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打开门,一张受尽蹉跎,满是褐斑的中年妇女脸出现在她面前。
妇人得有四十多岁的样子,背上背着一个,手里牵着一个,另外一只手里提了个布兜子。
一看到小雪开门,立即笑容谄媚的和她打招呼。
“诶唷,你是首长家的闺女吧?长得可真俊啊,我刚看到你们回来了,你妈她在家吧?”
小雪被她的热情吓得往后退了一步,然后礼貌的问。
“阿姨好,我妈妈连着动了两台手术,一回来就睡了,您有什么事儿吗?”
“手术?那恁妈还是先生呢?了不起啊!真好,是瞧什么病的啊?”
“阿姨,我妈在急诊呢,一般都是抢救急症病人的。”
“咦,那就更了不得了。不像我是个农村妇女,就会在家带孩子。
喏,我也没啥事儿,这是我自己种的菜,送你们点尝尝。
我看你家也没种菜啥的,我家在你们斜对门,就是那家,我男人姓邓,副团职。”
小雪想着西隔壁邻居刚送了菜,赶紧道。
“阿姨,不用不用,我家有的,就我们母女俩,吃不多的,您快拿回去吧?”
“嗐,你这孩子,跟我客气啥,这就是几根黄瓜和洋柿子,又不是啥值钱的,拿着拿着。
用不着炒菜,都是自己家种的,可以当水果吃的,放不坏,我看你跟我家大丫差不多大,有空来家里耍啊!”
这菜兜子到底是没送还,同时小雪也被邻居们的热情给惊到了。
之前住四合院的时候,也不知道是她年龄小没注意还是怎么着,总感觉这大院里面的邻居都好友好啊?
说归说,却是记清楚人家的门牌号,等洗完衣服,就去送一些回礼。
等唐雪将家里全部收拾一遍,唐粟也醒了,看她正在挑拣野菜和菌子,就想帮忙。
“妈,你快别忙活了,洗把脸咱俩一起去吧,刚才又来了一位阿姨给咱送了黄瓜和洋柿子。”
唐粟看了看天色,眼瞅着快到晌午头,该做饭了,这会儿送过去正好给他们家里添菜。
痛快的跑出去洗脸刷牙,这边刚收拾利索,唐雪也整理出两个草编的小篓子。
“呦嘿,我闺女厉害啊,这么快就学会编织手艺了?
我说你让我带回来一大堆草干啥,原来是用在这上面了?”
“咱兽世的草又长又结实,用来草篓子正合适,就这草篓子,用个几个月没问题。”
唐雪嬉笑着说:“我就学了这个,回头学了藤筐手艺再给咱家多编些小筐。”
唐粟特别有成就感,越发觉得送唐雪去兽世是正确的选择,与此同时也激发了她寻找唐国传承的手艺人,送他们去兽世的想法。
唐雪编织的小篓子比较细发,一家给装了两斤的菌菇,两斤的野菜,不多,但是个心意。
尤其城市里想要买到新鲜菌菇是很难的,更何况她这些全部是兽世出品的野生菌菇。
不仅个头大,新鲜,还特别的饱满,肉质肥厚,品种也多,多到很多他们叫不出名字的地步。
不过这些菌菇都是唐粟卖出来的,压根儿不用担心会不会有毒啥的。
而那些不好区分的品种运回家,她都会找人再筛选一遍,有毒的单独存放起来,用来制药。
有些许沾染的也会进行晒干处理,不会直接售卖,安全这一关,他们一直做的很好。
母女俩先去了隔壁张团长家里,因为是暑假,孩子们都在家。
他们家一共四个孩子,老大老二都是女孩子,一个高中一个初中,老三老四男孩子,一个小学五年级,最小的男孩跟小雪一般大。
一听说她秋季入学就转到他们学校去就很高兴,两人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彼此的名字。
“我叫张秋生,我秋天生的,你叫什么啊?”
“我叫唐雪啊,我下雪的时候生的,”
唐雪的话让一旁的张夫人下意识的抬头看向唐粟,想说什么,嘴角微翕,到底没发出声音。
唐粟却显得落落大方,“你是想问我女儿为什么跟我姓是不是?”
张团长爱人尴尬的笑了笑,她知道隔壁搬来的姓鲁,那人家女儿姓唐,肯定是随女方的姓氏。
“其实也没啥,我爱人说过,我这些年不容易,生下第一胎就随我姓,不管男女。
谁知道他一忙就是这么多年,导致二胎迟迟没来,但他一点也不后悔当初的决定。”
这种事,大院里的人早晚会知道,她总不能告诉别人这孩子是她捡来的,鲁豫名字是假的。
所以这样的说法最合乎情理,还能升华鲁豫的高大形象,何乐而不为?
