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里有人问:“赵大妈,你家出甚喜事啦?”
“不会是你家兰花花的日子定了吧?”
赵春苗朝着问话的人摆摆手,刚要说什么,想了想又咽了回去,只是笑。
赵春苗没管那些人,径直跑到了秦寒舒的面前,目光灼灼地看着她。
“干妈......”秦寒舒微微害羞,她知道,肯定是赵春苗看完信了。
果然,赵春苗一把拉住她的手,嗔道:“干妈这个叫法,以后该改改了!”
“走!你先跟我回家,我有话要问你!”赵春苗模样兴奋,拉着秦寒舒就走。
刚进到周家的家门,周瑞兰就一下冲了上来,抱住秦寒舒,跺着脚尖叫。
“你是我嫂子!你真成了我嫂子!!!”
周长安站在周瑞兰的后面,背着手,微笑着点头。
赵春苗将周瑞兰从秦寒舒的身上扒开,“疯疯癫癫的,当心吓着你三嫂。”
秦寒舒脸红地纠正道:“还没结婚呢......”
赵春苗乐呵呵地道:“维光在信上都说了,结婚报告很快就能批下来,到时候你这边手续一办,就能过去领证了!”
周长安走了过来,温和地道:“他说你们已经商量好了,去那边办,家里的酒席等以后再说?”
秦寒舒点头道:“是,他说婚假没有多少天,回来办酒席的话时间太赶......让您二老还有兰花都跟我一起过去,顺便在江城玩一玩。”
周瑞兰高兴地拍手,“我要去!我长这么大,还从没出过远门呢!”
赵春苗嗔她一眼,“你舍得小杨?”
周瑞兰的表情僵了一瞬,不过很快恢复正常,道:“又不是不回来了,有什么不舍得的?”
周长安道:“等从江城回来,就把你跟杨光宇的事情也办了。争取今年你可以到杨家过年。”
这话听得赵春苗鼻子一酸,儿女大了,一个个都得离开这个家,成立自己的小家了。
“这个以后再说吧。”赵春苗道:“现下还是先忙活维光跟小舒的事。”
“是啊!”周瑞兰转向秦寒舒,问道:“嫂子,你可得好好跟我讲讲,你跟我三哥到底是什么时候在一块的?他过年回家探亲的时候,没发现你俩有什么不对的啊!”
赵春苗对这个也很好奇,拉着秦寒舒进了屋坐到炕上,泡了壶高沫放在炕桌上,同周瑞兰一起,两双大眼睛如出一辙地望着她。
秦寒舒顿了顿,缓缓说道:“其实,那时候就已经......”
***
傍晚时分,赵春苗破天荒的往妇女们集体纳凉的地方去了。
在晒场的时候,赵春苗的异常很是被人讨论了一阵,这下见她出现,有人又开始问了。
“支书家的,你今天到底在笑个甚啊?”
“你拉着小秦知青就跑,我在后头叫你好几声你都不应!”
赵春苗坐到众人让出来的中间位置,一脸得意的笑。
“也没什么,就是我家维光,婚事定下来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周维光虽然人不在村里,但在相亲市场上是常年霸榜的人物。
多年的时候他回来,其实就有很多人来找赵春苗,明里暗里想给他介绍了,只是碍于周维光那里没说通,赵春苗便没擅自答应。
这......这才多久过去?怎么就突然定下来了??
“春苗妹子,你家三小子要娶婆姨了?娶的谁家的啊?”
“哈哈,还能谁家的,我们村的呗。”赵春苗看似轻描淡写地道。
“我们村?我们村年龄差不多的女子你能看得上?”
好湾村目前待嫁的这一拨姑娘,恰恰都是没有念过什么书的,人也没有特别出众的。以赵春苗的眼光,能看得上?
赵春苗提醒道:“知青也是我们村的人啊。”
“知青??”大家交换几个眼神,然后不可思议道:“你说的该不会是小秦知青吧?”
看赵春苗的表情,就知道她很得意这个儿媳妇。
女知青就那么几个,除开两个嫁人的,剩下的大张和小张知青,一个性子闷,一个性子硬,都不像是赵春苗能看上的。
那就剩个小秦知青了,长得好,性格端庄礼貌,怎么看怎么像是赵春苗会喜欢的。
“亲娘嘞,小秦知青不是你干女子吗!咋转眼又成儿媳妇了!”
赵春苗不乐意道:“干女子又不是亲女子,咋不能成儿媳妇?我儿子喜欢,人小舒也愿意!”
“也是......还是你命好啊,两个儿媳妇都是城里的有钱人。”
“是啊,小秦知青刚插队的时候就自己箍了窑洞,买了自行车,而且穿衣打扮也都光鲜得很,一看家里就有钱啊。”
“啧啧啧,老周家真会挑儿媳妇。”
众人看赵春苗的目光都带上了赤果果的羡慕。
赵春苗的确是来炫耀的,可没想到大家羡慕的地方居然是儿媳妇有钱!她明明想听别人夸她儿媳妇漂亮的!
这十里八乡的,还有哪家能找出这么好看的儿媳妇?!
算了,她就说跟这群人说不到一块去。赵春苗颇扫兴,应付了几句,就找借口走了。
秦寒舒要嫁到周家的消息,跟长了翅膀似的,飞传开了。
牛全根家,赵茹听到牛全根说起这个,盛饭的动作一下停住。
“真是没想到哇,小秦知青居然会是第二个嫁给社员的女知青。”牛全根感叹着。
赵茹冷笑了声,“什么社员,人家周维光是部队干部!”
牛全根脸上是一如既往的憨笑,“是,你说得对,我跟周维光虽然生在一个村子,但现在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啦,不能比。”
赵茹想发作,又发作不出来,胸口闷疼。
她跟秦寒舒又何尝不是如此?同是插队知青,现在......也是差距越来越大了。
意识到心里又升起对秦寒舒的嫉妒心时,赵茹强迫自己压了下去。
将恨意放在自己够不上的人身上,只能让自己更加难受......
赵茹深呼吸几口气,心态平和了点。
第二天,等牛全根出门,她就往陈家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