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贞观合伙人 > 第463章 义务教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百姓整体的识字率上去了,才能开民智,社会才会爆发性的发展。”

李二用手指有节奏的敲打着书案,说道:“先生的意思,朕明白了,只不过,提到免费教育,而且是全国性的,这个政策实施起来,目前来看,有难度啊。”

“是啊,而且办学这东西不光是说说,场地、学堂、教师的束修,这些都是钱啊……”

李二一听到钱,顿时有些脑壳大,想了想说道:“那如果这个办学交给先生所说的慈善组织呢?”

李丰田摇摇头道:“不行,虽然慈善组织未来也会开设一些学习的项目,但是偏手艺项,而且,这是关于全体百姓的,必须由朝廷出面才行。慈善组织资金不稳定,这种需要持续不断的政策,不能交给慈善组织。”

双方再一次沉默。

最后,李丰田说道:“陛下,要么还是用老办法,采取先实验再推广的办法?”

“哦?先生有什么想法?”

“陛下,一下子推广到全国,肯定是不现实的,但是仅仅在京兆一带,天子脚下,还是应该可以办到的,我们可以试试?”

“嗯,如果是小范围内的先推广,先积累一些经验,如果成果显着,也方便逐步的推广。”

“所以,陛下看这样如何?臣想,先将长安分成几个区,然后盖建一些学堂,然后根据区域让符合年龄的孩童都入学。当然有条件自己请先生或者去私塾的,可以不去。”

李二闭着眼,想了一会,说道:“那么先生,假如,朕是说假如,这些百姓中的孩子,经过三年的义务教育后,发现真的有学习方面的天赋,那该怎么办?总不能让这些天才泯灭于众生吧?”

“这……”李丰田顿时没了词。

是啊,义务教育的确是保证了文化水平的下限。

但是,就如李二所言,真发掘出了天才,难道还让他去泯灭于众生?

二人又沉默了。

这里面涉及到的问题太多了。

尽管现在科技院的势头很猛,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来看,无论是主流也好,百姓也好,还是比较认这传统的科考。

尤其是年龄大一些的,寒窗苦读十载,然后你告诉我说,我之前的努力全白费了?

如果这么一刀切,这天下的学子还不得乱了不成?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抛弃老一代的人前提,培养出新生代,待得新生代成长起来后,原生代也老去了,这样就可以完美的过渡过去。

李丰田皱着眉头,不断的在脑中筛选着后世的东西,希望可以找到灵感。

突然,“附大”一词,出现在李丰田的脑海中。

对啊!后世许多机构为了培养自己的人才,都会办学,尤其是医疗口,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某某医院附属大学,当然也有先有大学后有机构的,如某某大学附属医院。

但是不管怎么说,李丰田似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在科技院不缺钱,而且自身也是在培养人才,虽然目前的人才来源还是从科举那边过来的。

但是,多一个选择不是更好吗?

成立一个专门培养这些优秀学生的学院,花不了多少钱,不光解决了天才去处的问题,还多了一条选拔人才的路!

当然,这人也不是你想进就能进的!

划分出那么多区,那是需要经过考试考核之后,经过筛选才能进入的!

这应该就是高考的雏形了吧?

从大唐就开始卷起吗?

李丰田内心有些苦笑。

但是没办法,为了更多的人才不被埋没,为了民族更加的进步,开卷就开卷吧!

古代没高考,不也卷的不要不要的。

我不应该怕卷,而是想办法要给百姓们更多的选择。

李丰田相信,每个人,天生都是自己的才能的,不适合读书的,不代表不适合去做别的,只要自己尽量的能给所有人都找到合适的路,那么,就应该没有所谓的卷不卷了吧?

李丰田将自己的想法跟李二说了一下。

李二眼睛一亮,说道:“这个办法好啊,也能如先生所言,培养更多的人才。”

“既然陛下也同意,臣就回头先去准备准备,至少,得有第一批的老师吧?用这些传统的儒生去做义务教育,应该是不行的,这方面,我只能去科技院要人,让他们先拿出一部分教师才行。”

“没错,况且,即便是仅仅京兆一地,想要将学院学府建立起来,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还有,陛下,关于这个学科,陛下有什么想法吗?”

“先生可是有什么想法?”李二反问道。

“臣认为,这义务教育不宜设置太多的课程,臣认为,开四门课就行。”

“都是哪四门?”

“第一门就是识文断字,不讲经史子集,只教认字,至少三年义务教育后,识得常用字。”

“嗯,这是必须要做的。”

“这第二呢,就是基础数术。就是讲解一些生活中常见常用的数术,包括算法、公式等,以达到日常的运算没有问题。”

“善!”

“这第三呢,就是思想教育课。要让他们知道,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要忠于国家,如果一个连自己国家都不爱的人,那么他再有能耐又如何?这里还包括了一些素质课,例如要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等这些利于社会稳定的课程。只有这样,当国家遭受困难的时候,百姓们才会万众一心团结起来,共渡难关!而不是当强盗们都杀到门前了,还抱着一丝‘谁来都一样’的那种麻木的心里。”

“大善!先生说的这条,非常符合朕的心意!”

“这第四,就是历史课,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们曾经都经历过什么,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同时,要他们从小就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幸运,生在了一个伟大的国家,一个伟大的民族!不知祖先的荣誉,后辈们又何有心思再铸祖先的荣光?”

“好!先生之言,甚合朕意!朕可以想象,当以后整个大唐都以自己为唐人而傲,那何愁社稷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