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如今天下刚刚一统,正是休养生息之时,皇帝又开始对军队动手了,而且还是从没有过的大动作,这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李旭这是咋了。

如今经过李旭明说,众人才了解了事情原委,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李旭竟然要离开这个世界,他们怎么办?

看着众人情绪有点低落,李旭开玩笑的安慰道:“不要沮丧嘛,也不是永远见不到,别忘了你们是怎么来的?未来的事谁又说得准呢?”

众人翻了个白眼,你还不如不安慰呢,这样一说,大家更伤心了,不过想到还有近十年时间,他们觉得还是有时间的,正好利用这个时间把未完成的事情都做了。

看到大家对他的做法都持支持态度,李旭很是感动,他从来没有把这些人当成数据看待,这都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不是Npc,更不是数据,而是和他一起经历过风风雨雨的生死兄弟。

对于要带走的人,李旭给他们放了长假,每人配备五十名御林军,享有爵位和食邑,不再管理军政要务,让他们可以在未来几年中尽情的玩耍。

众人对于李旭的做法都很感动,起码皇帝没有把他们当牛马对待,这点值得表扬。

得到心腹大臣的支持,李旭开始对军队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开始让要走的人慢慢淡化出民众视线。

他自己也计划等改革完成后就慢慢退居幕后,把太子李浩推上前台,大明的未来还得靠他来走下去,自己不可能一直为他保驾护航,他也该经历风雨了。

大明实行的也是九品中正制,不过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若干职位。

比如新增的五军都督府中,各统帅部设立一名主官,若干副官,主官为大都督,正一品,副官为副都督,正二品。

各地军团都督为正三品,副手为正四品,军长为正五品,副军长为从五品,营校尉为正六品,副手为从六品,军司马为正七品,副手为从七品,军侯为正八品,屯长为正九品,队长为从九品,这就是军队最低品阶的军官了,再下边的什长、伍长等就属于不入流了,只有俸禄没有品阶。

大明的内政系统也发生了改变,各地郡城长官为太守,行省长官为总督,八府长官为府尹,三都长官为留守,自治区长官为区长,特别行政区长官为州长,平时各地长官只有行政权力,没有军权,战时城防军守各地长官节制。

三都留守、八府府尹、四区区长、瀛洲州长还有各行省总督属于平级,级别正三品。

行省一般都比较大,下辖三到五个郡,郡级长官为太守,级别为正五品,每郡又下辖若干县城,县城主官为县令、县长。

人口上万户的称上县,长官为县令,县令为正八品,万户以下的为小县,长官为县长,县长为正九品,小县只有县丞,为从九品。

大县则设有县丞、主簿、县尉都为从九品,再下边的就属于不入流,只有俸禄没有品阶。

民事其实和军事差不多,县令受太守管辖,太守受总督管辖,总督直接对朝廷负责。

吏部每年会派出官员对各地官员进行考核,考核优秀者朝廷会给予奖励,对于不合格者朝廷也会给予处罚,连续两年不合格,证明你已经不适合这个位置了,还是退位让贤吧。

没看到那些学府中的毕业学员们已经望眼欲穿了吗?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的大明已经面临僧多粥少的场面,每个毕业的学员都会被派往各地实习。

实习期为一年,一年后返京,到时候实习地的主官会给予实习者评价,吏部也会派出人员核查,如果所报属实,吏部就会根据评价对这些学员进行分配。

如果没有合适的位置,学员们也可以主动申请到各地去担任副手,用以锻炼自己的行政经验,好在将来有补缺的时候,自己能尽快上手。

对于自己的儿子们,李旭也给出了安排,藩王的封地不允许在中原地区,李旭已经描绘出了全球地图,在上面标注出前世各国的位置,当然了,他记得不是那么全,大部分地区还是准确的。

让藩王们自己在大明以外选择一个区域,朝廷会给他分派官员和士兵,士兵大概万人左右的规模,到时候由藩王们带领着去开疆拓土。

地盘划给你了,能不能打下来是你的事,打下来能不能守住也是你的事,但是各藩国每年必须向大明上贡自己国家四分之一的产出,上贡十年,十年后每年上贡是十分之一就行,这是他们借助大明兵将钱粮的代价。

这就相当于,大明出人出力出钱出粮,然后藩王们去打天下,打下来的地盘大明不参与管理,由藩王自己管理,但是你当初借的东西,你得想办法还。

你也可以不还,那就是还没到地方呢,人先没了,这就不用还了,也不是李旭心狠。

纵观史书,历朝历代对于皇室子弟,不是进行分封,就是极力打压,要不就是同室操戈,为了避免这些事情发生,李旭只好给出这么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纵横历朝历代对于皇室子弟和功臣集团的做法,商朝也是实行的分封制,不过由于“兄终弟及制”,导致商朝的王室一直都在自相残杀。

周朝吸取教训,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又进行了分封制,导致全国各地都是国中国的现象,最后中央势弱,压制不了诸侯国,导致后来出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局面。

秦朝完成了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不但是地盘一统,就连文字、度量衡都进行了统一,真正实现了书同文车同轨,可惜二世而亡,也没有实行分封制,更没有定下嫡长子继承制,始皇帝死的太突然了,大部分皇室子弟都还聚集在咸阳,被胡亥一锅端了个干净。

