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417章 全国首个压气机研究中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17章 全国首个压气机研究中心

<\/b>俗话说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

在那场十个人的小会开完之后,涡扇10在技术方面的大方向也就基本被确定下来了。

这样一来,真正要留到全体骨干成员会议上的,反而多数都是一些组织方面的问题。

不过,尽管此前已经做过相当充分的心理准备,但真正上手负责一整个项目的难度和复杂性,还是远远超过了常浩南一开始的想象。

哪怕在没有遇到什么明显内部阻力的情况下,他仍然用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才总算把涡扇10项目所涉及到各项核心部分研发任务给分配下去。

比一开始计划的期限足足延长了一倍。

当然,对于华夏的航发研究人员来说,延期一倍这种事情,放在过去基本上属于日常……

所以倒也不当个什么大问题。

好在万事开头难,后面的工作相比起来要容易理顺得多,整个项目团队也逐渐走上正轨。

对于这段时间常浩南来说,除了总管涡扇10的总体设计方案之外,他首先要完成的一件事情是搞出来一个专门的小型高速吸附式压气机试验台。

torchmultiphysics确实能够以极高的拟真度对设计方案进行数值计算和仿真,但这是针对设计过程中而言,并且涉及到的内容也得是过去已经存在理论或者至少是工程基础的才行。

把附面层抽吸原理用在压气机叶片设计上本就是国际首创,因此常浩南不仅要完成涡扇10这一个项目,还得顺便把这方面的理论内容给完善起来,让后来者做到知其所以然才行。

而且另一方面,就算未来真正做到了整个设计流程都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那成品出来之后也总要经过实机测试才能真正完成定型。

这不仅是国家标准,也是航空安全的底线。

光靠“俺寻思”搞设计,早晚是要出问题的。

不过,这个试验台设备没办法放在盛京。

因为它产生的数据计算需要依托极高的计算能力才能完成分析,而无论606所还是601所,目前手头都没有符合要求的超算。

所以最后只能安排到京航大学那边。

这下子,最乐的自然就是唐林天了。

在听到风尘仆仆赶回京城的常浩南说起这件事时,他整个人几乎条件反射地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大步流星走到后者面前。

要不是朱雅丹在旁边以一个颇具气势的姿势站着,常浩南丝毫不怀疑对方会抱住自己亲上几口。

“浩南同志,说吧,需要学校方面提供什么支持?哪怕砸锅卖铁,全校教职工掏腰包垫钱,也一定满足你的要求!”

一所大学想要发展,除了高水平的研究人员和充足的经费之外,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项目,就是一些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实验设备。

尤其是对于工程领域来说,这些设备往往投资大、周期长且适用领域相对狭窄,一个国家,或者至少一个区域内一旦建成一套之后,很难再下决心去搞重复建设,于是一定范围内所有搞相关研究的课题组必定会从物理意义上被集中在这仅有的一台独苗周围。

而拥有这种设备的机构自然能够从中获得巨大的好处,至少研究成果多少得共享一部分,而且署名里面怎么也得加个名字。

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这一学科或者方向的带头地位。

当然,一向还算稳重的唐林天会如此失态,也还有其它层面的原因。

在此之前,京航大学在校级风洞实验室的建设上就吃过这方面的亏,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尽管京航大学的前身京城航空学院在1952年建校之后,很快就通过迁入和自行建造的方式拥有了d1-d4四座当时相当先进的缩比风洞,其中d4风洞还全程参与了我国第一架轻型客机“京城一号”的研制工作。

然而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京航大学并未再建造更新的风洞设施,最终在这方面被西北工大后来居上。

一步慢步步慢,尽管京航后来也试图在这方面重新追上竞争对手的步伐,但一直到进入90年代,这种情况都并没有多少好转。

主要是这个年月,华夏根本没有太多能用上风洞的研究项目,国家级的大项目又有位于涪城的29基地可以用于测试,所以京航打上去的新风洞建设申请始终无法通过,只能在已经用了四十年的d4风洞基础上缝缝补补。

而常浩南从盛京带过来的这个试验台计划,完全可以作为京航大学的全新赛道。

“呃……倒也不必砸锅卖铁这么夸张,这个试验台是涡扇10项目的一部分,不需要学校出经费,只要给我一块地方就行,最好面积能大一些。”

常浩南看着有些过于热情的唐林天,不由得后退了半步。

“诶,那怎么行,学校要支持浩南同志你的工作嘛。”

唐林天直接伸出双手握住了常浩南的手:

“我觉得,不如趁这个机会,建立一个压气机研究中心,经费方面你不用担心,除了十号工程的相关拨款之外,剩下的空缺都由学校给伱补上!”

对方这样突如其来的大方让常浩南有些意外。

“唐院长,这是不是有点太大动干戈了……”

毕竟在他的印象里,自家学校在90年代末的日子不说紧巴巴,至少也应该没有这么财大气粗才对。

“哪里的话,学校今年上半年的经费能富余下来这么多,还不是借了你的光,把这些资金用在支持你的工作上,那也是应该的……”

唐林天赶紧解释,生怕常浩南不愿意要这笔钱。

对于京航来说,不管要搞什么新的研究领域,通过审批才是最难的部分,而现在常浩南手里拿着太行项目这么个尚方宝剑,还有什么审批能过不去?

至于钱,那就更是小意思了——

课题组在获得横向课题的时候,拿到手的经费基本上是要被学校雁过拔毛一次的。

比例从四分之一到一半不等。

当然,杜义山或者常浩南这种人的经费,那绝对是要全额发放的。

但是最近一年,在后者的带头作用下,学校里的其它课题组也拿到了比往年多得多的项目。

不仅有来自上级单位的纵向,还包括很多国企,甚至是民营企业提供的横向课题。

相应地,学校也勉为其难地从中赚了个盆满钵满。

赞助一个研究中心自然不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那……这个压气机试验台,咱们同时造三个。”

既然对方盛情难却,常浩南也不再客气。

“行。”

唐林天点头。

“设计单级压比分别做到1.4、1.6和2.4,分别对应叶尖的速度上限150m\/s、300m\/s和600m\/s。”

“听你的。”

唐林天又点头。

“另外,我还需要一个带有非接触式扫描测温设备的大型试验台,以及相应的燃料管路和点火设备,工作温度至少要达到1600c。”

这显然跟作为冷端部件的压气机没了关系,而是常浩南为后续涡轮研究做的准备。

这得寸进尺的程度让旁边完全听不懂两人对话内容的朱雅丹都有点担心。

不过唐林天看了一眼常浩南,犹豫半秒之后还是咬了咬牙:

“也可以。”

“那成交!”

常浩南满意地伸出另一只手:

“不过我现在精力实在有限,这个试验中心,就劳烦让我老师来负责吧。”

“成交。”

两个人的四只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本章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