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第一航海家 > 第358章 李景隆的无妄之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奉天殿上,皇帝朱允炆坐在龙椅上,一筹莫展。

他的双眼微微凹陷,眼睛红红的,布满了血丝,眼睛周边出现了乌黑的黑眼圈。

先是陈瑄率领江防水师叛变,接着又传来盛庸战败了,燕军渡过了长江,再接着,镇江也投降了朱棣。

接二连三传来的,全是坏消息!

他已经连续三天没有好好休息了。

平日朝堂上,大臣们高声阔论,此时,满朝文武却是鸦雀无声。

朱允炆真的不知道,事情为什么会闹得这个地步。

因为推荐的水师统领陈瑄叛变,这几日,方孝孺也称病不上朝了。

朱允炆问众臣,众臣却没人能给出一个好的主意。

无奈之下,他只好再次命人去请方孝孺。

方孝孺走进奉天殿,朱允炆匆忙起身,问道:“先生,朕该怎么办?”

在家里,方孝孺就已经想好了对策。

这次入宫,他还带了一个人。

“陛下,坏陛下大事的人,是此贼!”

方孝孺转过身,直指身后两名锦衣卫班执押着的李景隆。

例数李景隆犯下的各项罪责,方孝孺最后说道:“当初,六十万大军围攻北平,如果他能攻下北平,陛下何至于此!李景隆之罪,当诛!”

李景隆面有愧色,直接跪在地上,哀求道:“臣有罪,请陛下恕罪!”

御史魏冕上前抱拳行礼:“陛下,曹国公罪不可赦,当杀!”

“臣附议!”大理丞邹瑾出列。

户部尚书王纯、侍郎暴昭等十几名大臣纷纷附和,要求处死李景隆。

看着群情激动的众臣,朱允炆有些不知所措。

他不知道众臣为何如此激动,扭头看向跪在殿上的曹国公李景隆。

李景隆匍匐在地,乞求道:“陛下,不是臣不用命,是臣实在打不过朱棣……”

“你打不过朱棣,可那时朱棣在大宁,守城的是他儿子!”御史魏冕上前痛斥李景隆,“整整六十万大军,你连一座北平城都拿不下!”

“陛下,请诛曹国公李景隆!”大理丞邹瑾再次提议。

御史魏冕、侍郎暴昭、工部尚书郑赐等十几名大臣纷纷附和,一致请求诛杀曹国公李景隆。

“陛下!臣不能拿下北平,是臣之罪!但北平城防坚固,非旦夕之功可以攻克,何况燕王从大宁带回蒙古骑兵,臣实在不是朱棣的对手。请陛下恕罪!”李景隆大声辩驳,再次五体投地,跪拜求饶。

众臣群情激愤,强烈要求处死李景隆。

李景隆跪伏在地,心中惶恐不已,泪流满面。

在京城度过了一段漫长的悠闲时光,李景隆原本以为,他的惨败已经被人淡忘。

没想到,燕王再次南下,还渡过了长江,他的惨败再次被人提及,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什么叫千夫所指?

此刻,李景隆算是体会到了。

满朝重臣都在指责他,谩骂声此起彼伏,这架势跟上了刑场差不多了。

面对众臣的指责与谩骂,他已经生不起记恨之心,也无力反驳……

曾经希翼的荣耀、权势、地位,此刻,全部抛之脑后。

此时此刻,等待他的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可是,他不想死,他想活下去。

曹国公的荣耀可以不要,权力也不要了,甚至尊严也不要了。

他只想保住性命,保住家人。

他拜伏在地,声泪俱下:“陛下,臣有罪!臣有罪!

“臣辜负了陛下的厚望,臣辜负了高祖皇帝的重托!

“臣愧对陛下,愧对高祖皇帝!请陛下看在高祖皇帝的份上,饶臣一命……”

看到曹国公如此乞求,原本被众臣说动的朱允炆终究还是心软了。

曹国公李景隆是犯了大错,但曹国公是他皇爷爷朱元璋给他留下的重臣。

即便李景隆有过,但他毕竟是忠心的。

之前选择宽恕他,这个时候又怎么能归罪于他呢?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看向跪伏在地的李景隆:“曹国公,你起来吧,朕恕你无罪。”

“谢陛下不杀之恩!谢陛下不杀之恩!”

