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 > 第141章 《亲情理解一起喊,陌生过客也参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1章 《亲情理解一起喊,陌生过客也参与》

一个多月过去了,两袋米也吃完了,身上也没钱了。这时最揪心的,还是母亲。

这天吃完晚饭,三人坐在一起,李可娥跟子女们说:“我们已经断粮了,如果再没有经济来源,我们就不能维持生活了。现在你大哥又还没找到,你们说说,是继续留在这里找大哥,还是北上回老家?”

杨浩跟杨柳异口同声地说:“要在这里继续找大哥!要去我们一家人一起去,这是我们来的初心。”

最后,母子三人做出一个决定,寻找杨景的同时,边捡破烂,边乞讨,来维持一天两餐的生活。

九岁的杨柳,衣裳补丁重重叠叠,胸前挂着饭团,又挂一只草鞋,背着木炭的小袋,腰间系着竹水筒,确实像个叫花子。

在举牌的路上,她就开始捡破烂,开始讨饭。不知道什么时候,在杨柳的后面跟了几个拾荒者。

过了个把钟头,越来越多的乞丐走在了举牌的队伍里。这些人来自天南地北,流浪到此,口音不统一,多半不识字。

其中也有哑巴的、耳聋的、残疾儿童、长胡子杵拐杖的老头儿、流浪孤儿、有智力障碍的老儒、无家可归的妇女等等,他们都跟在队伍行列里。也许这些在外的漂泊者,认为跟着举牌的人儿去,可以领到饭吃,可以有地方住,或者可以找到回家的路吧。

傍晚,七月的太阳下山了,晚霞的余晖染红了闽江河,劳作一天的人们,也该收工赶回家了。

九岁的小杨柳,举牌一天,也沿街返回家来。谁知刚才身后跟着呐喊“哥哥,我在找你!妈妈在找你”的那些跟班的队伍,也全部跟至沙滩来了,围着杨柳的竹棚,十几二十个拢在一起,把李可娥搞得哭笑不得。

李可娥正在洗米煮饭,其中五六个乞丐口袋也有米,他们看着她往锅里倒米,他们也纷纷把口袋里的米往锅里丢。丢完了,大家规规矩矩地坐在沙滩上,看着这口大黑锅,就等饭吃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帐篷沙滩炊烟升起,来者锅边都是客。李可娥只好把焖饭改为稀饭,多掺些闽江水,可以一同分着吃。

可见:海滩炊烟你我粥,不是慈母胜慈母。

李可娥以慈悲为怀,这些聋哑的、智力障碍的孩子们,虽然他们发音不齐全。但他们跟着叫“妈妈”这两个字,叫得无比亲切,让人感动,让人潸然泪下。

李可娥看到这些聋哑的、智力有障碍的人,很是可怜。只要他们到帐篷外,坐在大口锅旁边,她都会热情地盛上一碗粥招待。

日子久了,这些聋哑的、有智力障碍的人、无家可归的人,都喜欢聚在这里,因为他们知道,这位年轻的妈妈善良慈祥,不嫌弃他们。他们在这里感受到了母爱,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所以他们就停留下来,不肯走了。

有时候,李可娥自己也没有米下锅了,无奈的情况下,也试图赶他们走,可这些流浪人就是赖着不走,有个别的还哭起来了。

到了夜幕降临,到了夜晚,他们索性就躺在李可娥帐篷的周围睡觉了。李可娥无奈之下,也由着他们,因为她知道,这群人多希望有一个家啊!可自己也无能为力,只有同情,只有把这些人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上。

闽江上游,时常有木排下来。靠岸后,等艄公他们丢弃的竹子、枝桠、棍棍、破油布……

母亲就带着杨柳、杨浩去把它们捡回来,就在自己的草棚旁边搭起竹篷,供这些哑巴和智力障碍的人住,免得他们日晒雨淋,免得孤儿们担心受怕,露宿沙滩。

就像古人有诗,描写“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那么李可娥来榕城找人,千里迢迢寻找儿子不见人,如同“断肠人在天涯”。而每天太阳落山,夕阳西下,闽江码头过客稀少的时候,正是沙滩草屋人多的时候哦!因为这些流浪街头的孩子们,此时记得回家的方向,都在陆陆续续走到沙滩草屋里,等着妈妈开饭了。

如今,等李可娥、杨柳、杨浩母子三个举牌收工回来,这些人已经早早地围在锅边等候,等候“主母”放锅下米了。日复一日,从此这口大锅就成了大家的锅,也成了大家的港湾。

更有意思的是,孩子们在外面被人打,被人欺负了,还要来到李可儿身边,会轻轻地告诉她:“妈妈,我被人打了,有人骂我,有人踢我!”

李可娥心疼得不知怎样回答:“孩子们,你们感觉到有人骂你们的时候,他们要踢你们的时候,你们就赶快跑哦!”

“妈妈,以后我就跟在你背后,他们就不敢踢我,不敢打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