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胡闹吗?这样会惹得和天下读书人为敌,跟官员和商人地主为敌啊!寻死之道啊!唉!”
宋献策是河南归德府永城县人(后世的河南商丘永城市),精通奇门遁甲和占卜之术,有一颗爱国爱民之心。
自从跟闯王以来,除暴安良,帮李自成设立官府,分田到民,结束了走一路抢一路的行为规范。
开始了有意识的领地思想。宋献策和李岩关系很好。李岩是河南开封杞县人,和宋献策是河南老乡。
现在李岩由于得罪了牛金星,被安排了副军师闲置。李岩的思想和宋献策一样,希望严明军纪,善待明朝降官。
刚开始跟李自成时,宋献策和李岩提了很多好的策略,都被李自成采用,才使得李自成迅速发展壮大。
然而进了北京后,军纪败坏,又整死了明朝旧臣,这样会动摇大顺国根基的啊,一阵头大。如此不是明君啊?宋献策找来李岩商量对策。
李岩和宋献策在书房里,商量足足一个时辰,李岩灵光一闪,有了,卖官位,卖官也比拷打明朝旧臣官员强啊!两人一合计,得来,进宫吧,立即进宫。
宋献策和李岩进的宫来,天色已黑了,李自成正在吃饭。
宋献策和李岩躬身施礼:
“参见大王。”
“献策和李岩来了啊,来一起吃饭,有什么急事这时候过来?”
宋献策恭声道:
“大王,魏藻徳死了,家被抄了,这样会和所有投降的文官为敌。
臣和李岩军师商议有一策,可以挣得更多军饷,还可以让他们心甘情愿拿钱。”
“哦...”李自成放下筷子,一脸兴奋道:
“先生快快讲来。”
宋献策整理一下思绪说:
“大王,按照官位捐钱。
比如想当知府的十万两,按照官位大小捐钱。
想当大顺国的官就捐钱,官位越高越贵,这样既可以资助大顺国粮饷,也可以当官。有利于我们缓解眼前困局。”
李自成眼睛一亮:
“对呀,不愧是我的好国师,好军师啊,就是脑子好使。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和李岩来处理,来人传旨,让汝侯放人。”
李岩恭声道:
“大王,此事交由宋尚书为好,他是吏部尚书名正言顺。”
李自成想了想道:
“好,献策,此事就交由你来完成。”
第二天早朝,大顺国贴出告示,捐钱就可做官。
规定:北直隶,山西,陕西,河北所有府县:七品一万两,六品官五万两,五品官十万两,四品官二十万两,三品官五十万两,二品大员八十万两,
一品大员一百万两。
六部尚书九卿二百万两。
好嘛,留在北京的明朝官员群情激动,认为不合理。
有人直接上书李自成要求按照儒家思想治国,结果,李自成召见,让其解决目前军饷和军粮问题,当即哑火。
早朝,吏部尚书宋献策,启奏:
“大王,明朝旧臣,原兵科给事中龚鼎孽,愿意出一百万两白银,外加一百万担粮食。以谋取六部官职。”,
李自成闻言大喜道:
“好,好,好,龚鼎孽实乃大顺国忠臣,你看给他哪个官位合适?”
宋献策道:
“大王,我们大顺国目前刚刚立国,最缺的乃是教化,继续科考取士。礼部尚书比较适合龚鼎孽。”
李自成沉吟片刻说:
“爱卿,此言有理,这是第一个支持大顺国的良臣,本王亲自接见一下的好。”
“大王圣明”
宋献策一记马屁送上。
“宣,龚鼎孽上殿受封。”
龚鼎孽家境豪富,纳江南名妓秦淮八艳之一的顾横波为妾。
北京城破,兵科给事中龚鼎孽,本来和顾横波携手投井,龚鼎孽投井后,顾横波还没有来得及跳下去,就被家人拦住了,随后把龚鼎孽也救了上来。
作为一个死过一次的人,龚鼎孽又被刘宗敏在军营关了几天,看得开了,与其浑浑噩噩,不如寻求更高官位,有了官位也可以为老百姓多做一些事情。也可以为正直之士建立一个庇护所。
如果解决了大顺国粮饷问题,李自成就不会被逼急了追赃助饷,官员和百姓,就会少一些骚扰。历史上就有南明学子寻求龚鼎孽庇护事件。
于是龚鼎孽第一个出头,捐出大半家产,家里有上万亩地,有好几个大粮仓。粮食不够,又找朋友买了一些才筹够一百万担粮食。
龚鼎孽上的殿来,对李自成大礼参拜:
“拜见大顺王,千岁千千岁”
李自成一看,龚鼎孽一表人才,风流倜傥,露出隐隐的自信。李自成很是欣赏。当即说道:
“龚鼎孽听封:龚鼎孽衷心国事,忠贞体国,为大顺国捐献家产,资助大顺国粮饷,功劳甚大,封龚鼎孽为礼部尚书,掌管礼部,秋季开恩科,开科取士,龚鼎孽为主考官。”
龚鼎孽被封礼部尚书,秋季恩科主考官的消息,在明朝旧臣圈子刮起了一股飓风
原兵科给事中龚鼎孽,原本官居六品,银子一捐,粮食一送,结果一跃五级到了一品礼部尚书。
有了第一个人出头,后面的都不淡定了,与其被刘宗敏那个屠夫拷打,被逼迫拿出银子,还不如拿银子买个官做,还有机会捞回来不是?
这种心思的人很快开始行动。
宋献策家里门槛顿时被踏破了。
送来的礼物堆积如山,宋献策根据每个人捐献的数量,先定下品级,而后还要和李自成再商量谁坐什么位置,他一个人可不敢替李自成做主,那是取死之道。
很快,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各部侍郎。
以及各省巡抚,各府知府,各县知县,甚至各部郎中,各部七品官都安排完了。
主要吧,是被刘宗敏给整怕了,还有就是京城没有跟随崇祯皇帝南迁的官员,还有一千多号人呢,官员太多了,主要是,在北京上百年了,大多数人利益纠葛都在北京城。!
这下掀起了捐官浪潮。
仅仅用了七天时间,吏部尚书宋献策,忙的连轴转,终于办完所有官员任命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