刘邦在建立了汉朝后,也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更是开始大封诸王,导致文景时期诸侯国势力极大,一度威胁到了皇权,在景帝时期由于景帝采用了晁错的削藩令,导致了七王之乱,幸亏周亚夫力挽狂澜,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武帝时期实行了有史以来第一阳谋“推恩令”,推恩令是特殊时期的产物,他只适合汉武帝时期,也属于无解的,推恩令的精髓在于,你明知道他的危害,却没办法去解。

以前诸侯王都是实行的嫡长子继承爵位,现在却成了所有儿子平分遗产,有机会成为一地之主,谁想做个闲散人?哪怕诸侯王明知道推恩令的危害,可也不能阻止他的儿子们互相争权夺利。

可这种政策也有不好的地方,这样下去皇室子弟越来越多,地盘越来越少,最后面临的是封地被收回,更有甚者,连生计都成了问题,君不见刘皇叔都只能卖草鞋为生吗?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董卓进京乱政,各路诸侯揭竿而起,经过十几年的混战,最后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最后却被司马老贼窃取了曹魏的果实。

司马家得位不正,为了防止别人效仿他们,最后实行的也是大封诸王制,司马炎由于继承权的问题,无奈选择了嫡长子继承制,可惜他的嫡长子是个傻子。

妖后贾南风出面干政,她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然后联合别的诸侯王进京,又诱杀了他们,这严重刺激了别的诸侯王,他们群起而攻之,打着清君侧的名号进京勤王。

引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没有胜利者,西晋精锐被战争消耗殆尽,最后出现了五胡乱华的局面。

北方大地进入了二百多年的黑暗时刻,这段时间文明被摧残,秩序被打破,道德被践踏,汉人一度差点灭种,他们争先恐后逃到南方。

史称“衣冠南渡”

从此东晋一蹶不振,皇帝靠世家大族的支持才得以上位,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神奇局面,连皇帝都朝不保夕,何况是皇室子弟了?

中原大地经过两百多年的乱战,最后在杨坚手中实现了又一次大一统,可惜杨广骄奢淫逸,又太心急,老想几百年的事情用几年就做完。

三征高句丽,隋军前后投入上百万兵力,如果加上民夫,估计都超过五百万了,杨广又修建隋唐大运河,频繁的战争加上繁重的劳役让百姓苦不堪言,隋末各地爆发农民起义,最后太原李氏借助关陇集团的力量一统天下。

李二凤发动玄武门之变,囚禁李渊,诛杀李建成、李元吉,更是把他的侄儿们屠杀殆尽,他的做法为唐王朝开启了一个很坏的头。

李二凤晚年更是为了鞭策太子,故意宠爱魏王李泰,殊不知这种做法和他在玄武门所做的事情有何区别?最后太子李承乾被迫造反,又被贬为平民,最后郁郁而终。

在经历了武则天上位,武周代唐后,李氏子弟被杀死一大批,后来李隆基继位,晚年又爆发安史之乱,从此唐王朝的鼎盛时期一去不复返。

大唐王朝在藩镇割据中逐渐丧失了掌控权,在朱温代唐后,中原大地又一次进入了黑暗时刻,前后经历了五代十国二百多年的乱世,中原人口锐减,百姓民不聊生。

真正的“白骨殷于野,千里无鸡鸣。”

累累白骨诉说了王朝的变迁,更见证了历史的进程。

北周在经过两代雄主郭威和柴荣的治理下,国力蒸蒸日上,已经有了一统天下的气魄,可惜郭威柴荣都不是长寿之相,最后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从柴家孤儿寡母手中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北宋王朝。

赵匡胤深知兵权的重要性,上位第一件事就是“杯酒释兵权”,赵匡胤的重文轻武在下几任皇帝的推动下更加愈演愈烈,从此宋朝开启了一个羸弱的时代。

一个经济文化足够发达,武备却极度松弛的时代,那真是打谁都打不过,你说你打不过强大的蒙古,猛如虎的后金、如狼群一般的辽国,这个有情可原,他竟然连偏安一隅的西夏还有大理都打不过。

那真是打输了割地求和,打赢了还给人家钱,这种奇葩王朝真不多见。

蒙古统一了中原后,也建立了国家——元朝,蒙古实行的也是分封制,不过人家是往外边封,给你军队人口,你给我去外边打去,打下多少地盘都是你的,所以蒙古帝国才能横跨三州。

可惜盛极而衰,后期的蒙古贵族们只知道享乐,根本不顾百姓死活,在元末终于爆发了农民起义。

一个连小说都不敢那样写的人横空出世了,他给地主家做过长工,放过牛,当过和尚要过饭,最后在一群义军中脱颖而出,建立了一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大明王朝。

老朱倒是有前边王朝的失败经验,可他的做法是什么?封分诸王分镇九边,然后明朝的藩王越生越多,他们却不事生产,全靠朝廷供养,刚开始还好,毕竟藩王数量少,朝廷还能养活,等藩王数量多到一定程度后,那就会成为朝廷的负担,大明朝的灭亡,和这个脱不了关系。

至于被李旭选中的那十个人,则是整天游山玩水,要不就是待在家里整日斗鸡遛狗好不快活,让其余人看了直眼红。

工资不少拿,活是一点都不用干,这搁谁不羡慕?可惜这个羡慕不来,他们没有被选中,怪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