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华夏历史当中,一直到宋朝的时候,才开始了对弯弯的统治。

宋史中有记载:“流求在泉州东面,与澎湖岛烟火相望。”

彼时澎湖岛的汉民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他们的生活习性和劳作方式,也在不断的影响着澎湖的土着。

到了南宋时期,在澎湖建立起了澎湖巡检司,算是控制了澎湖。

只是对于弯弯岛,整个南宋的君臣一直都是放任自流的。

元朝时期,终于在弯弯岛设立了澎湖巡检司,这也是第一个华夏内陆政权,在弯弯设立了行政权力机构,算是把弯弯纳入了统制。

流求这个名字,也正式更名为【琉球】。

直到清朝康熙年间,这才正式在弯弯上设立府县,正式将弯弯纳入了华夏的版图之中。

赵灵笙前世直到噶了,都没等到弯弯回到祖国的怀抱,现在成了南宋的女帝,可还不得把弯弯这块地给盖上大宋的章啊。

更何况流求真的是一个好地方,出产的热带水果就不说了,也是一个种植水稻的好地方,大多数都可以做到一年两熟。

更何况流求还有诸多深水良港,可以作为大宋海军的基地之一,无论是造船、训练海军都是非常好的地方。

即使赵灵笙死后后代子孙不肖,流求被经营上百年后,也可以学着常凯申退守流求,总比退守崖山那地方强多了吧?

所以赵灵笙是必须要拿下流求岛的。

贾涉听到赵灵笙要将流求岛纳入大宋版图,不由得皱起了眉头,问道:“官家,流求地处蛮荒,何必空耗国力去将之纳入大宋版图?这样岂不是得不偿失?”

贾涉的话,也算是南宋臣子们的心声了。

现在大宋连金国、蒙鞑都打不过来,去占领一个没啥大用的流求岛,简直是吃饱了撑的。

赵灵笙也知道此时想要完全占据流求是不可能的。

南宋设立的沿海制置司,虽然在各个沿海省份都有水军,不过却几乎都是以防守为主的。

驻扎在平江府许浦镇(今江苏常熟东北)的水军,是南宋规模最大的平江许浦水军,也不过只有万人左右。

除去搞后勤、维修、吃空饷的人数,其实可战之兵最多也就五千。

想要靠着这样一支水军,把流求岛打下来是不现实的,更何况这些水军还担负着防守东南沿海的重任呢。

赵灵笙说道:“贾卿,朕并非要你完全占据流求岛,只需要在流求岛占据一个良港,再依托于当地的木材等资源发展水军,那也可以算是将流求岛纳入我大宋版图了。”

听到只需要在流求岛占一个港口,贾涉大大的松了口气,

此时流求岛山高林密、瘴气遍布,一般人根本无法在这里生存。

更何况还有数万处于渔猎阶段的土着,想要将流求岛完全收复,不付出惨重的代价是不可能的。

如果只是在距离澎湖巡检司最近的地方,建设一座过得去的港口,这个要求相较于占据整座岛屿就要简单太多了。

“臣领旨。”

贾涉没有再提出什么要求,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赵灵笙也轻松了不少,随口问道:“贾卿,我大宋的沿江制置司和沿海制置司,各有多少兵马与战船?”

沿江制置司是管理长江、淮河流域的所有水军,沿海制置司是管理东南沿海各地的水军,并非寻常的那种某某路制置使。

贾涉对这些数据倒也熟稔,没多想的就回答了出来:“官家,沿江制置司在江淮要地都设有水军,共计有十三处水军,每处水军人数、战船不等。”

“且沿江制置使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造船,所以臣现在只知道有步军、马军约八千人,水军约三万三千人,战船三千余条。”

“还有制置使亲领的沿江制置使司军,驻扎在建康,有两万人左右上千的战船。”

赵灵笙想起自己以前看的账簿,沿江制置司每年的军费差不多在1000万贯,她记得去年只拨付了差不多500万贯,剩下的这500万贯沿江制置司怎么来的?

把这个疑问询问贾涉后,贾涉回答道:“沿江制置司除了每年划拨的钱粮之外,每次作战之后都会给予大量奖赏,除了这些外,还做些生意来获取军费,比如酒、盐、茶、药铺、典当、借贷都在做,其中酒占据了大头。”

赵灵笙听后不由得无奈的摇了摇头,南宋的水军居然被逼得自己做生意赚取军费,可见南宋的经济情况恶化到了什么情况。

只是一个沿江制置司每年就是1000万贯的军费,难怪南宋的财政吃不消了。

沿海制置司的人和战船略少一些,大多集中在建康、临安这些沿海大城市周边,尤其是临安更是被几支水军拱卫,每年的军费也少不到太多去。

赵灵笙真的是头疼啊。

水军虽然依靠经营勉强能做到收支平衡,其实也是将原本的国家的税收,由水军直接收取了,最大的受害者其实还是南宋朝廷。

赵灵笙登基以后的这段时间,一直有在做自己光复元年开始的五年计划,她设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只有两个目标。

一是想方设法的搞钱,至少让每年多收入三千万贯,让朝廷摆脱财政危机。

二是整饬军备,新建包括定北军在内的十支新军,将厢军改组成为民团的事情基本落实,原有的禁军经过训练有一定的战斗力了。

将不合格的武器装备,能回炉的回炉,不能回炉的全部淘汰。

至于冗官、冗费的事情,赵灵笙暂时还不打算动。

这一动就是动既得利益者的蛋糕,没有属于自己的铁杆军队镇场子之前,赵灵笙动这两者就是自找死路。

自古以来的改革都是血淋淋的。

赵灵笙觉得自己在改革完成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个诸如屠夫、杀神之类的称号,说不定还能有让小儿止啼的特殊效果。

在某些人的话本里,自己也会变成残暴不仁、荒淫无度、三千面首的千古昏君。

宋代的庞籍、潘美不就是因为这个被丑化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