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就是集中在附近的小学、初中、高中,接下来这段时间就让李妈去观察观察哪个地方适合卖早餐。
主要也是考虑到大学生的话基本都是在学校食堂吃的居多,少有会为了一趟早餐出校门的,而且说实话,大学食堂的伙食真的和其他地方比算不上差的。
小学、初中、高中就不一样了。
首先小学生要是想吃点儿什么,缠着爹妈虽然可能少不了挨揍,但是大多数家长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会给孩子买了了事的。
到了初中、高中的学生,大家手里多多少少都有点儿钱了,而且学生没赚钱不比大人,更舍得花钱。
现在就是找找哪个学校的学生看着有钱一点儿,学生多一点儿,那到时候摆过去生意也好做一点儿。
母女俩人一分析对于卖早餐这个事情简直是越来越有信心。
赵媛看着李倩脸上激动的神色,也很为她们高兴,自李倩带着妈妈来了省城之后,他爹那边一直也没有来人,还算是安稳。
想到这里,赵媛心里又想起一件事:“你老家那边,你妈和你爸手续办理都理清楚了吗?”
李倩有点儿疑惑,什么手续,已经远离了他爸,他爸也没有追来。
一想到从前看小说、看电视的时候,很多主角先是烂在原生家庭里走不出来,后来主角好不容易脱离家庭,发家致富,刚过上好日子,就又被人扒上来吸血。
而往往这些吸血鬼都不是多好解决的,能厚着脸皮吸血的人,往往道德底线低到没有。
而且会有一套他们自己觉得很是合理的逻辑。
要是想要和这些人讲道理那是没有用的,正常人的逻辑是无法说服这些人的。
不把你折磨到死、吸完最后一滴血誓不罢休。
虽然这些人的逻辑无法理解,但是该说不说杀伤力还是挺大的。
就说你在单位好好上着班儿,一个和你有血缘关系的长辈,突然来你单位闹事儿,即使和同事领导都解释的清楚,但是这种事情影响也不是很好,同事也会心里对你有意见。
更不要说往往这种事情是解释不清楚的,毕竟不是人人都盼着你好,总有一些搅屎棍儿把事情引导到你不希望的方向。
所以每每看到类似的情节赵媛都恨不得钻进书里,把这些吸血鬼给打死。
虽然不清楚李倩和她爸爸的关系怎么样,但是一个家暴又出轨的人她的人品在赵媛这里是一点儿保证都没有。
但是这个年代的人普遍对于执法机构是有些恐惧心理的,赵媛想着最好还是能有一些书面证据之类的留下,这样以后万一李倩被找上门儿,有把柄或者说证据之类的东西捏在手上总是好一些的。
李倩是她的舍友,同住这么久也是有些感情的,赵媛还是希望她以后能过的顺遂一点儿的。
赵媛的话听的李倩心惊胆颤的。
她以前是没想过这么多的,只想着走远了之后,自己爸找不到他们母女,以后就各过各的就行了。
而且她也不觉得自己爸会从大队出来走那么远来找她。
虽然因着她爸对她妈做的那些事情,她爸在她心里的形象有了些变化,但是毕竟从小到大她爸对她还是不错的。
所以当初知道了家里的事情,其实她心里也是很痛苦的,没有办法在这两个人中选择哪一方。
唯一能做的就是先把自己妈带走。
至于李爸,她也从来没想过就彻底不管她的,不管再怎么说爸爸都把她养大了,还供她念书,这才有她考上大学,这些事情,李爸养她小,她必须要养她老。
李爸对不起她妈,但是没有对不起她,她只能把父母俩人以后的生活肩负起来。
这是一直以来她的想法。
但是这会儿不得不说赵媛的话在她心里留下了一些痕迹,接下来一路上李倩都有些沉默。
俩人并排走在一起,赵媛看的出来,李倩把她的话放在心上就放心了。
万事提前有点准备总是好的,做好最坏的打算,那么即使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也能及时应对。
等快到的时候,几人兵分两路。
左月几人见李倩有些蔫巴,不知道她和赵媛说了些啥,问也不说,也没有硬问。
陈洁牵着自己的女儿几人一起进了教室。
要说陈洁不管是对几位舍友还是班里同学老师都是感谢的。
自从把女儿从娘家带过来学校,这之后都是她在哪儿女儿就在哪儿。
在宿舍的时候,宿舍多一个孩子难免有些不方便,几个舍友虽然有时候也有抱怨,但是平日里有啥不满的都知道避着女儿和她说。
有点儿吃吃喝喝的,也会投喂女儿,陈洁觉得有这样的舍友已经很好了。
还有班里的同学还有老师,平日里她带着女儿上课,老师从来不说什么。
班里的同学除了在最开始带女儿来教室的时候有些惊讶,也没有人说什么,后来偶尔还会有人来逗女儿玩儿。
大家都没有什么恶意,彼此理解。
至于为什么不把女儿送到丈夫哪儿带带,那肯定是不行的,且不说一个大老爷们儿带女儿不方便,就说俩人不在同一个学校,平日偶尔把女儿送过去让丈夫看会儿都不太方便。
即使两个学校再近也不像在家里啊。
好在自己女儿也是乖巧的很,从来不闹人,知道在教室里保持安静。
给她一本小人书就能自己一个人安安稳稳的看一节课,像个小大人一样,有时候她自己都觉得女儿简直就是天使宝宝。
时间久了,有时比一些大人都坐的住。
陈洁觉得自己女儿以后学习一定不会差,看书的那股劲儿简直就跟做研究一样。
小小年纪就能看的出有点儿做研究的范儿 ,想想陈洁就感觉自己有股老母亲老怀甚慰那种感觉了。
最是让陈洁激动的是,最近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了。
是的,前段时间他们终于在省城也买了房子了,在这个城市里终于又有了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