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 > 第152章 《公堂变画堂,官爷审牧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2章 《公堂变画堂,官爷审牧童》

杨浩身上的配置和打扮,是知府大人坐上这把交椅以来头次见到的,也是他官场生涯几十年来,断案无数中,第一次阅读到出自孩童之手的状书。可以说他是半信半疑,所以才会斜着眼睛,瞟了一眼在厅堂下跪着的小男孩。

知县大人没有问别的东西,也不是问状纸上的事,而是他感觉很奇怪,便问起: “腰间绑着两个竹筒,这是干嘛的?”

“回老爷,左边一个用于装闽江水喝,右手边一个装稀饭吃。”

“牌上的肖像谁画的?”

“回老爷,小人画的!”

知府大人看见肖像牌上的纸张,断定和黄书友老先生有关。原来城南画家黄书友,两天前刚好帮知县大人的老母,八十岁的寿星,画过肖像,所以他对这纸张很熟悉,很敏感。这也证明这位知县大人的智慧敏锐,断案有方,从细节上判断出面前这小孩背后有高人。

知县大人没有直接点破小孩与南门画家黄书友的瓜葛。而是在心里评估起殿堂上跪着的小孩……

这么小小的年纪,会写状书,会画画?是不是真才实学?是不是在戏弄本官,玩弄花招,叫人不可捉摸?那我要好好地考考他,这桩事可比唱闽剧好玩多了!

知府大人接下来是这样说的:“好,等我下班,你一起跟我回家,帮我老母画像,画得好赏你两升米,画不好你就给我从此在榕城消失。”

杨浩听着一下,也懵了,缓过神来后马上急了,赶紧问道: “知府大人,您教我画肖像?您不审案吗?”

“审啊,我先审审你。如果你敢在本官面前弄虚作假,故弄玄虚,我叫你先坐班房半个月!”

下班了,知府大人一挥手,示意小孩跟他走。杨浩也听懂了,不敢多嘴,照样举牌,身上“配置”一样不丢不少,快步跟着知府大人的轿子背后,大街小巷走了很长的路,最后来到一座豪宅的大门口。

“老爷,您怎么把一个叫花子领到府上来了?”知府家的管家刚见到杨浩,就惊讶地喊道。

“先不要乱说,去请老太太到我书房来,准备两升米。”

知府管家听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呆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连忙又问道:“这是咋回事?”

“你按我吩咐去做就是了,别婆婆妈妈地费时间!”从话语中还可以听得出来,知县大人对管家还是有一丁点嫌弃包含在里面的。

“是是是!老爷,小人这就去照办。”

很快,老太太在丫鬟们的搀扶陪同下,一脚刚跨进书房门槛,抬眼间着实被眼前这位小男孩的“装备”吓了一跳。老太太定过神来燕语和声地问道:“画生为啥配置两个竹筒呢?是装特色墨水吗?还是装笔墨筒呢?”

杨浩见问话,马上鞠躬施礼:“小民,先向老太太请安!回老太太的话,左边这个竹筒是用来装闽江水喝的,右边这个竹筒是带稀饭吃的。”

老太太又问道:“草鞋挂着胸口,是用来辟邪的吗?”

“不是辟邪用的,是我哥哥脚上穿过的草鞋。”

“哥哥的草鞋丢了一只,你捡到了还给他穿上不就得了吗?为什么还要你保存呢?”

“哥哥不见了,所以我在找他!”

“那么你小小布袋子里面装的什么?”

“讨来的米,装进小袋子!”

老太太听了杨浩讲解身上“配置”的用途后,心里感觉沉沉的,说不出是什么滋味,眼睛也湿润了。

管家取来文房四宝,支起画架板,夹上洁白的宣纸后,小杨浩没有推脱,马上卷袖开工。

他按照城南画馆黄书友的手法画风格律,对面前端坐的知府大人老母亲的姿态先展开粗略线条框架式、结构性的描绘。这一招很灵气,杨浩之前画猫、画牛像,没有按照这个程序,所以今天弥补了以往的不足之处,画起来更得心应手,下笔如神。

老太太一头银发,耳厚宽额,白净丰润的脸,鱼尾纹若隐若现。她的脖颈洁白丰美润泽。杨浩最擅长画龙点睛,把知府母亲那饱满的眼神,仿佛冬日里的温暖阳光,慈祥的神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人点评杨浩:真金不怕火炼,真才实学随手拈来。

在旁的丫鬟,对他也是赞口不绝,情不自禁地鼓掌,跳起来先说:“好好好!鼻梁高挺,红光满面,眼神高雅不俗,气质上威厚端稳,怀若抱子。非常逼真,比城南黄先生画的还了不起,了不起耶 !”

鼓掌过后,她又伸出大拇指,一个小丫鬟敢这么大声说话,也说明了她是老太太的心腹红人了。

人气这东西,就这么奇怪,管家看见知府大人也满心欢喜的表情,看到丫鬟又笑又鼓励,管家也跟风伸出大拇指,也跟着欣赏,忘了刚进门时,他对杨浩这个“叫花子”鄙视的态度。

知府大人向管家做了个手势:“快快快!两升大米付给他,送客!”

老太太听了不高兴了,说道:“另加五块大洋吧,按照城南黄先生的价,不要去苛扣一个小孩子!”这句话非常地暖人心,想不到这么高贵的老太太,竟然有如此的菩萨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