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诗人杜甫作的,其中一句是: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用这句诗意来形容李可娥当下的处境很相似。自己的草屋都在面临风雨飘摇,还要收留流浪儿童,给吃给住。
有些善举,是要亲自目睹,耳闻,而且还是无意中发现,才能相信,才有所感动。赵小文站了许久,也观察了许久,见证了李可娥母子三人的善良待人。看着这班弱智的和聋哑儿童,吃完饭了,个个都很乖巧地进棚子休息了。他便走近草屋旁,叫出杨浩,在沙滩上,趁着月色,两人边走边交谈起来。
其实,杨浩对这位年轻人的大哥哥,并不陌生,因为他们有两三次的照面了,而且是有求于哥哥办事。这位哥哥都爽快地帮忙,所以他知道,这位哥哥心地很好,乐于助人,是一位有正能量的大哥!
自古有说“行好事,结好缘”,所以杨浩不会紧张,心境也很坦然地问:“大哥哥,天色已晚,叫我来走沙滩,有何事吩咐呀?”
“依弟啊,不瞒你说,两个多月前,也就是端午节后初七的晚上,我见过你哥哥,准确地说,就在这个码头的关卡班房里,见过你哥哥。
哦,对了,我先自我介绍,我姓赵,名小文。我跟母亲姓,母亲叫赵翠竹,后来改为赵翠香。母亲不是福州本地人,是河南开封人氏,在家订婚并有了身孕。当时几个村庄的人被洪水冲散了,为了躲避洪灾,我就母亲肚子里跟随母亲与乡亲们逃荒到这里来定居了,通过外公外婆和妈妈在这里打工的积蓄,才开起了这家大众旅馆,我就是在大众旅馆出生的。
五月的前几天,有人告发我旅馆暗藏毒品,所以关卡巡辅房到我店里搜查,并把我抓到班房审问,就这样碰巧遇上了你的哥哥,我们被同关在一个班房里。班房里加你哥哥进来七人,但每次送饭进来就是6份,少给你哥哥一份,你哥哥饿了两三天,我把我仅有的一份剩下两口饭给你哥哥吃。所以,跟你哥哥有这么近距离的聊天和了解。
你哥哥叫杨景,年龄十八,对吧?人长得帅气又高大,长相和你八九不离十。其实那天你到我旅馆,求问画肖像找人,我就猜到你是杨景的弟弟。但是我不便直说,因为那种情形下,你我都很陌生,我讲了实情,你们母子也不会相信。
言归正题,你哥哥讲述到,事出五月初七傍晚,他刚下木排,在码头就把百十担柴盘了六块大洋。然后挑着木耳,香菇到三坊七巷的一个女孩子的土特产商铺里,把木耳香菇先寄存,然后又马上赶到海鲜市场批发了一百斤虾油,一百斤咸鱼干。想不到在海鲜市场,会当众遭到土特产女孩的姨妈的羞辱,被骂乡巴佬。你哥哥一气之下挑起担子返回到了土特产店铺,刚把香菇木耳账结完,又再次被女孩的姑妈羞辱。
你哥哥就想早点离开这些人的视线,他挑起货就往码头赶,心想把货挑到木排上过夜。当时雷电交加,大雨倾盆,伸手不见五指,走到码头哨卡,谁知突然被人揪住,查问货源的来历,是否有商号,还是偷来的?你哥哥回应的言语不会婉转,再加上南北口音本身就不一致,难以交流,就发生了语言上的冲突。在那场大雨里,双方都淋湿了一身,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这些岗哨兵也贪财,索性没收了你哥哥的那担货物,分赃了,并且五花大绑,把你哥哥押到班房。在班房的走廊上,再次没收你哥哥身上剩下的银元。
这些就是当时的情况,你哥哥讲述给我听的。
五天后的下午,你哥哥被放出班房了。再往后人去了哪里,我就不清楚了。”
杨浩听了赵小文的话,既高兴又悲伤。高兴的是,终于知道了哥哥的一些信息,知道了他为什么那么久都没回家的原因。这些信息,对于他们以后寻找哥哥很有帮助。悲伤的是,哥哥吃了那么多的苦,受了那么多的罪,我们全然不知,现在都还不知哥哥的真实下落。
杨浩感谢赵小文告诉他这些,很有礼貌地对他说道:“哥哥,感谢你告诉了我这些,这些信息对我们找哥哥很有帮助,希望你以后知道我哥的消息,你马上通知我!我们很需要哥哥的这些信息。”
“应该!应该!”赵小文连忙说道,同时也感觉身上轻松了许多,因为在班房里,杨景所说的一切,也是对朋友的一种信任,话语中也带着重托之意。
两人道谢告别后,杨浩边深思,边向草棚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