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停了停:“何大人为拯救灾区民众,毅然决然献出自己的生命,臣不敢与之比肩,更不敢奢求此等谥号,若来日臣逝去,陛下能用次一等的文忠、文襄作为追封,臣便死而无憾了。”
作为辅佐君主登基立国的开国功臣,只要刘墉不犯原则性的大错,死后肯定跑不了一个配享太庙的荣耀。
刘墉原本不在乎这些谥号追封,毕竟那是死后的事情,现在人还活着,就先说死后怎么样,难免有些晦气。
无奈,‘文正’二字的谥号实在是太好了,太让人心动了。
除非是无欲无求的圣人,否则没有哪个臣子能拒绝‘文正’二字的诱惑?
一般来说,同一朝的皇帝,将‘文正’送出去之后,就不会再赐给第二个人。
若要死后追谥‘文正’,就必须等皇帝驾崩,下一任继承者登基,才有这个可能。
金凤既已将‘文正’作为谥号赠予何明泊,刘墉认为自己活不过女皇,自然不敢奢望,那就厚着脸皮求个文忠、文襄吧。
他的偶像,也是他最喜爱的文人苏轼,死后谥号便是‘文忠’。
与偶像用同一个谥号,那也算一件美事。
金凤深深看了他一眼,笑道:“好,如你所愿。”
刘墉大喜,连忙拜道:“多谢女皇陛下!”
金凤之所以下旨辍朝七日哀悼,却不立马追封,而将自己关在养心殿一天,除了悲痛何明泊逝去,也是在纠结谥号的问题。
她岂不知‘文正’这两个字的分量有多重?
在听到何明泊死讯的那一刻,她就在纠结,该不该以‘文正’二字作为谥号。
毕竟追随她打天下的,不乏精干之才,也为王朝的建立与建设做了不少实事。
她历来赏罚分明,只要有功,不吝啬厚赏。
‘文正’作为文臣谥号的最高配,自然是最有分量的奖赏之一。
可想到何明泊用性命救了几十万灾民,‘文正’分量再重,还能重得过几十万生命吗?
思虑再三,金凤还是决定给他谥号‘文正’。
刘墉以为自己熬不过金凤,退而求其次,选择文忠、文襄当谥号。
却没想到,在几十年后,金凤会提前退位,将皇位传给她的孩子。
到刘墉以八十多岁高龄病逝时,金凤的继任者已经当了很多年皇帝了。
结合刘墉的功绩和风险,这个‘文正’的谥号,兜兜转转几十年,还是落在了他的头上。
只是,同样是谥号‘文正’,太祖皇帝文正的含金量,还是要比太宗的高出三分。
随着‘文正’谥号的给出,何明泊之死,又一次震惊了天下。
这个大半生默默无闻,被时代严重辜负的迟暮英雄,终于让人看到了他的闪光。
总结他的一生,既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不幸在于,生错了时代。
面对是大清这样腐朽昏庸的朝廷,皇帝任人唯亲,官员群体贪腐成风,重满轻汉,注定了他半生的碌碌无为,大好的青春就这样白白消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