鲁豫的军衔是少将,但在此军中没有任职,如果有军职加身,至少是正军长或者副军长级别。
毕竟能匹配将军的军衔,在整个唐国也得是数得上号的人物。
但鲁豫一直就职神秘部门,不对外公布,整个军部也只知道他来头不小,让家属打好关系。
其他的没细说,而知道他们身份的,也都是在军中有一定地位的。
团级以下是没机会了解这些的,是以,来唐粟这儿送菜的,就只有一个正团,一个副团。
“呀,没想到鲁将军这么敬重你,你们夫妻感情一定很好吧?”
唐粟笑容加深:“聚少离多,我也忙,当医生的,我们很珍惜在一起的时光,自然感情好,有时候都舍不得将时间浪费到吵架上。”
张团长爱人满眼欣羡之色,到底因为接触少,没将她的家事往外说。
唐粟坐了会儿,就领着孩子去了对门儿的副团长家。
比起收拾的干净利落的张团长家,这副团长家除了菜园子打理的还不错外,家里简直就是一团糟。
主要还是孩子多,刚才的那一家是四个孩子,这一家竟然足足六个,难怪这邓副团长的爱人看起来那么老,那么憔悴。
老大老二是双胞胎男孩子,都已经成年当兵去了,是邓副团长前妻生的,死于难产。
剩下的四个是眼前这位年龄有点大的嫂子生的,最大闺女已经十二了。
“我来他们家的时候,老大老二才一岁多,为了照顾这俩孩子,我们这边等他们五岁才要了第一个闺女,我是给家里老人养老送终之后才被接过来的,这么多年,受了老大罪了,也没个帮衬的人,我都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
她连续生了两个闺女,最后一个小子还是来到军区之后才生的,得亏她生了个儿子,要不然都感觉在这个家没有容身之地了。
别看她将老大老二拉扯大,可村里人嘴巴碎,一直念叨她是个后娘,教育孩子的时候,一有点风吹草动就骂她后娘坏,导致孩子拉扯这么大,也和她不亲。
比起张团长的爱人,邓副团长爱人好像没人跟她说话一样,一来到这儿就跟她哭诉。
她讪讪的也不知道怎么接口,毕竟不怎么熟。
直到她问:“邓副团长晌午回来吃饭吗?你看这都十一点半了,是不是该做饭了?”
刘芽妹这才想起来正事儿:“哎呀,你看看我这记性,一直拉扯家常把正事给忘了。”
“没事儿,你们赶紧忙,我也得赶紧回去做饭了,正好我们带来的菌菇不错,可以做个菌菇汤给大家尝尝鲜。”
随后赶紧拉着唐雪出了邓家。
“妈,她家邓二丫跟我一般大,也是秋季上二年级,就是她挺内向的,不爱说话,一直低着头。”
想到邓家的情况,唐粟叹了口气,这也是被生育拖垮的女人啊!
一想到她养活大了前妻的孩子,对方反而不知道感恩,她就觉得好窒息。
尤其她还为男方的父母养老送终,反而男方坐享其成,养老、孩子都转移了出去。
从刘芽妹如今操劳的容颜来看,这个家亏欠她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儿。
不过,既然人家夫妻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她也不好掺和什么。
当邓辉下班回来,看到媳妇竟然炒了蘑菇,就一脸惊讶。
“哪儿买的?你出去了?”
“哪儿能啊,你看我有空出去吗?
还不是我去鲁首长家送洋柿子,人家给回送的。
还有不少野菜呢,明天给你包点饺子吃如何?”
“野菜?”当邓辉看到刘芽妹提溜着一个草编篓子过来,看到那么新鲜绿亮的野菜时,也难掩震惊。
“这野菜咋这么大棵?”
“可不是咋地,我刚打开的时候也吓了一跳。
不止野菜大,就连菌菇也大,一看就是好东西。
没想到鲁首长爱人还有这渠道呢!
也不知道在哪儿买的,刚才炒出来的菜老香了,我没忍住尝了一口,可肉香了,”
邓辉立即凑过去问:“咋样,好不好相处?说来这位姓鲁的,也是神秘,连我都没打听出来他到底是何方神圣?
年纪轻轻就是少将,偏偏在我们军里没有任何职位,为人还极为冷漠,不好接触。
没想到你这儿还有戏,接触上了他的家属!
快跟我说说,他们家什么情况?”
刘芽妹摇了摇头,“我都将咱家情况说出来了,她也没吐露一个字。
加上又到了饭点儿,人就走了。
不过她是先去了张云峰家,然后才来了咱们这儿的,时间上倒是差不多。
你也别闹心,住得这么近,我以后多送几次菜,说不定就拉扯起来了。”