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历史直播:我用天幕改变历史 > 第106章 研究路上波折不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个株,一个系,虽只是改变了一个字,意义却是天差地别。

虞美人也不卖关子,跟大家简单说了一下什么是雄性不育系。

[雄性不育系,是袁隆平在《水稻雄性不孕性的发现》中提出的。

也是在这里,他正式提到了通过培育水稻“三系”,及利用配套方法,来进行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和思路。

还运用大量详细的科研数据,阐述了杂交优势大幅度增产的前景。

而所谓的“三系”,即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复系。]

虞美人不解释还好,一解释,各朝代众人的眼里就开始转蚊香了。

对不起,这三系什么的,他们实在是听不懂。

明朝。

记录的人更是痛苦面具,整个人都迷迷瞪瞪的。

但不管了,先记上再说。

朱棣也头疼,这件事情果然还是他大明人才做比较合适。

他这个好不容易登上皇位的,还是安安心心当自己的皇帝吧。

听不懂,实在听不懂。

……

虞美人也知道,让第一次接触这些的,完全听明白太过困难,但没关系,能听懂一点点,对于她来说,就已经是大胜利。

[听不明白没关系,等我先来一通名词解释,大家应该能明白一些。

不育系:这个大家都知道,我之前也说过不止一遍,就是在水稻自身的花器中,雄性器官发育不完善,其雌性器官发育正常。因而不能自交,只能借助于外来水稻花粉,才能结出种子。

恢复系:是指某一品系的水稻与不育系水稻杂交后,能使二(子)代恢复雄性可育特征。

恢复系就是在不育系的基础上,让优质的,杂交后的高产水稻,能够自主生崽崽。

保持系:指的是不育系本身的花粉是不育的,不能通过自花传粉繁衍,具有不育特性的后代。

然后,在这个前提下,必须要有一个正常可育的特定品种,给不育系授粉,使不育系的后代仍保持其雄性不育的特性。

这种能使不育系性能—代一代保持下去的特定父本品种,称为雄性不育保持系。

简单来说,保持系就是,在不育系的基础上,手动让天阉水稻的子子孙孙都成为人工太监。

天阉难找,太监易得,就是说的这个。]

明朝。

不少女子听天幕上,虞姑娘一口一个天阉和太监,整个人羞红了脸。

后世的女子,说话要不要这么大胆劲爆。

在他们这里,这样的女子可是嫁不出去的……

但后世女子能50岁一婚。

会没人要的……

但她们自己能挣钱。

会被人指指点点的……

但她们身边的人好像都已经习惯了,有意见的也被虞姑娘自己给骂回去了。

就……

仔细想想,虞姑娘如此行事,好像对虞姑娘好像也没啥影响啊。

迷茫jpg。

另一边,听完虞美人的名词解释,不让农学家们最先懂了。

虽然还是有些不明白的。

不过没有关系,在地里多试几遍不就明白了。

实验田什么的,身为老祖宗的他们老熟悉了。

……

[大家要记住这个“三系法”,因为正是这个“三系法”,奠定了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的位置。

1964年五月,袁隆平在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文后,很快引起高度重视。

但因为一些原因,研究只能被迫中断。

索性,在1967年的4月,袁隆平起草“安江农校水稻雄性不孕系选育计划”通过。

于是,在同年6月,袁隆平、李必湖、尹华奇组成的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组,正式成立。

研究也终于走上正轨。]

这一波三折的,看得各朝代众人只觉得心惊肉跳。

一开始不觉得什么,现在仔细一算,从袁隆平大学毕业当教师,到如今才走上正轨,就用了快十年的时间。

想到这的人,都齐齐倒抽一口气,这一行,果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下去的。

他们也总算明白,天幕之前说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了。

这还真不是性情急躁,静不下来的人能坚持下来的。

前面就已经如此困难了,后面应该就容易了吧。

一定是这样的。

他们衷心的祝福,也笃定着。

……

但现实却是让人遗憾的,虞美人想到后面,叹了口气,但还是说。

[但这条研究杂交水稻的路,却并没有因此一帆风顺。

一开始其实是很好,很顺利的。

直到1968年5月18日晚上,袁隆平团队好不容易培育的700株秧苗,一夜之间,被人拔了个精光!

这可是从1964年到1968年的所有努力啊!

杂交水稻之路,差点就要重新开始。

一生无坚不摧,在别人的质疑诋毁中也十分坚强的袁隆平再也扛不住了。

那个时候的袁隆平浑身直打寒颤,更是在泥地里呆坐了许久。

最后,还是不放弃,拿出他之前在稻田里寻找的劲头,终于在四天后,袁隆平和助手,从枯井中,找到了还幸存的五棵秧苗。]

百姓问完,简直要气炸了。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歹毒之人。

“到底是谁,这也太恶毒了吧。”

“就是说啊,别让我碰见他,信不信我呸他一脸。”

“踏马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我看能做出这事的人不是智障,就是脑干缺失。”说这话的百姓气的,直接把他从天幕那里学过去的骂人词汇都用上了。

瞬间引起了一系列附和的声音。

……

[辛辛苦苦找到了五棵幸存的幼苗后,对待水稻如同老父亲一般的袁爷爷觉得这样不大行。

犹豫半晌,选择离开安江农校,离开妻儿老小,他们跑遍了湖南、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就是为了找到更多雄性不育株。

但两年过去了,对于雄性不育株依旧一无所获。

而在这期间,又发生了很多事情。

原来,他在云南的时候,他们遭遇了7.2级的滇南大地震。

大家现在不用知道7.2级是什么,只要知道,是非常非常严重的天灾就好。

然而,在这一次地震中,别人都忙着逃命,袁隆平团队却一次次冲进危房中,抢救那些珍贵的种子。

他们说,“种子都要下田了,我们怎么能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