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好护送潘有根走出江西赣州市区域后,两人在山坡地界的龙景亭里,相互道别,互相作揖:
“多保重,小兄弟!若有缘,我们还可以谟武见!”
赵好递出“押镖令”小旗,叫潘有根插在腰带上,说就是土匪见到它,也要让道三分。
一路上,的确在荒山野岭是安全了,可潘有根和赵管家几乎没有什么对话,因为潘有根心里很不爽,闷闷不乐。但是又不明白事出在哪个环节,好像这次送信白送了,一点收获也没有。
那封在怀里揣着的“密信”,经过三天两夜的跋山涉水后,经过连狱长两天的调查,变成公开信了,一点案情悬疑性都不存在。
潘有根自言自语地说:“这封信没有了价值,那我的成绩更不知道去哪里找了!”
那封“密信”,在李可娥笔下是字字如盐海水一样,滴滴浓浓!可是送到她阿舅手上,经过打开后,就变成字字似淡水河水,清清白白了,一点都没有份量。
潘公子越想越愁眉苦脸了,心想:“不行,这样等于白走一趟,空手而归了!失踪案得不到水落石出,我怎么在李可娥母子面前交代?走,进杨家坊村庄,找出起火点,看看烧焦房与炭木也可以。找杨太公寻找线索去!”
潘有根自言自语地在马背上,发出了这么一串串的叹气语。
赶了一天的山路,黄昏夕阳渐渐落下了帷幕。
已经到了福建省泰宁县境内,走到坪地的交叉路口时,潘有根的马很奇怪地停蹄不走了。原来在不远处几棵枫树下,拴着几匹过路的马。桶般壮粗的枫树下,还搭建起一座酒家客栈,两层楼,木质结构,但见屋顶上浓浓的炊烟袅袅升起。潘有根恍然想起已是晚饭时间了。
这个路口离杨家坊还有多少路也不清楚。潘有根想:“既然马跑了一天山路,要停下歇息,那就住一晚,等明天早上再进杨家坊村也好。”
客栈老板娘见有客人翻身下马,高兴地跑出来迎接,笑嘻嘻叫:“客官,欢迎,欢迎!请坐,稍等片刻,酒菜就上!”并吩咐店里的伙计出来拴马,搬行李包裹。
潘有根整个人感觉还在颠簸中,头脑一下没转过来,一门心思在想着李可娥的“绑架案”。被老板娘一叫吃饭还感觉真的有点饿了?
今天是年关二十四,热饭的热菜吃一下,对在外的人也是一种享受。
晚饭后,枫树坪上伙计生起了一堆篝火。
二十四这天晚上,在福建闽北有“祭灶神”的风俗。祭拜后,客栈老板娘揣出红桔,荸荠,花生,麦芽糖,炒米花和小酥饼,给住宿的客人吃,意味着平安的一年度过了。
大家围着篝火边吃零食,边聊天讲故事。这是出门在外的人最感兴趣的一件事,不但解除疲劳,还会相互认识。
老板娘的职业雅兴就是说话贴人心,笑哈哈地问潘有根:“这位小兄弟,看您衣着打扮,不像我们本地人喔,您贵姓?您是要去哪儿?”
潘有根应道:“晚辈姓潘,顺昌县人氏,明早要去杨家坊村。”
老板娘听说他要去杨家坊村,就调侃道:“小兄弟姓潘,是去杨家村提亲吗?那这事难办喔。我的小姑子就是嫁到杨家村上,我很了解杨家人的规矩,自古流传‘潘杨不结亲’,我心直口快,小兄弟别见怪呢?”
“是哦,前年在我们村庄就出现这样的例子,男方很客气,是庄园财主,此户姓潘。父亲生意做得好,可他的儿子有一点头脑不灵,房屋对面一家就是杨家小妹,长得水灵灵的,经常帮庄主打工割猪草。
潘财主非常满意这位姑娘,一心想把她娶为儿媳妇。有一天财主的儿子,笑嘻嘻的拿起杨姑娘的手说:“你姓杨,明天叫我阿爹去买几头羊给你放,以后就做我老婆,你愿意吗?”
“你送十头羊到我家都不愿意!”杨姑娘也是认真的回答。
这句话被潘财主听到,他叼着烟袋骂了一句:“潘杨两家历来水井水不犯河水,你送我都不要。”当然,财主有钱有势是占了便宜,该他说大话。
在旁边有位稍年长的人,接话头说:
“自古潘、杨两家是世仇,杨家人世代相传也不与潘家联姻。更奇怪的是,杨家后裔受宋朝忠烈杨家将的影响,一提起潘氏,思想和情绪上自然会产生一种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