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一家人在六零年代卷生卷死 > 第200章 老规矩新说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找到症结所在,大队长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他把那九艘船的船老大聚集到一起,劈头盖脸骂了一通:“你们上船之前,带补给,就不舍得带上两只活鸡?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你们都能忘,我说了,上面不让搞封建迷信。你们宰只活鸡吃肉,这也是封建迷信……”

九位船老大,被骂的臊眉耷眼的,一时间也不敢吭声。

众人当然也知道另外十九条船的渔获,是他们的两倍还多。那些船上的船老大和船员,也都额外得了奖励。也甭管奖励多少,说出去是多大的面子,人家家里人也跟着得了实惠。

果然大队长又说话了:“大家都是姓姚的,祖宗坟头只有一个!你们大家伙好好想想,要是下回再出远洋,你们也能跟大业他们几个船老大学习,下回我给你们的奖励更多!”

出了一趟远洋船,回家休息不了两天,又开始上了小渔船,大渔船开始进行刷桐油等养护工作,而且大渔船开出去,特别费柴油,正好在家门口捕捞,渔网不打,只需要用小渔船。跟着潮水出入,涨潮后,从港口里出海,等再涨潮,又跟着潮水进港。

一天一个来回,潮汐随着月亮变化,慢慢衍变,退潮时间从早上到晚,循环往复,出海的时间也随之变化,有时候天不亮就出海,有时候半上午才出海。不管什么时候出海,最迟傍晚前涨潮时要回来。

元基在姚家的日子,过得如鱼得水,他知道自己在姚家是吃白饭的,甚至开学后,苏怀兰也把他送去了学校上学。多半是基于报恩的想法,元基一有空,就去海边红树林子里跑,去收捡渔网,去捡回各种海产。

即便见天的下海,天天风吹日晒,元基的皮肤依然白皙,无论如何都晒不黑,晒得久了,脸上就红红的,有一回晒的时间过长,过后脸上爆红,甚至开始慢慢脱皮,可依然晒不黑。

时间慢慢滑到夏天,此时已经是1967年的夏天,姚倩回忆重生回来的这两年,总觉得日子过得很快,这两年顺利分家,各房过自己的小日子,不说别的,就他们大房一家,每天都见荤腥油水,吃得好,她的个子窜得也快,已经隐隐有了少女的模样。

她心里盘算一番,这一世很多事情都不一样了,提前分家了,建了新房,她跟妹妹们都能上学了;她还多了三个弟弟,外公还好好活着,小舅家的大表哥苏永翰也没有娶郑玲玲,避开了一个搅屎棍;甚至孙爷爷也来乡下养老,又教了她不少本事。

对于这些变化,她好像并没有做什么,说是蝴蝶效应也好,连锁反应也罢,总之很多事情全都不一样了。

哦,还有玉娥大姐现在跟大姨家的小表哥姜学军关系稳定,只等十八岁就摆酒。

十八岁年龄也太小了点,不过乡下人家都这样,十八岁摆酒请客,等到了年龄才去领结婚证,有些人家甚至一辈子也不去领一个结婚证。人家也就这么过下去了。

反正很多事情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外面的年轻人依然混乱没有秩序,可是这里的小渔村,却更像世外桃源了。

到了夏天,也就到海蜇的捕捞季。海蜇要一点明矾腌制去毒性,再撒上海盐,就能保存很久。

这一回,一众大渔船出远洋,每艘船上都装了几只活鸡。当然是活的公鸡,至于老母鸡,那就算了,船上养鸡,容易遭瘟,也要浪费粮食,总不能顿顿喂海鱼吧。

至于活公鸡,为何要带上船上再杀,而不是提前在家里杀好褪好毛收拾干净了,再带上船。哎呀,出远洋,准备的淡水干粮要准备很多,哪有空专门杀鸡呢。

公社所在地也有渔船渔港,他们听说了姚家大队和苏家大队的做法,也跟着悄么学了去。公社的人即便想管,也找不出由头来。

带着活公鸡到了船上再宰杀,这就是封建迷信啦?领导连自己都说服不了,更何况是再往上的领导。

所以即便有人心里嘀咕,也没办法做什么动作。

就这样,这个海蜇季,几乎所有的船只都满载而归,带回来交公的钱票,有多有少,但是也都带回来了。

这个夏天,这一带的村落家家户户都是笑声,大队长也不奖励别的,只奖励工分,反正工分能算钱,这是一样的。带回来的钱票和货物,折算成总工分,再分给船上的船老大和船员。

当然了,这种分配方式肯定有不合适的地方。别的地方,大家都是干不一样的活,却都吃一样的饭,凭什么你们这里是干多少吃多少,你们这不是胡来吗?可是大家都是族亲,自家能得好处的事,谁也不会捅出去。

人心齐了,日子才会好过。就像姚家几房,分家后,每家的日子都越过越好,姚德业这房就不用说了,天天有荤腥。队里发的渔获自家也舍得吃,不全卖去收购站,还隔三差五的割肉回来。

这是别人能看见的,还有人看不到的,只能闻到的,反正他们家烟囱一冒烟,就能猜到他们家又做好吃的了。

有人见到姚老太就说她了:“婶子,你大儿子家又做好吃的,等你回家,估计就给你送家里来了。”

姚老太也不爱搭理,直到这些人说话阴阳怪气,只说:“我几个儿子都孝顺,做了肉菜,那肯定少不了给我送一碗。”

反正送是送的,但不是天天送,姚老太心里明白,她早把大房一家给得罪了。她也不送上门去讨嫌,反正就这么不远不近的处着。

所以大房三个小孙子出生到现在,好几个都会爬了,也个村子里住着,她也就去瞧了几回。

倒是姚老头时常惦记着,在外面时不时帮着淘换些稀罕票,帮着买点麦乳精。至于奶粉,他一个在公社供销社管仓库的,是弄不来这类金贵东西的。

就比如今天,姚老头中午下班没直接回家,路过老大家,就走了进来,看见大儿子在家,就悄悄将一张麦乳精票塞给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