李景隆一边擦着眼睛的泪水,一边缓缓站起身。

工部尚书郑赐再次站出队列,大声道:“陛下!李景隆罪不可赦,陛下……”

“你们别再说了,曹国公之罪,朕已宽恕。”皇帝朱允炆打断了郑赐的话,“众爱卿不要再论此事。”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御史魏冕怒目直视李景隆,“陛下仁慈,但臣等看不过去,大家打他!”

“对!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打他!”十几名文臣纷纷附和。

魏冕、邹瑾等十几名文臣一拥而上,对李景隆拳打脚踢。

李景隆虽出身武将,但殿上不能携带兵器,更因为自知自己理亏,不能还手。

更何况,猛虎也斗不过群狼,他一个人也打不过十几个满心愤怒的大臣。

这十几名文臣根本不会打架,但正因为如此,下手也没有个分寸。

众臣对李景隆拳打脚踢,直接将李景隆打得躺倒在地。

朝廷上上演全武堂,乱哄哄一片,皇帝朱允炆只得宣布退朝。

退朝后,朱允炆命人将方孝孺留了下来,带到武英殿继续询问。

“先生,为何又要重提,治曹国公的罪?”朱允炆看向方孝孺,“是不是另有打算?”

“陛下明见!”

方孝孺拱手行礼道:“燕贼已经渡江,情况紧急,陛下应派人再次与之议和,以待各路兵马进京勤王。”

“先生的意思是,命曹国公前去议和?”

“没错!”方孝孺解释道,“经殿上一事,李景隆必对陛下忠心不二。可命他与茹瑺等人一同前往与朱棣议和。这样,他们彼此监督,陛下方可放心。”

朱允炆点点头,同意了方孝孺的安排。

一想到朱棣,朱允炆再次皱起眉头,叹气道:“燕王已经渡江,不日将兵临京师,先生,朕该怎么办?”

“陛下,请放心!”

方孝孺故作镇定,分析道:“京师尚有二十万精兵,而且城高池深,粮食充足。燕贼连济南城都攻不下,要攻下京师,谈何容易!”

听着方孝孺的分析,朱允炆微微点头。

正如方孝孺所说,京师中有重兵把守,粮草充足。比起济南,京师应天的城池更为坚固,城墙更高、更厚、更坚实。

而朱允炆也没听说过,燕军有什么攻城的经验,方孝孺分析的不假。

可朱允炆还是有些担心:“那先生,朕该怎么做?”

方孝孺道:“请陛下将城外百姓迁入城中,令民众将房屋拆除,将砖石、木料尽数搬入城内。如此一来,燕军没有攻城器具,既无法攻城,又无食宿,定不能久驻。”

朱允炆听从了方孝孺的建议,下令城外百姓搬入城内,拆除所有城外屋舍,将能够运入城内的物资全部运入城内,运不了的物资,就地焚烧。

六月八日,燕军进驻龙潭。

六月九日,曹国公李景隆、兵部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前往燕军驻地议和。

朱棣根本不理会李景隆等人提出的方案,直接将他们晾着。

“郑海,本王下一步将进攻京师,你有什么好办法?本王如何才能攻下京师?”朱棣问郑海。

郑海微微一笑,回复道:“殿下,只需围城,或许,京师会不攻自破。”

“哦?”朱棣一脸好奇,那双小灯泡一般闪亮的小眼睛盯着郑海。

“你快跟本王说说,你有什么办法?”

“殿下,臣没有办法,臣想先见见曹国公。”

【注】

《明史.李景隆传》:“燕师渡江,帝旁皇甚,方孝孺复请诛景隆。”

《明史.恭闵帝》:“庚申,燕军至龙潭,命诸王分守都城,遣李景隆及兵部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如燕军,申前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