皇太后先说道:“卿的眼疾,如今可是全好了?”

苏轼赶紧答道:“臣惶恐,谢娘娘遣医师上门赐药,不过臣这眼疾由来已久,时不时便会复发,并无根治之法。”

娘娘叹息道:“老身还是希望卿能留在朝中,官家年轻,正需要卿这样的老臣辅佐。”

苏轼推辞道:“臣老迈多病,在地方也只能勉强维持,京中事务又太过紧要,臣实在是有心无力。”

娘娘又道:“留在京中,重新担任侍读一职,卿意下如何?”

“谢娘娘厚爱,不过眼下侍读、侍讲都已经由德行兼备之人充任,臣还是求一闲职或者外放一州。”苏轼又道。

侍读之位太让人眼红,苏轼自然不愿意。

娘娘又是一声叹息,她想留住苏轼,可苏轼太遭人恨了,言官们一直死咬不放,也令她很难做。

皇权至上,娘娘想保住苏轼自然是可以做到的,但为了一个苏轼,去得罪整个台谏系统,这个代价太大,她也不得不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